內外貿一體化是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對市場風險、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對于穩外貿、擴消費、提振信心有重要作用。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應著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使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更便利地進入國內市場,豐富供給數量,提升供給質量,更好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一、充分認識內外貿一體化的重要意義
內外貿一體化是將國內國際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內外貿在資源、政策、規則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和相互促進。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于我國穩經濟、穩就業、擴消費,提振內外貿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有利于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是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然選擇。首先,內外貿一體化有力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促進優質外貿產品進入我國消費市場,推動國內外市場對接和推廣,增加消費者選擇余地,促進國內消費。其次,內外貿一體化大力支持內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幫助內貿企業采用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拓展企業的國際發展空間。我國在加入 WTO(世界貿易組織)后,不斷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在出口層面,在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同時,我國積極開拓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進一步降低、化解保護主義帶來的風險;在進口層面,繼續積極擴大進口的同時,我國攻克關鍵技術以構建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實施進口替代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有力擴大了高水平對外開放。
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需求、擴大國內消費。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推手,有利于適應消費升級和全方位擴大內需,起到推動消費提質擴容的作用,助力消費更好地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當前,消費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扮演著“主引擎”角色。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對于穩外貿擴消費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來,我國消費已告別低端的大眾化消費,個性化、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升級需求更加凸顯,消費者更加注重數字、綠色、智能、健康等方面的品質需要。內外貿一體化有力推動經營主體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主動適應廣大群眾的消費升級,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兩個市場是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指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包括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和規制等。內外貿一體化確保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活力共同迸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主體作用。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需要不斷培育和拓展國內大市場,更多地為國內消費者生產高品質產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依托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積極邁向國際價值鏈中高端。既有效利用世界通用技術,又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創新,努力掌握世界前沿技術,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不斷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上攀升。
二、我國內外貿一體化改革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從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到與外資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廣泛開展良性競爭,再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內外貿一體化的側重點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發展快速而穩健。
建立了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工作機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內外貿一體化工作。2003年3月組建商務部,賦予其管理內外貿一體化的職能;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和內外循環的暢通。根據《意見》,2022年4月,商務部牽頭聯合其他部門組建了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內外貿統籌管理的進程。2022年5月,商務部等14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同年12月公布了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建立和不斷完善跨部門工作機制。試點地區精心制定試點方案,細化工作措施。2023年以來,連續2年召開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會議,部署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工作。
統一了內外貿市場準入門檻。2004年,我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明確規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取消對所有外貿經營主體外貿經營權的審批,改為備案登記制,個人履行法定程序后也可從事外貿經營。2022年,我國再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取消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便利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根據該法,我國政府僅對少量貨物進出口進行禁止或限制,大多數貨物可以實現自由進出口。隨著外貿經營權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內貿企業探索海外市場,推動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特別是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
推動了內外貿標準體系的銜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商務部負責全國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工作,2022年8月26日,出臺《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辦法》,健全了內外貿標準管理體系等。我國標準國際化合作范圍不斷擴大,標準國際化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底,我國國際標準總體轉化率超過83%。目前,我國已與71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國際機構簽署了125份合作文件,累計推動超過1.4萬名中國專家注冊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修訂發布《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鼓勵對標先進,堅持“能采盡采”,在電子商務、船舶與海洋技術、冷鏈物流等領域積極研究并提出國際標準提案。
提升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長期以來,我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打擊各種假冒偽劣等侵權行為。2024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積極行動,共查辦商標、專利等領域違法案件4.4萬件,涉案金額達到11.29億元,并將1311件案件移送至司法機關處理。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3486人,侵犯著作權類犯罪和侵犯商業秘密類犯罪數量持續增加,增幅較大,受理審查起訴33805人。案件類型相對集中,侵犯著作權類犯罪和侵犯商業秘密類犯罪數量持續增加,增幅較大,受理審查起訴侵犯商標權類犯罪占比81%,有力打擊經濟犯罪,促進知識產權保護。
降低了出口產品轉內銷的遵從成本。出口產品轉內銷,需要取得CCC(國家強制標準)認證。目前,我國CCC認證平均用時由30個工作日壓減至最短7個工作日。自2020年1月1日起,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允許19種產品按照規定程序完成CCC自我聲明即可進入市場。該項規定降低了出口產品轉內銷的遵從成本,使4萬家企業受惠。2025年5月20日出臺的《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對外貿企業提供幫扶措施的通知》要求,為企業開辟綠色快速準入通道,壓縮CCC認證時間,降低企業成本,加快產品獲得CCC認證資質進入國內市場的速度;各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為外貿企業提供CCC認證便利,加強出口產品轉內銷CCC認證綠色快速通道政策宣傳和解讀,確?;萜笳呗涞綄嵦?。
推進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作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環節之一,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資源要素順暢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有利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各地推出多種類型的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措施,企業在繼續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從批量生產模式轉為個性定制化生產模式,在線直播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為外貿企業內銷提供了便利。2023年以來,商務部等14個部門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9個地區開展了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對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以有力舉措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進程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為企業內外貿融合發展、經營提質增效帶來了新的機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202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若干措施》,提出了5個方面18條工作措施,這些措施加強了國內市場規則與國際貿易運行規則對接。我們應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削減和取消各類國內市場準入壁壘。充分發揮內外貿一體化部際聯系機制,由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場監管總局等共同負責,找出其與內外貿一體化不相適應的條款,廢止、修訂或者根據情況起草新的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的法律法規。參照對外經濟貿易體制管理的法律法規,削減和取消各類國內市場準入壁壘,增加經營主體公平機會,增強市場活力。對外國投資者、外國經營者開放的領域,在單方面實施自主開放措施前或談判的國際協定生效前,給予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國內經營主體同等市場準入待遇,降低國內市場準入壁壘。加強和完善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避免平臺企業等借助數據、技術、資本等優勢,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推動“同線同標同質”。在條件成熟的領域提升我國技術標準至國際水平。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貿易規則內外標準趨于一致,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對于達到國際生產水平和具備發展潛力的領域,及時開展國內標準修訂,推動國內標準的側重方向、細分要求等方面向國外領先標準趨同。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連接作用。例如,我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關、行業協會應聚焦市場關注和企業需求進行比對與研究,并及時宣傳,幫助經營主體更好融入國內市場和開拓國際市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根據不同檢測標準及檢測設備的差異、制定國內外產品硬度等級差異對照和轉換表,幫助企業重塑競爭優勢,實現內銷。積極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有利于企業和產業提升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維護國家利益。
評估內外貿一體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探索建立內外貿一體化評價體系。評估試點地區的領跑企業的示范效果,總結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經驗教訓;評估特殊園區(包括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的實際做法,特別是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方面的實踐,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做好準備,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制度型開放奠定基礎。
豐富和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標準信息平臺。《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進一步借鑒“中國‘一帶一路’網”,豐富平臺內容。目前,“中國‘一帶一路’網”上“稅路通”—“稅收指南”版塊列示了多國稅制?!岸惵吠ā薄叭蚨愑崱卑鎵K列有各國稅制改革最新動態,方便有投資意向的企業了解投資意向國稅收制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標準信息平臺可增加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標準指南,方便有出口需求的企業查閱。
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首先,運用好金融政策。中國進出口銀行依托內外貿企業的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訂單、保單等,創新內貿和外貿的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模式。國家開發銀行繼續加強對“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和“兩新”(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繼續加強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的協同,持續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擴大信用保險覆蓋面等。其次,完善財稅政策、離境退稅政策。我國繼續完善激勵創新的財稅政策和退稅政策,降低了外國旅客購買商品的成本,有利于激發其購物消費欲望;有利于吸引游客,促進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借鑒國際經驗,考慮對境外游客在我國境內旅游期間消費的特定貨物如服裝等給予退稅,對留學生在特定期限內的購物予以退稅等。
(作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二級巡視員、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