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微笑的韻律伴隨人生每個春夏秋冬,用淡然的情懷走過每個月缺月圓。在自己人生的修羅場上,一邊奔赴一邊領悟,一邊失去一邊尋覓,一邊傷懷一邊自愈。無需迷茫焦慮,找到自己的時區,尋著自己的節奏,探尋美好時機,勿忘靜享生命的歡愉。靜思經年輕過,無不于平淡中尋求人生,悟透是歲月,走過才是人生。
——作者自題
時至 2025 年,人生一晃就到了 59 歲。
尚未退卻玩意,自認還是未長大的我,屈指一算,參加工作已經 38 個年頭,扣除在鄉鎮從事林業技術推廣的時日,自 1998 年至今在津西集團的 27 個春秋,締結了深厚的“津西情懷”。津西給了我發揮才能的平臺,津西給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一家二代人與津西結下了不解之緣。說起與津西結緣,就得從時緣、事緣、人緣說起。心中有感恩,生活有熱愛,把一些刻骨銘心的故事藏在心間,尋得深情與寧靜。在細膩繁復的人生畫卷,每一筆都蘊含著深深地情愫,每一線條都勾勒出靈魂的軌跡。
一、時緣
津西集團 1986 年籌建,1988 年 3 月建成投產。起緣于舉世聞名的“引灤入津”引水工程。天津市為了回報老區人民,扶持興辦工業企業,立足遷西豐富的鐵礦和水利資源,興辦了津西鐵廠。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的道理深得人心。當地農民放下鋤頭,由農間走到車間,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
記得 1986 年建企初期招收學員給企業培訓專業人才,當時我高中二年級,班里的同學有人報名了,我并沒有報名的沖動,總認為先把書讀到畢業再說(進入縣辦工業的動力不足);工廠為了盡快打產達產,網羅遷西籍在外地的有經驗的工人來廠做管理人員,除了豐厚的薪酬待遇,還給個帶子女進廠就業的優惠政策。爸爸曾在唐山地區松汀鐵廠燒結車間工作經歷,他的遷西籍前同事們均被聘請到津西鐵廠從事對口專業管理工作。在征求我是否愿意中止學業進廠上班時,我對老爸說:您千萬不要因為我的工作走向,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唐鋼是市屬企業,位列中國十大鋼廠之一,津西必定是縣辦企業。畢業后,即使沒有工作,我也不會抱怨您!就這樣,我與津西失之交臂。
人可以不信命運,但須明白因果規律。隨津西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我曾讀書的校園也被征占成為了制氧廠區。“學校都被征占了,難道我與津西一定會有緣份嗎?”心里難免暗自思忖。說個實在話,我自小學三年級,就與爸爸在石人溝鐵礦開始住職工宿舍,就讀石人溝鐵礦子弟小學,自此就開始學習英文。周末,除了看露天電影,就與青工叔叔一起觀看電教版《陳琳講英語》。爸爸是化驗室制取樣工,從小我就羨慕身著白大褂的大哥姐們(化驗員),成為了我的奮斗目標。
記得,在老家村辦學校上了 1-3 年級,因學校時常讓孩子參加自主的拾柴、打青草、揀糞積肥活動,同學們的任務都能輕松的完成,唯有我拖了后腿兒(只有待爸爸每月的休假方能補交)。加之,我當時身體生病,得了急性黃疸性肝炎,被中斷學業。到爸爸單位的職工醫院就診,每天打一針,我的屁股布滿了針眼兒,幾個月的治療,病情得以根治。在醫院大夫的介紹下,我入學子弟小學讀書。當時爸爸考慮到農村教學力量薄弱,生怕我的學業跟不上,就又讓我從三年級開始學起。
不到半年,我就從學習委員、中隊長晉升至班長。為了留在遵化讀初中,小學五年級后半年,經由在安平莊糧站的馬姨介紹,我就從子弟小學轉入當地興旺寨公社安平莊小學,借班主任馮老師家戶籍參加升初中考試,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遵化二中,馮老師為此得到了獎勵(安平莊小學第一次有學生考上了縣中)!由此統計,我在小學就讀了三所學校。其中,三年級用了三年時間,數字 3 應該是我的吉祥數字。因戶口不在遵化,初中二年級暑假,我就轉回家鄉遷西三屯國中讀初三。一九八四年中考,以較好的成績升入遷西職業技術高級中學(中考成績超遷西一中錄取線 3 分)。當時的我,在學習方面沒有讓家長費過心,每個學期都是把獎狀帶回家。父母在我的學業方面根本沒有像今天的家長過于勞心。
一九八七年參加高考落榜,心里十分坦然,并沒有任何負擔。八月份,由遷西縣政府招聘了鄉鎮林果技術員,被分配在高家店鄉林業站。一年后,職校校長吳繼堂到鄉鎮找我,學校將我推薦為省級的優秀畢業生,可能有參加高考的機會。我以結婚之因轉給了同學馮愛軍(工友),當年他金榜題名;次年放開政策,我與二妹建琴同回學校復課一個月,小妹成功上岸考上河北農技師院,我再次榜上無名;次年適逢遷西縣林業局推薦在職人員報考河北林學院,可我卻以超過錄取提檔線 3分的成績再次名落孫山。三次高考未能進入高校學習,我徹底認了,沒有讀書的命。隨即就心安理得的先后在高家店鄉、彭莊鄉安心從事林業技術推廣九年。期間,在河北農大的在職進修,因撤鄉鎮而半途而廢。我的讀書之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曲曲折折、真可謂時緣不濟。
耳畔流動的時光輕輕劃過歲月的痕跡,內心輕松、生命輕盈,把繁瑣的日子過的詩意,用生活的光芒療愈悲傷。在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對世界充滿愛和善意。
二、事緣
提起我與津西交往,還得從我時任村支部書記說起。
一九九五年的六月一天,早起就是陰云密布、電閃雷鳴、洪水襲擊、不一會兒就揚起了瓢潑大雨。年長我兩輪的村長宋奎身披雨衣來到我家,針對村子五保戶汛期安全予以討論。此時,家里電話鈴聲驟響,傳來津西辦公室主任李金山關于水淹煉鋼廠房救援電話。五分鐘后,工廠用車子將我們接至工廠大門,發現廠區對面我村的果山洪水,像脫韁野馬,蜂擁流入廠區。找到問題根源,果斷用挖掘機切斷流水護坡。雖然,果園受損,但比起保住煉鋼正常生產意義重大。村子與工廠形成了互保對子。當年工廠出資 36 萬元為該區片的農戶安裝了自來水設施。村民們體驗到了津西的擔當。
服務津西
一九九六年時,農村還在實行征收農業稅、提留政策,村集體經濟實力相當薄弱。在我回村任支部書記的前一年,全村每年待客費用僅 800 元。村干部的工資(包括已退休職工享受待遇的農村老干部)都是在賒欠狀態。遷西縣 414 個行政村中,賒欠村干部工資的不占少數。在全縣三級干部大會上,得知我是全縣村書記最年輕的一個。既然初生牛犢不怕虎,那我也不怕什么。自己認識到:僅依靠收取村民提留款作為全村經濟的唯一來源是不可取的!如果這樣下去,農村風貌不可能會發生改變,脫貧更是句空話!村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會喪失殆盡。為了扭轉村集體經濟工作的被動局面,先后組織了村兩委會、兩委擴大會議,走訪有經濟頭腦的青年黨員,征求本村在外上班的干部和外出打工的人員。最后,達成依托津西、服務津西的共識。
我和年長我 24 歲的村長宋奎,從周一到周六的上午 9:00 至下午 15:30 分幾乎全在津西,我們爺倆成了津西的編外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負責外事協調的李金山、霍洪祥兩位廠級領導,探索村子怎樣才能服務企業創造價值的中心主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報請廠長時任副縣長韓敬遠批準,將干渣選鐵項目外委給了我村,薄弱的村務基礎得到徹底緩解。為此,村委特意安排一名有企業管理經驗的周建華副村長專抓此項工作。之后,與井泉村平分秋色,又將高爐布袋除塵灰項目引入本村。在津西對本村項目的幫扶下,村企關系更加和諧。
村集體恢復了活力,全部結清了以往陳欠,村支部黨務活動正常,每年都借用津西通勤車去外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的威信重新樹立起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以提升。
帶著知足的生活,帶著感恩的心看世界。尊重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向,走好自己腳下的路。
三、人緣
一九九八年七月,遷西縣交通局針對新三撫公路修建開展去秦皇島調研活動,村委會主任駱玉喜帶隊參加。副主任周建華與我在村部值班。交換村企經營情況后,周建華副主任十分嚴肅的對我講:“一臣,你是位好書記,年輕有魄力,南關村需要你。但說句公心話,現有的舞臺太小,后期會制約你的發展。咱們村子通過這幾年與津西合作,認識到津西不是普通的企業。從我家這幾位親朋在津西上班情況看,他們的學識認知遠在你之下,卻都走上了中層管理崗位。就憑你的能力與為人,我堅信你到津西發展會更有一片天地!進廠需繳納押金,我會全力支持!”
結緣津西
次日,周建華副主任陪同我到津西拜訪了時任津西總經理李明東。李總當時還調侃到:當你的書記多好,怎么想到企業來?與其敲定后入廠路徑,我與官園村書記吳啟立溝通,用 3000 元買下津西占地戶男職工入廠指標,并與津西勞資處做好入廠手續(年輕人事情考慮單純,甚至簡單,本村占地戶指標經我手 2000 元賣出,在我買指標前二個月)。隨即,我就到三屯營鎮黨委找到路遇書記,匯報我辭去支部書記職務,打算加盟津西的計劃。
在津西人資處長孫印芝合理安排下,親自把我交給煉鋼廠劉海富手中。劉海富時任津西廠長助理兼任鋼廠廠長,他是三屯營東街村人,與我父親較熟,我就自然成為“五叔”(排行老五)。入廠時,大部分車間骨干都在安陽鋼廠實地培訓。在鋼廠投產一年后,五叔又把我推薦到了總廠秘書科。時任煉鋼廠長楊維國找到我,工作需要,把我從鋼廠辦公室借調到公司辦文秘科。
自一九九九年起,在煉鋼廠工作三個月的我,開始從事公司文秘工作。當時下班較早,每天下午 16:00 后勤下班。我因離家較近,加之撰寫文稿,只有人靜時工作效率會更高。記得冬季,為了趕稿子通常加班到深夜,值班的公司領導趙建柱大哥都是催我回家。因天降大雪,體弱的妻子,打著手電抱著棉大衣步行接我......回想起往事,那才是人生幸福時刻。
因工作之便,便與分管技改副廠長朱軍和韓敬遠廠長接觸較多。每周雷打不動地參加技改工程周例會,因是立縣項目,會議紀要都要向縣兩辦報送,必要時錄播新聞報送電視臺。當年的信息報送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向市縣兩辦報送信息,曾被主管工業的副市長批示。我也被市委辦公廳評為先進基層信息報送工作者。
手持熱愛,心懷感恩,珍惜生命,珍視遇見。一步一步去耕耘,生活里工作中不能改變的事情,不在他人身上找原因,而是從自身著手改變自己,讓自己擁有扛事的能力。
成長津西
在“培訓就是員工最大福利”的感召下,遇到終生學習支持力度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即使家境十分窘迫的前提下,妻子仍毅然攢錢支持我上電大。當時,我在煉鋼廠的工資 85 元,一家四口的日子過的捉襟見肘。即使在一家老少一日兩餐吃玉米、啃咸菜的境況下,沒有一句怨言,讀了經管大專,又續讀了法律本科;直至 2006 年我走到中層干部崗位,家境才得以改善。在時任人資處長劉啟新、銷售經理張玉海的多次思想工作下,我深知家境的艱難與不易,才小心翼翼地對妻子說:打算參加東亞國際管理學院 EMBA 學習。妻子聽后十分高興地說:“上吧!家里過日子不就是再緊巴點嗎?5.5 萬的學費我去舅家倒個扁兒就可以了。”歷時三年的工余學習,往返石家莊,沒有節假日,家里翻建老宅的重擔,完全落在了妻子夫人身上。2008 年 7 月參加完畢業典禮,手捧沉甸甸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心里真是五味雜陳,并沒有多少狂喜。實踐證明,一系列的進修提升,鋪平了走向改命的鋪墊——學歷的三次進修。
資質考取
2011 年 7 月,因公司熱軋型鋼出口韓國的需要,我受命去山東威海參加韓國 KSA 第 398 屆質量管理負責人資格認證培訓,十天的全封閉學習,白天由韓國 KSA 外聘大學教授講課,晚上自習復習白天講解的知識點,每天夜里十二點之前從未睡過覺。真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加倍的努力,自己都能發現教材示例的錯誤。全班學員中,我是第二個年長學員(第一個年長學員已從事質量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在閉卷資質測評結束后,我竟然獲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績。KSA 監考老師充分肯定了我的學習態度與成績。孫信模老師誠懇地說:趙 Sir ,你的學習狀況,展示了津西人的風貌,我相信貴司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公司!我力爭親自去貴司拜訪,為津西型鋼出口韓國助力。此后,取得 QC 擔當后,連續四年出口韓國型鋼中國企業第一,每年實現出口型鋼達 22 萬 t 。
品牌營銷
津西 2006 年熱軋型鋼投產,產品開始投放市場。初期,開拓市場之難可想而知,每投放一個規格,立馬就成為市場價格最低的品種。市場的惡意打壓并未磨掉津西銳意進取的意志,憑借一流的裝備、優質的產品和細致的服務,總經理親自走訪區域代理,將終端需求在第一時間反饋到產線,革新技改進展及時與客戶回饋,形成閉合反饋系統,以戰略雙贏理念贏得客戶。以中國馳名商標成功申報,在市場上形成品牌區隔,津西品牌享譽國內外,品牌營銷獨創一條具有津西特色的營銷之路。
標準制修
2007 年,一批 H588×300 型材送往沈煤集團,因使用方內部爭議,僅以產品 R 角處折疊一口咬定裂縫為由,提出質量異議賠償。多次協商未果,直到動用了沈陽國資委、市人大人脈關系,才同意委托具有 CNAS 認證的第三方檢測資質單位——鞍鋼,檢測出產品合格而告終這場歷時近四個月的風波,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國家級實驗室建設和參與產品國家標準的重要性。
自 2007 年起,我就走訪馬鋼、萊鋼、日鋼技術中心,對接學習實驗室裝備與國家級實驗室資質認證、國外出口對應產品型式實驗資質取證(新加坡 BC1、CE、KS、JIS)和中國產品標準參與制修。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3月,我被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型鋼分技術委員會(SAC/TC183/SC8)聘請委員。為了配合公司產品進軍建筑用棒材領域,2018 年 3 月,又被聘請為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鋼筋混凝土用鋼分技術委員會(SAC/TC183/SC7)委員。2017 年,在我多次溝通全國鋼標委后,津西被全國鋼標委確立為國內唯一“型鋼標準研發基地”。通過參與產品標準、產品檢測、環境節能綠色評價三方面的省地標、團體標準、國家行標與國家標準系列活動,大大提升了津西在行業內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煙火紅塵茫茫世間,于萬千人群之中,相逢是緣。相逢有聚散、相見有風景、相關有悲喜。能夠相遇,感恩遇見。
人緣聚焦
在津西這個大家庭中,有幸結識了集團高管董事局韓敬遠先生、沈曉玲、朱軍、韓力,是他們的高度認可,給予了我發揮才智的舞臺和機會。無論是從事品牌營銷還是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乃至中國馳名商標成功申報,上至董事局主席,下至分公司部門主管領導,鼎力支持、大開綠燈。在津西從事銷售工作期間,朱軍、金曉春、于利峰、張春暉、張玉海各位領導,大膽啟用,敢于委任放權,既是對我的認可與信任,又是對我的責任與擔當的考驗。國貿公司李京霖總經理帶我參加國際展會、走訪歐美東南亞市場,尤其是曾親自調我到津西沃達爾,從事光伏支架市場開拓,為之后集團進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話說在津西的人緣交往,還得從 1999 年 2 月被借調到廠辦文秘科。1998 年,冶金部改組為國家冶金工業局。2000 年時,組織部分企業負責人前往歐洲考察。韓廠長通知我去中國建設銀行遷西支行,見沈曉玲行長辦理外幣。年輕、干練、和藹的沈行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后,沈總到津西就職分管財務工作,我有幸與財務處長郭飛芝和沈總組成公司營銷業務風控網。因銷售公司分管業務經理經管的“廠商銀”三方業務,故意逃離銀行監管,擅自將交易產品種類和交易區域變更,由帶鋼調整為鋼坯,并在唐山銷售,由此產生業務風險。時任總經理于利峰,帶著財務部長張淑敏、銷售經理張玉海我們一行四人,前去富爾大廈詳細匯報業務的來龍去脈。我始終懷著沉重的心情參與匯報,并誠懇接受集團的處罰。沈總伸張正義的說道:“一臣雖然負責風險控制工作,但從合同文本簽訂方面不存在任何瑕疵。只是業務經理膽大妄為,私自變更交易品種與場所,造成了業務風險。顯然與一臣工作沒有任何責任!”沈總的公正讓我由衷的感激。多年來,沈總分管的審計監察公司監事工作,有目共睹,公正無私令人刮目相看。
與朱總交往始于津西上第一個大高爐(380m3),我在廠辦從事文秘工作,每周技改工程調度會會議紀要,都是由我起草報韓廠長批閱同意后再上報市縣政府領導。后來的文稿,韓廠長授權朱軍總把關后即可上報(包括各類文稿、電視臺新聞稿件)。生產熱軋型鋼時,朱總在股份榮任總經理,與我們親自走訪大客戶,在乘機閑暇之時,朱總除了讀書,就是到機場書亭買書。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全面問題分析、平易近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利峰總在津西時任九年總經理。我曾與其共同到石家莊考取高級營銷師,共同參加東亞國際管理學院 EMBA 學習。每年共同拜訪全國大客戶,為了方便我與之出行,總是出差頭一天讓我從三屯老家趕到他家借宿。記得有次在拜訪山東客戶回程高速堵車,為不影響次日接待日商,凌晨三點返回公司,與之同住在辦公室內間床板之上。從家帶上禮品與我共同處理銷售質量異議,無怨無悔、任勞任怨 ,信任下屬,讓我全身心投入到營銷工作中。
韓力總年輕有為、胸懷致遠,富有擔當。我曾配合韓總成功申報了“津西”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親力親為,做事雷厲風行。為了多元經營,滿足當地混凝土鋼筋供給,配合韓總成功申報了企業生產螺紋鋼許可證。他那善于調研,勤于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務實作風,印入腦海。
在津西收購賽博思設計公司進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與副總裁李明東再次相聚。李總裁始終是成功人士的象征,更是我的模拜偶像。早我一年畢業的校友,與我同齡(準確的說年幼我十個月)。在李總裁分管期間,我與之匯報請示工作比較頻繁。他那做事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給我至今記憶猶新。
服務津西
在津西從事營銷工作長達十八年之久。給我印象深刻的,當是我走上中層管理崗位之后,我與張玉海和張春暉搭班子的工作情景歷歷在目。一是一把手親自跑市場、拜訪客戶,帶著我干,親自為我打樣。二是充分放權,絕對相信,讓我放手干。一份熱軋型鋼營銷方案在津西推行了九年。《銷售公司員工營銷手冊》至今仍在完善的基礎上,一代一代的往下傳續。
在津西這個廣闊的大舞臺,為我提供了一個增長才干、健康成長的一片沃土。自 2010 年 3 月我已連任全國鋼標委型鋼分技術委員會委員至今,發揮出了一名委員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僅參與GB/T11263-2017《熱軋 H 型鋼和剖分 T 型鋼》標準制修,企業擁有了話語權,為企業直接創效 20億元;2011 年 7 月取得韓國 KSA 第 398 屆 QC 擔當資質,每年減免外雇人員費用 15 萬元,而且連續四年出口型鋼到韓國的全國第一;津西中國馳名商標的成功申報,大大提高了在國內外行業的影響力和馳名度;進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領域,在江蘇、廣西、河北三地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示范項目,引起國家重視,在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冶金工業紀錄片《鋼鐵脊梁》中充分報道。有幸與河北津西博遠地產劉英杰團隊一道,參與津西綠建自主研發的津西 JST 裝配式鋼結構技術體系編制,JST 技術體系被中國建筑金屬鋼結構協會專家組評定為“世界先進水平”。
人們常說,不該在努力的時間選擇安逸。臨近退休時候,我才悟出他的真意。在年輕求學階段,我沒有向同齡人在學業上那么努力刻苦付出,可以說從未認真的年輕過,從來沒有高大的理想抱負。
時至今朝,既然之前沒有認真的年輕過,那么只有從現在起,把之前荒廢的時光追補回來,從補習文化文學知識入手,養成讀書閱讀名著的習慣,著手日常讀書筆記,從撰寫回憶錄、采風隨筆入門,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惡補支撐工作的專業技能,向專家知識領域進發。在工作之余,讓生活富有情趣,找到自己的時區,尋著自己的節奏,靜享生活的歡愉,讓自己認真的老去。惟愿歲歲無憂,暮暮無妨。過往經歷如同生命長河中的浪花,終將匯入心靈的海洋。
“知歲一寒,又是一冬;歲月悠長,山河無恙。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到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生活并不復雜,幸福一直在身邊。在人生舞臺上,盡情揮灑才華,秉承心靈的無私與愛心的分享,在給予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在生活畫卷,留下獨特印記。
寫于第 30 個世界讀書日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