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在我國每年大約有260萬人死于該疾病。冠心病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對家庭及社會均帶來較大的負擔。
概念
冠心病是由于供應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一一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心臟血供不足所致。主要原因是血管內膜受損,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入管壁內膜,久之,如同水管被長年堆積的水垢堵塞變窄一樣,粥樣硬化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使冠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供氧不足,心臟不能正常工作。
類型
冠心病一般可分為5種類型,具體如下:
心絞痛型主要表現為胸骨后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時間約3\~5分鐘,常放射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當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情況時會增加心肌耗氧量,這種情況引起的疼痛稱為勞力性心絞痛,經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可以緩解。有時候心絞痛的癥狀不是很典型,可表現為氣緊、暈厥、虛弱、暖氣,此類情況多見于老年人。根據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發作1個月以上的勞力性心絞痛,其發作部位、頻率、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誘使發作的勞力大小、能緩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等基本穩定。不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嚴重程度等增加,或者新發作的勞力性心絞痛(發生1個月以內)
或靜息時發作的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一旦發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心肌梗死型梗死發生前1周左右常有前驅癥狀,如靜息和輕微體力活動時發作的心絞痛,伴有明顯的不適和疲憊。梗死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甚至刀割樣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個前胸,以左側為重。部分患者可沿左臂尺側向下放射,引起左側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患者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頸部、下頜,以左側為主。疼痛部位與以前心絞痛部位一致,但持續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容易與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熱、煩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惡心、嘔吐、心悸、頭暈、極度乏力、呼吸困難、瀕死感,持續30分鐘以上,常達數小時。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診。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很多患者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死時也沒感到心絞痛。部分患者在發生了心臟性猝死,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肌梗死后才被發現。部分患者由于心電圖有缺血表現,發生了心律失常,或因為活動平板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這類患者發生心臟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的概率和有心絞痛的患者一樣,所以應注意平時的心臟保健。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絞痛發作,以后由于病變廣泛,心肌廣泛纖維化,心絞痛逐漸減少到消失,卻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氣緊、水腫、乏力等,還有各種心律失常,表現為心悸。還有部分患者從來沒有心絞痛,而直接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預測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癥狀出現后6小時內發生心臟驟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異常而發生嚴重心律失常所致。
治療
冠心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即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冠狀動脈搭橋。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最基本的治療,是聯合應用各類藥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降脂藥物、抗心絞痛藥物等)以減輕冠心病患者的癥狀,控制病情發展的治療方法。一旦患者確診為冠心病,無論是否進行介入和手術治療,都需要長期服用一些基本藥物。
冠心病藥物治療主要涵蓋以下四個方面:應用抗血栓藥物(如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等)及降脂藥物來穩定粥樣斑塊,防止心肌梗死等嚴重后果。應用抗心絞痛藥物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緩解臨床癥狀。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抗氧化劑類藥物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當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應用溶血栓藥物使血管再通,恢復心肌灌注。
冠狀動脈搭橋 冠狀動脈搭橋簡稱冠脈搭橋或搭橋,是將自身的乳內動脈、橈動脈、胃網膜右動脈或大隱靜脈與冠狀動脈堵塞病變遠端進行吻合,在主動脈與冠狀動脈之間進行搭橋,從而使主動脈的血液通過移植的血管供應到狹窄冠狀動脈的遠端,以恢復相應心肌的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對于病變嚴重的高風險患者,冠脈搭橋效果明顯優于保守治療,在冠心病治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冠心病患者無論是否行支架植人術或搭橋手術均需定期復查,一般于術后1個月、3個月、半年、一年時復查心電圖、血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肌梗死患者還需復查心臟超聲以了解心功能的恢復狀況,復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了解心律失常情況。
另外,冠心病患者平時需注意戒煙、忌烈酒,限飲少量低度酒,少喝咖啡,不飲濃茶,避免過度勞累,保證良好睡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屏氣和過度用力,謹防缺氧。還需注意均衡飲食,總體原則是“四低二高”,即低鹽、低糖、低脂、低熱量,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控制每餐不要吃太飽,以少量多餐為宜,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介入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可依據病情,行冠脈造影、支架植入或心臟搭橋手術。
冠狀動脈造影是通過皮膚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插入一根很細的指引導管,在X線引導下送至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顯影劑后,可以清楚地顯示冠狀動脈的病變情況。冠狀動脈造影對患者的創傷小,痛苦少,沒有明顯的不適感,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幾分鐘,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能最直觀地反映心臟冠脈的情況。
冠脈支架植人術是在冠脈造影的基礎上,先用球囊進行擴張,然后一個支架緊貼在球囊擴張器上,當球囊充氣時,使支架沿冠脈壁打開,然后支架固定在撐開部位,使動脈擴張。對于大多數患者,造影顯示血管直徑狹窄超過 75% 是置入支架的一個標準,同時與病變穩定性、形態、長度、分支情況有關,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