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初讀游記,這類文體或許會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一一所至清晰,所見別致,所感深摯。如此,我們不妨從內容、情感、結構、語言等多個角度來構思我們的游記寫作。具體而言,“所至\"指向游蹤明晰合理,結構完整清晰;“所見\"指向景物特點鮮明,觀察視角多樣,寫作手法豐富,語言表達有創意;“所感\"指向情感抒發自然,文化內涵豐富。同學們,書寫游記,需要我們通過細致的觀察與多樣的寫法喚醒沉睡的萬象,讓風物與記憶對話,并抒發真情,照亮厚載的歷史與文化。
領銜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任教于。
組稿團隊:江蘇省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樊智濤)
本期撰稿:常凱,高級教師,江蘇省技術能手、省五一創新能手,南京市五一巾幗標兵、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鼓樓區學科帶頭人,任教于。
復尋泉靈
“走出小區門”“順利坐上公交車”,看似述游蹤,實則沖淡了“復尋”這一游覽的核心;將有關泉史的介紹置于開頭,略顯“頭重”,可將之與后文“尋泉靈”中的“靈”相結合。
“尋”的起點在哪里?此處可交代一二,讓游蹤更明晰。
陽光透過窗簾灑下一地金暉,散成一地迷幻的泡沫和飽滿的珍珠。忽有舊時風光漫上心頭,兒時追逐過的珍珠泉的清響自記憶深處泛起,遂整理衣衫,攜朝霞踏露而行。
走出小區門,抬眼一望,朝陽已悄然坐在樹梢頭,調皮地與樹葉一同玩著光影游戲。順利坐上公交車,我便開始在腦海中回想珍珠泉的模樣,努力搜尋有關它的知識。記憶中,浦口以西的它,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相傳明萬歷年間,金陵大旱,唯浦口以西一帶因得益于珍珠泉水,農作物依然豐收,當地農民居然不知旱情。時人認為這是龍王爺的保佑,紛紛捐資興建龍王閣及其他園林建筑,以表示對龍王的感謝。這便是珍珠泉的由來。
在顛簸中回想,不覺已到了珍珠泉。欲尋得記憶中純凈無瑕、波光粼粼的珍珠泉,我不由得加快腳步掠過鮮美芳草、繽紛落英。那汪碧水正將晨曦釀作瓊槳,萬千水珠在光影里垂懸,恍若上古仙人遺落的珍寶,又似星子墜人凡塵跳起霓裳舞
走近,眼前之景愈發清晰。一汪泉水極清、極靜。魚恍若青絹上跳動的墨點,我俯身欲掬清泉,卻見游魚銜著光影忽而散作水墨漪。幾片桐陰被風揉碎了投人波心,倒叫人分不清是魚影戲藻,還是藻影逐魚。我彎下腰湊近,那魚靠近試探又忽地躲開了,它們在高樹投下的幾片影兒中舞動,皆若空游無所依。遠處一點泉,似在心間浸染出濃墨重彩的一筆,連接兒時的雀躍純真與當下的淡然寧靜
泉邊時有兒童笑鬧著奔過,拍拍手,珍珠泉霎時冒出一串氣泡,鉆出水面,探頭探腦,聚成一串空靈之音,柔柔地、輕輕地滑過耳畔,卻叫人沉醉在這生動的泉里。我繞泉而走,感受陽光從四面八方涌入泉中,將金線穿人珠簾,織就一匹流光溢彩的錦緞
如何尋“泉靈”?尋找的過程與結果如何?這段文字似乎浮于對眼前之景的描繪,而少了些“尋”的過程與思考。
坐于泉邊,樹影斑駁,我凝望那清泉。千年古柳垂枝拂水,將斑駁往事都濾作澄明。我將此身當作天地間流轉的珠露,既承接著亙古的日光,又映照著當下的云影。
文章結尾的文字典雅,景人交融,但是缺乏畫龍點晴的情思表達,對標題中的“尋”字缺乏關聯與深化。
綜合點評
小作者心思細膩,善于觀察,將重游珍珠泉的經歷娓娓道來。游蹤較為清晰,移步換景中兼有定點觀察。小作者尤其細致描寫了珍珠泉的別致風光,讓幽靜古雅中透著活潑氣息的珍珠泉躍然紙上。遺憾的是,文本入題較慢,且文題為“復尋泉靈”,文中“泉靈”何在?“尋”的過程及“尋”后所獲并未寫明,未能形成一條清晰的情感脈絡。
升格指津
1.緊扣題眼,彰顯意脈。建議圍繞“尋”這一關鍵字,理出一條重游復尋時有關“所感”的意脈,當然也可以在“重尋”上做文章,于今昔比較中挖掘“泉靈”。
2.詳略得當,再添內蘊。將文章開篇部分的鋪墊化繁為簡,重點突出“復尋”的過程。同時,可以將文本中有關珍珠泉的歷史文化部分穿插其中,讓“靈”更為飽滿深刻。
復尋泉靈
開篇簡單交代便直入所游之境,簡潔清新又不乏詩意。小作者將原文開篇有關泉史的介紹移至文末,如此,文章更有逐層漸深的層次感。
此處增添了游的起點,讓游蹤更為完整清晰。
陽光透過窗簾灑下一地金暉,散成一地迷幻的泡沫和飽滿的珍珠。忽有舊時風光漫上心頭,兒時追逐過的珍珠泉的清響自記憶深處泛起,遂攜朝霞踏露而行。
沿滿樹蔥郁的小徑輕步而前,欲尋得記憶中純凈無瑕、波光粼粼的珍珠泉,我不由得加快腳步掠過鮮美芳草、繽紛落英。那汪碧水正將晨曦釀作瓊漿,萬千水珠在光影里垂懸,恍若上古仙人遺落的珍寶,又似星子墜入凡塵跳起霓裳舞。復尋泉靈,數年流光未改分毫靈秀。
走近,眼前之景,愈發清晰。一汪泉水極清、極靜。魚恍若青絹上跳動的墨點,我俯身欲掬清泉,卻見游魚銜著光影忽而散作水墨漣漪。幾片桐陰被風揉碎了投入波心,倒叫人分不清是魚影戲藻,還是藻影逐魚。我彎下腰湊近,那魚靠近試探又忽地躲開了,它們在高樹投下的幾片影兒中舞動,皆若空游無所依。我不禁莞爾,心也沉靜下來,這美好景象與幼時烙印在心間的一脈幽悄重合了。遠處一點泉,似在心間浸染出濃墨重彩的一筆,連接兒時的雀躍純真與當下的淡然寧靜。復尋泉靈,我尋得了心中的澄明
泉邊時有兒童笑鬧著奔過,拍拍手,珍珠泉霎時冒出一串氣泡,鉆出水面,探頭探腦,聚成一串空靈之音,柔柔地、輕輕地滑過耳畔,卻叫人沉醉在這生動的泉里。我繞泉而走,感受陽光從四面八方涌人泉中,將金線穿入珠簾,織就一匹流光溢彩的錦緞。風過時,滿林新葉簌簌應和著泉吟,恍若天地在吐納間舒展經脈,匯出一串晶亮的氣泡,匯出散發著光芒的泉之靈秀。
我忙住了,那串珍珠似的氣泡像是在回應行人一一世間萬物皆有靈。風息流轉的剎那,拂去的塵埃,輕吟低語的泉水,無不訴說著自然的浪漫靈動。復尋珍珠泉,我尋得淡雅滿乾坤。原來自然萬物皆是詩行。珍珠泉以水紋為筆,將永恒寫在瞬息之間。在時光長河里,滄海化作泉眼,將星辰宇宙收束成一捧清冽。
坐于泉邊,樹影斑駁,我凝望那清泉。開始的開始,它拯救金陵于大旱,后來的后來,它又似珍珠悅人心懷。千年古柳垂枝拂水,將斑駁往事都濾作澄明。我將此身當作天地間流轉的珠露,既承接著亙古的日光,又映照著當下的云影。
且讓心泉與珍珠泉共鳴,在永恒與須臾之間,尋得屬于我的泉靈,然后去看朝墩夕月、落崖驚風。
綜合點評
升格文游蹤明晰,脈絡嚴整,既有圍繞游蹤的有序寫景,又有緊扣“靈”字的情思流淌。值得一提的是,較原文而言,這篇升格文中的情思變化逐層漸深,從見到芳草仙水而贊美珍珠泉的靈秀,到因魚游水中幽美之境而心境明澈,再到因萬物有靈而心生對宇宙自然永恒與瞬息的辯證思考,最終在凝視中貫聯古今,物我相融,神與泉合。
小作者寫景時融入行中之思,游記也由此走向個性化的深刻。
穿插有關珍珠泉的典 故,讓珍珠泉意蘊更豐厚。
小作者因萬物有靈而心生對宇宙自然永恒與瞬息的辯證思考。讀來有畫龍點睛、呼應標題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