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從康復服務的精準觸達到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殘疾人就業創業到社會氛圍日漸包容,中國殘疾人事業邁著堅定的步伐,書寫著保障權益、促進融合、實現共享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新征程上,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推動新時代新征程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強大動力。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推動新時代新征程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讓廣大殘疾人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再立新功。”中國殘聯組聯部主任周建說。
在家中收到換領的殘疾人證,遠在30公里外的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系統里同步更新了補助申領進度。這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谷硐鎮茶山村村民李華智今年的“新式”換證。
過去,當地群眾辦理殘疾人證新辦、換領等業務,要先領取殘疾評定表,再到評定機構進行殘疾評定,最后將殘疾評定表交回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過程煩瑣,辦理人要來回“跑腿”。
近年來,中國殘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部署,扎實推進高效辦成殘疾人服務“一件事”相關工作。
各地殘聯立足當地實際進行改革創新。山東省在高效辦成5個具體事項的基礎上,積極延伸拓展服務內容,省級延伸到12項,日照等地市延伸到15項,顯著提升殘疾人辦事體驗。
截至目前,32個省級殘聯印發實施方案,實現5個辦理事項“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平均跑動次數壓減83%,平均環節壓減74%,平均時限壓減76%,平均材料壓減74%。
殘疾人事業管理與服務不斷提質增效。比如,殘疾人證核發管理便利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實現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上門辦、幫代辦、補貼辦等。
基層殘聯逐步形成“以黨建帶殘建,以共建促融合,以融合促共享”的新格局。殘疾人工作者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殘聯干部直接聯系幫扶困難重度殘疾人工作機制鞏固深化。據中國殘聯統計,截至2025年4月,全國殘聯系統共有2.77萬名干部參與困難重度殘疾人幫扶工作,累計完成聯系幫扶16萬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8.9萬個。

一個個竹片穿上線,制成精美的涼席……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牛田鎮九峰沖村村民楊建武在當地托養中心習得一技之長。
楊建武自小智力發育遲緩,后被鑒定為精神二級殘疾,父母將他送入托養中心。在托養中心的悉心教導下,他成為優秀學員,并成功就業。但工作不到一年又摔斷了腿,他再次回到托養中心進行康復訓練。康復期間他學習了手工課程,掌握了穿制涼席的技藝,并以此獲得收入。
殘疾人康復服務已經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殘疾人康復服務狀況近年來持續改善。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通過組織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推廣殘疾人自助互助康復服務等,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超過85%。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在全國范圍建立實施,殘疾兒童受益人數不斷增長。據中國殘聯統計,接受康復救助的殘疾兒童由2018年的15.7萬人增長至2024年的49.9萬人。2021—2024年,累計救助殘疾兒童173.7萬人次,基本實現應救盡救。
全國各地實施了殘疾人輔助器具補貼制度,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得到基本保障。2021年以來,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保持在85%以上。
我國持續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機構專業服務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國有殘疾人康復機構13297個,康復機構在崗人員36萬人。
維護殘疾人健康的工作越來越受重視。殘疾人“康復之家”建設試點已經啟動,促進殘疾人就近就便接受服務。四川、江西等省出臺政策措施,為殘疾人提供就醫便利。
近年來,殘疾人事業立法取得新突破,尊重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的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為殘疾人、老年人權益保護提供更強的法治保障。法律援助法、學前教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38部法律法規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增加了關于殘疾人特殊保護的規定。
“法明心亮”“天籟之聲”“希望之家”“蝸牛之盾”“精殘法律知識進萬家”等殘疾人專屬普法活動深受群眾歡迎,成為法治宣傳教育新路徑。
中國殘聯會同司法部深入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活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無障礙環境建設,切實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擴大援助范圍、加大公證費鑒定費等服務費用減免力度,引導鼓勵開展助殘公益法律服務活動。
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經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交通運輸部聯合中國殘聯等六部門,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無障礙建設等為民辦實事活動。
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加快。據中國殘聯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共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24.6萬戶。
3000多家與殘疾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完成改造,語音識別、文本轉換、全鍵盤操作、無障礙影院等一批無障礙功能上線應用,覆蓋新聞資訊、生活購物等殘疾人生活高頻場景,幫助殘疾人跨越“數字鴻溝”。
5月16日,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舉行,表彰了200名全國自強模范、200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60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這是黨的二十大明確新時代新征程殘疾人事業發展目標以來,首次開展全國自強模范和助殘先進表彰。
中國殘聯組建了由10名全國自強模范、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組成的報告團,開展巡回宣講活動,充分展示新時代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弘揚扶殘助殘美德,進一步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這10年,從一名特殊教育的學生成長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我見證了國家政策對殘疾人的托舉,也親歷了社會對殘疾人認知的溫暖升級。”5月20日,全國自強模范、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黃鶯在報告會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黃鶯是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2015年被武漢理工大學錄取。大學期間,她以專業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為碩士研究生。
在求學路上,黃鶯獲得了很多幫助,自己也在幫助他人。她創辦公眾號,為盲人學生提供求學指導和心理輔導,“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
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指導和支持各地延續學習宣傳貫徹表彰大會精神良好態勢,推動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活動常態化,深入挖掘并用好自強模范與助殘先進事跡資源,結合實際開展區域性、主題式宣講和線上宣講活動。
自強不息是人類面對逆境時共同的寶貴品質,扶殘助殘美德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筑有力量、有溫度、有希望的未來。
中國殘聯主席程凱強調,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和對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科學編制“十五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弘揚自強不息精神與助殘先進美德,充分發揮自強模范感召激勵和助殘先進示范帶動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凝聚團結奮進力量。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工作者將不斷提高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做殘疾人信得過、靠得住的知心人和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