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食品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食品工業這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作為穩增長、保供給、惠民生的重要基礎,食品工業將依托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啟一場覆蓋“田間到餐桌”全鏈條的深度變革。
《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重點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將達80%,規模以上食品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均將突破75%,同時培育10家以上智能工廠,建設5個以上高標準數字化園區,打造百個典型應用場景。
這一戰略標志著我國食品工業正式邁入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方案》首次提出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數字化發展框架?!斗桨浮窙]有停留于宏觀號召,而是精準切入了細分行業的差異化需求。針對飲料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等典型流程型行業,釀酒、罐頭制造等勞動密集型領域,以及預制化食品、食品生物制造等新興業態,《方案》要求編制差異化的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指南,破解轉型堵點。這種“因業施策、一企一策”的思路,直擊企業轉型的實際痛點。
政策目標體系呈現出清晰的階段性特征。第一階段(2027年)聚焦基礎能力建設,除關鍵指標普及率目標外,還將構建基礎通用、場景應用、技術裝備等標準規范體系,并培育一批高水平轉型服務商。第二階段(2030年)則瞄準國際競爭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規上企業全方位普及,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食品工業數字產業集群。目前,食品行業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已達63.3%,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72.8%,為實現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策落地離不開系統化支撐?!斗桨浮凡渴鸬乃拇笮袆印畔⒓夹g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培育、產業提質升級、筑基聚力賦能,將細化為18項具體任務,形成閉環推進機制。在資金保障方面,明確要求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支持企業通過科創板等渠道融資。2024年食品行業數字化改造項目融資規模同比激增67%,資本活水正加速涌入這一賽道。

在江西萍鄉經開區的甘源食品車間內,青豆原料經自動化浸泡、精準稱重、鼓泡清洗后,由機械臂自動碼放成品,智能化升級在傳統車間煥發新生。通過智能化改造,這家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60%。類似的變革正在釀酒、制糖等行業鋪開,《方案》特別強調在中小企業推廣“啞設備”改造和關鍵設備更新,破解“不敢轉、不會轉”的困局。
新業態培育成為轉型核心亮點。《方案》鼓勵企業發展小批量多品種柔性制造,支持構建模塊化、可視化生產系統。國內一些“黑燈工廠”已實現灌裝車間無人化作業,夜間生產通過5G調度AGV與機械臂協同完成。更深刻的變革在于商業模式創新:“產品+服務”模式催生出“工業生產+社區配送”“互動設計+訂單生產”等新場景。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這種透明化體驗正重塑消費信任關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工業數字化目前還面臨內生動力不足、細分行業差異大、要素供給不充分等問題,阻礙轉型的深入推進。通過數字化轉型帶動模式創新、流程再造以及效能提升,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優化供給水平、打造知名品牌,為食品工業鞏固傳統優勢、培育新興動力提供重要結合點和動力源泉。
標準與安全體系是數字化轉型的“護城河”,《方案》將“筑基聚力賦能行動”列為重點,著力推進基礎架構、數據管理、互聯互通等關鍵標準研制,支持行業組織制定團體標準。質量安全追溯更被提到戰略高度,要求企業廣泛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嬰配乳粉、食鹽等行業的追溯經驗將向全行業推廣,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望讓“一物一碼”成為食品標配。
綠色低碳轉型正借數字化提速。在碳足跡管理方面,《方案》鼓勵企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追蹤系統,通過算法優化降低能耗。政策還創新性提出“生產消費雙向促進機制”:既引導企業開發綠色產品,也培養消費者低碳意識,形成可持續的產業閉環。
隨著“AI大模型+食品研發”“區塊鏈+質量追溯”等深度應用落地,一個更高效、透明、綠色的食品產業生態正在形成。有業內人士指出,食品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已超越技術迭代的范疇,成為重塑產業競爭力、保障民生供給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