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聲音
無竹的世界,許多大地都會落俗。
那些翠綠的葉子,別在竹子的腰間,像是大自然的掛牌
等待一場微風的靠近,將世間清脆如玉的聲音,重新奏響。
當風吹拂竹葉,與風的頻率形成共振
你看到綠色的影子,宛若虛構而生,而在日光之下,折疊透明的光澤。
聲音也孕育于其中。情緒細細添加的時候,竹葉上也有細微的裂縫。
風霜如刀,雕鐫成了圖騰上的刻印。
無人時,是寂寞的笙簫;
有風路過,是清脆的玉笛。
竹詩
在藩籬尚未沖破之前,每一場陽光的沐浴,每一次雨水的彈射,都是一次能量的孕育、生機的蟄伏。
春天來臨之時,竹子沖破凍土,在大地之上栽種春光。
只需一點春雨滴在泥土里,綠意,便可拔節生長。
光透過竹林,變成春光;
風掠過竹子,變成清風。
陽光照徹大地。
數月之后,那里,便有了植物的歌聲、舞姿。
陶淵明寫下田園詩,謝靈運寄情山水,竹林七賢將聲樂奏響于竹林。
那些樂符,歷久彌新,像是為竹子書寫的詩篇。
農田之光
能讓種子發芽的,并不全部是春雨和陽光,而是面對泥土時候勇敢的一躍。
堅韌的谷物,能夠歷經春和夏,收獲三個季節的光景后,最終交付農民和村莊一份滿意的答卷。
界限分明的農田,浸潤著每一位農民的耕耘和汗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四季輪轉之間,人類與大地的約定。
丹頂鶴踩過濕地,低空滑過麥田。你會發現,沾著清新氣息的鄉土,詩意滿目,生機遍地。
秋收之時,沉甸甸的莊稼,帶著黃澄澄的誠意
像是大地遞給農民的情書,讓他們的心里盛滿歲月之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