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實踐智慧,將其融入小學勞動教育,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能培養其勞動技能和科學素養。福鼎白茶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其制作技藝包含采摘、萎凋、干燥等環節,蘊含了復雜的科學原理,如植物生理、微生物作用、物理變化等。本文以將福鼎白茶非遺技藝滲入勞動教育為切入口,探索如何在小學勞動教育中滲透科學知識,使學生在體驗傳統技藝的同時理解科學原理。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福鼎白茶;非遺技藝;勞動教育;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8" " 0088-03
一、將福鼎白茶非遺技藝滲入勞動教育的價值
(一)文化傳承價值
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藝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經過世代傳承,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流程和地方文化特色。這一技藝不僅凝聚了先民的智慧,還承載著閩東地區深厚的茶文化內涵。將福鼎白茶的非遺技藝融入小學勞動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還能激發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自豪感。同時,結合茶文化故事、民間傳說和歷史背景的講解,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福鼎白茶在歷史上的發展脈絡及其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讓他們在勞動實踐中感悟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傳承和弘揚傳統技藝的責任感。
(二)勞動技能培養
在親身體驗福鼎白茶的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茶葉的采摘技巧,如辨別適宜采摘的新梢,掌握正確的采摘手法,以保持茶葉的完整性和品質。同時,他們還能接觸到白茶的萎凋、干燥等關鍵加工步驟,了解不同工藝對茶葉風味的影響。此外,通過學習白茶的儲存方式,如避光、防潮、密封保存等,學生能夠掌握科學儲存茶葉的方法,培養細致入微的操作習慣。整個實踐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也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樂趣,從而培養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勞動精神。
(三)科學知識滲透
福鼎白茶的制作過程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探究的機會。在植物學方面,學生可以認識茶樹的不同品種,了解其生長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并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如何促進茶樹養分的積累,進而影響茶葉的口感與香氣。在加工過程中,他們能夠觀察到水分的蒸發、熱傳遞等物理變化,以及茶葉萎凋時多酚類物質的氧化作用,這些都是食品加工中常見的化學現象。此外,在白茶的存儲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尤為重要,適宜的儲存條件能夠促使茶葉自然陳化,提升其風味,而這一過程涉及食品科學中的微生物學和發酵原理。通過這些科學知識的滲透,學生不僅能加深對白茶制作工藝的理解,還能培養科學探究精神,提高跨學科整合與應用能力。
二、將福鼎白茶非遺技藝滲入勞動教育的實踐
(一)課程引導:構建白茶勞動教育的認知體系
在小學勞動教育中,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認識福鼎白茶的非遺技藝,需從課程設計入手,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
首先,可以通過課堂講解和多媒體資源,如紀錄片、實物展示等,讓學生初步了解白茶的起源、發展及其文化價值。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白茶在我國茶文化中的獨特地位,以及其制作技藝如何體現傳統智慧和地域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其次,應將白茶的制作技藝與科學知識結合,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茶葉加工背后的科學原理。例如,在科學課程中,可以介紹茶樹的生長環境、葉片結構以及光合作用如何影響茶葉品質;在勞動課程中,結合實踐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茶葉的采摘標準、萎凋過程中水分蒸發的原理,以及干燥過程中溫度控制的重要性。此外,課程引導還應強調探究式學習,通過實驗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思考。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小實驗,如觀察不同光照條件下茶葉的變化,或者利用顯微鏡觀察萎凋過程中茶葉細胞結構的改變。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白茶制作的科學依據,并學會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最后,為了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課程設計應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白茶的制作與品鑒。例如,組織“茶文化日”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進課堂,現場演示白茶的制作工藝,并讓學生品嘗用不同工藝制作的白茶,以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和文化認同感。
通過系統化的課程引導,學生不僅能掌握白茶制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能深刻體會非遺文化的價值,增強傳承與創新意識。
(二)動手實踐:體驗白茶制作流程
在“茶園實踐”活動中,學生走進茶園,親身體驗白茶的采摘過程。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辨認符合標準的茶葉,學習如何輕捏茶梗,感受茶葉的嫩度,確保采摘的葉片完整無損。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直觀理解茶樹的生長特性,觀察不同生長期葉片的形態差異,體會勞動的精細與耐心。采摘后,學生將新鮮茶葉帶回學校勞動基地,模擬萎凋和干燥環節。在萎凋過程中,他們將茶葉均勻攤放,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并記錄水分蒸發的速度。在顯微鏡下,葉片表面微觀結構逐漸顯露,氣孔的張開與閉合、生物組織的變化,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水分散失的科學原理。這一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利用電子秤測量葉片重量的變化,進一步分析萎凋階段茶葉內部水分含量的下降趨勢。干燥環節是茶葉制作的重要一步。學生在模擬環境下學習如何掌握溫度控制,觀察不同溫度條件對茶葉顏色、香氣和質地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感受到低溫慢烘如何保留白茶的鮮爽口感,而溫度過高可能導致茶葉失去活性成分。為了更深入理解這一現象,學生可以通過實驗記錄茶葉顏色變化曲線,并討論茶葉內部化學成分的轉化過程。
整個動手實踐環節,不僅能讓學生體驗白茶制作的精細工藝,還能幫助他們從科學角度探究茶葉變化的規律。通過觀察、實驗和數據記錄,他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培養了科學探究精神,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傳統技藝背后的科學價值。
(三)跨學科融合:科學+勞動+美育
1.科學融合:實驗探究茶葉的化學變化
白茶的制作過程中,涉及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學生可以通過實驗探究茶葉內含物質的變化,提升科學素養。例如,利用pH試紙檢測茶湯的酸堿度,觀察沖泡時間、溫度對茶湯pH值的影響,并結合數據分析白茶在不同浸泡條件下的化學成分釋放情況。此外,學生可以通過比色實驗分析茶多酚的氧化過程,觀察白茶在存放過程中顏色由淡黃逐漸轉變為杏黃色的現象,并探討這一變化背后的氧化原理。為了更深入理解茶葉的化學反應,他們還可以設計對比實驗,探究光照、濕度對茶葉儲存品質的影響,培養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能力,將科學知識真正融入勞動教育的實踐。
2.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茶葉制作過程中,揉捻是關鍵步驟之一。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輕柔揉捻茶葉,以保證葉片不被破壞,同時促進內部物質均勻滲出,增強茶葉的香氣和口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不斷調整手法,掌握不同力度對茶葉外觀、香氣及品質的影響。此外,他們還需控制溫度和濕度,以保證萎凋和干燥環節的穩定性。例如,在不同溫濕度環境下進行白茶晾曬,記錄其葉片含水率、香氣變化,并對比不同處理方式的優劣。通過這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提升了動手能力,還在不斷試驗與調整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總結與改進,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美育滲透:茶文化與藝術的結合
白茶制作不僅是勞動技能的鍛煉,更是對美的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茶文化課程,深入了解茶藝的基本禮儀、沖泡技巧以及品茶的藝術。例如,在茶藝課上,學生練習用蓋碗沖泡白茶,掌握水溫控制、注水手法以及出湯時間,使茶湯口感更協調。同時,通過茶席布置、茶具搭配,感受中國茶文化的美學意境。此外,還可以引入詩詞賞析,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如何在詩歌中描繪茶的意境,如“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從文學的角度感受茶文化的雅韻。結合書法、美術等藝術形式,學生可以嘗試用毛筆書寫與茶相關的詩詞,或繪制茶葉的生長、制作、沖泡過程的畫作,使美育在茶文化學習中得到深入體現,提升綜合素養。
(四)評價與反思: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白茶制作的勞動教育實踐中,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在反思與改進中深化理解,真正實現深度學習。為此,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全方位記錄學生在茶葉制作過程中的表現,關注其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從而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觀察能力的評價上,教師可鼓勵學生記錄白茶制作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細節變化,如葉片顏色、形態、質感的變化,并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整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茶葉表面細微結構,分析萎凋、干燥過程中水分流失的影響,讓學生在細致入微的觀察中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同時,可以組織茶葉品鑒活動,讓學生通過感官體驗對比不同制作方式對白茶香氣和口感的影響,進一步深化對白茶品質判斷標準的理解。
在動手能力的評價方面,教師可結合學生在茶葉采摘、萎凋、揉捻、干燥等環節的實際操作情況,觀察他們能否掌握正確的技藝方法,以及在不斷嘗試中能否做出調整和改進。例如,學生在揉捻過程中,需控制力度與時間,以確保茶葉形態完整,內含物質均勻釋放。通過這種實踐性的考察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在勞動技能上的薄弱環節,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提升其實踐能力。
在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評價上,可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或勞動日志,記錄白茶制作的關鍵環節,并結合科學原理進行分析。例如,探討不同溫濕度條件對白茶萎凋速度和最終品質的影響,或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法檢驗茶葉存儲環境對茶湯風味的影響。通過數據收集、對比分析,學生可以形成科學思維方式,鍛煉邏輯推理能力,并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三、結語
將福鼎白茶非遺技藝滲入勞動教育,并結合科學知識滲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還能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和文化認同感。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跨學科融合、過程性評價等方式,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實現勞動教育的科學化與本土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邴娟.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索[J].留學,2024(12):68-69.
[2]黃山,羅能碧.淺談茶文化特色勞動教育的路徑探索[J].中國德育,2021(14):61-64.
[3]王少潔.小種植園里大乾坤:基于種植課程的勞動教育路徑探索[J].考試周刊,2021(4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