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概況
水利水電工程智慧運行管理平臺由自主研發。平臺針對水利水電工程運行作業流程不清晰、狀態感知不全面、信息傳遞不流暢、資源共享不充分、數據處理不智能、分析決策不深入、過程跟蹤不及時等問題,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研發了基于BIM的數字李生場景展示、數字資產管理、智能預報、工程調度決策、生產運營管理、工程安全分析預警、智慧巡查等應用,匯集了各類工程監測及運行數據,實現了從整體工程到局部建筑物的調度方案輔助決策,動態化預演泄水、發電、通航等運行方案。同時,實現了日常巡檢與狀態自動診斷相結合的安全一站式管理,為工程安全運行及智能化運管提供平臺化服務,為水利水電工程運行管理數智化提升提供了實踐經驗。
該項目獲得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獎信息化成果銀質獎、全國龍圖杯BIM大賽一等獎、湖北省勘察設計協會BIM設計競賽一等獎、“智水杯”水工程BIM大賽二等獎。
技術創新
以樞紐綜合調度為業務主線,建立覆蓋防洪、發電、航運等功能的調度模型,基于多預設目標及約束條件,精細化推薦閘門開啟孔數及開啟高度。以三維場景為輔助,通過調度方案驅動幾何模型,結合三維場景和粒子效果參數化預演工程運行情況,輔助調度方案決策。

以圖形化交互方式演繹復雜業務邏輯,打造船舶登記、過閘申報、船舶排檔、通航記錄、分析統計等全閉不在線管理流程。按優先級和貨物分類智能排檔,實現過閘方案可視化預演,整體提升通航效率。

構建安全監測三維融合場景,實現測點定位、監測數據BIM交互與形變模擬。融合統計模型和智能模型,實現安全監測異常數據自動識別及智能化預警,形成安全監測數據整編、分析、預警全鏈條應用,助力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以部件級BIM模型關聯人工日常巡檢與設備狀態自動評價信息,動態展示工程狀態和設備維護信息。將自定義設備狀態評價樹與實時監測數據結合,實現基于評價模型的設備健康綜合診斷機制。綜合考慮工序、工具、人員等生產要素,快速生成檢修預案。

推廣應用
1.成果在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漢江新集水電站等工程得到應用,均取得較好應用成效,為提升工程運行能效、保障工程運行安全做出了貢獻。
2.基于成果開展技術交流10余次,受邀在數字孿生水利高峰論壇、湖北省勘察設計協會信息化年會、中國圖學會BIM高峰論壇等重要學術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并在武漢大學、河海大學等多所高校交流研究成果,促進行業相關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