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來自中國,長相頗為怪異、性格有點叛逆的潮玩精靈,就這樣一步步擄獲全世界年輕人的“芳心”。有人為它徹夜排隊,有人為它一擲千金,誕生10年之久的LABUBU,一夜之間從潮玩網紅躍升為頂流IP,在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同時,其代表的設計風向也引發人們對新世代流行文化的關注。
LABUBU,原型是一只北歐森林精靈,長著尖牙、異色瞳,身體比例扭曲,多數人第一眼看到它都會疑惑:“這小家伙怎么長得這么怪”,忍不住多看幾眼后又不免覺得,“倒是怪得有點可愛”,這種不同于傳統審美的形象設計,走的正是年輕人喜愛的“丑萌風”路線。
“丑萌”一詞常見諸網絡,指的是一種既可愛又有些丑的風格。近年來,一些外形不太符合傳統審美,長相奇特但又莫名可愛的玩偶、文創產品等,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讓“丑萌”這一概念逐漸從小眾圈層文化中流行開來。
可以說,“丑萌”已成為新世代流行文化的獨特標簽,其背后既包含社會文化心理的轉變,也與消費主義、媒介傳播等多重因素緊密相關。年輕人熱衷于“丑萌”,看上去是審美風潮變遷,實際反映的是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下,社會環境、個人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如今,年輕人面臨較大的壓力,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丑萌丑萌的寵物、玩具、文創,能給他們帶來輕松感,找到情感代償和壓力釋放的出口。商家發現了這種心理需求,推出更多丑萌的產品,比如盲盒、周邊商品等,年輕人通過消費這些產品來表達自己的個性,而社交媒體的裂變傳播又助推了這種風尚形成潮流。
其實,在潮玩、二次元、街頭文化等新世代圈層文化中,很多形象都是非傳統審美的,“丑萌”只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有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丑萌”是否意味著從“審美”到“審丑”的倒退。但何謂“美”?在德語里,“美學”叫作“感受學”,是一門關于感受的學科。新世代敢于嘗試多種可能,他們緊跟潮流,又追求獨特和個性,“丑萌”正好符合他們追求多元審美和個性化表達的需求,本質上是對“單一審美標準”的解構,彰顯的是“拒絕被定義”的態度。
此次泡泡瑪特以LABUBU取得全球市場的成功,關鍵在于精準捕捉年輕人的文化心理和審美需求,并訴之于現代設計和銷售策略。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超500億元,“丑萌”類產品占比逐年上升。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此言不虛。未來隨著文化語境的變化,“丑萌”可能衍生出更多元的形態。LABUBU能否成長為一個常青IP,中國潮玩文創企業能否創造出下一個爆款,秘訣只有一個,還是要緊緊抓住年輕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