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所孕育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在抗戰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銘記抗戰歷史,緬懷壯烈殉國的抗日英靈,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將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空前的民族災難
喚起空前的民族覺醒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乓话?,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边@首《松花江上》,訴說著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憤、對美麗故土的思念以及誓死收復家園的抗爭決心。歌曲的廣泛傳唱,成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民族覺醒的精神符號。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突然襲擊北大營和沈陽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生死存亡之際,國民黨南京政府卻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碑斎哲姏_進營房時,面對步步緊逼的刀槍,北大營東北軍第七旅的官兵緊握鋼槍,雙眼赤紅。他們憤然高呼:“敵人侵我國土,若再不還擊,國格何在?軍人尊嚴何在?”那一夜,東北軍愛國官兵冒著違抗上級軍令的風險與日軍發生了激戰,斃傷日軍20余人,雖未能扭轉戰局,卻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人的血性。9月19日早上,第七旅官兵被迫撤出北大營,日軍占領了沈陽城。遼寧省警務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長黃顯聲,命令警察分隊及警察大隊奮起抵抗,他們在二經街一帶依靠簡單的街壘與日軍對戰,愛國警察傷亡慘重,幸存者最后被迫撤出。至1932年2月,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面積相當于日本3.5倍的東北全境淪陷,3000萬同胞在日軍鐵蹄下流離失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驅逐日本侵略者出東北,堅決進行抗日的正確主張,得到東北各階層民眾的擁護與支持。東三省廣大民眾和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了反日義勇軍、自衛軍、救國軍、工農義勇軍、大刀會、紅槍會等自發抗日武裝,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他們胸懷滿腔的愛國熱情,在遼河兩岸、松花江畔和白山黑水間揭竿而起,點燃了熊熊抗日烽火。他們與裝備精良的日本關東軍及偽滿洲國軍殊死戰斗,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從九一八事變到1932年夏天,東北抗日義勇軍全盛時期總人數達30萬以上,他們當中涌現出黃顯聲、鄧鐵梅、唐聚五、苗可秀、馮占海、李杜、馬占山等著名抗日英雄。在此之后,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部分成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成為日后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成員。黨直接領導的反日游擊隊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東北抗日武裝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支撐起
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的旗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代表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意愿,站在抗日救國運動的最前列,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提出了收復失地、抗日救國的正確主張。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出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這份宣言是中國共產黨發出的第一聲怒吼。次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滿洲省委指示各地黨組織開展抗日斗爭。黨中央派周保中、趙一曼等人到東北,加強黨組織力量。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先后發表了《關于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為國民黨反動政府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告全國民眾書》《對日戰爭宣言》等十多份文件。
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前后,東北抗日聯軍開辟了東南滿、北滿和吉東三大游擊區,發展到11個軍,共3萬余人,在南起長白山、北抵小興安嶺、東起烏蘇里江、西至遼河東岸的廣大地區內,開展游擊戰爭,同日偽軍進行大小幾千次戰斗,粉碎了敵人的多次“討伐”。他們的英勇斗爭,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牽制了大量日軍,支援和鼓舞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在東北抗聯的隊伍中,有這樣一位抗日名將,他叫張甲洲,出生于東北富甲一方的地主家庭,曾就讀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一個雙料“學霸”,更是一名中共黨員。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他懷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棄文就武,離開學校返回家鄉組織抗日武裝斗爭。1932年4月末,張甲洲等6名大學生在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下,回到老家巴彥。半個月后,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擊隊伍——“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正式建立,張甲洲任總指揮。這支隊伍不斷壯大,一度發展到上千人。1933年1月,受王明“左”傾路線的干擾,游擊隊西征攻打哈爾濱和齊齊哈爾,卻遭受敵人伏擊被打散。此后,他化名張進思,在富錦縣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直到1937年8月28日,在戰斗中壯烈殉國,時年30歲。
許多抗日英雄像張甲洲一樣,犧牲的時候只有二三十歲?!鞍伺督钡?位女戰士,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年齡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抗聯將士,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趙一曼等是千千萬萬抗聯將士的杰出代表,他們以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悲壯豪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彰顯了中國人民誓死驅除日本侵略者、不做亡國奴的鋼鐵意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
愛國主義凝聚起
全體中華兒女共御外侮的力量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九一八事變強烈震動中國社會,面對祖國大片河山淪喪和國民黨政府的屈辱退讓,全國各族各階層人民無不痛心疾首、義憤填膺。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余次,同時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維護團結抗戰大局。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在其他愛國黨派團體和愛國人士呼吁下,中華民族形成了抗擊侵略、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全體中國人在抗日問題上找到了契合點。一是青年學生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先鋒。據統計,從1931年9月末開始,各地大中學校到南京敦促政府出兵的學生達2萬多人。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北平學生于1935年12月9日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游行并迅速波及全國。二是工人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史料記載,處在抗日斗爭最前線的沈陽兵工廠就有3萬多名工人先后離廠,拒絕為日軍生產武器。三是國民黨內的抗戰派、民族資產階級和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也加入了抗日救亡的行列。九一八事變后,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堅決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呼吁團結起來共御外敵。馮玉祥指出:“誰要阻止抗日,誰就是賣國賊?!?/p>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中華兒女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不懈奮斗??谷諔馉幖ぐl起中華民族團結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華民族的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绷暯娇倳浿赋觯骸靶碌臍v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不斷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成就告慰我們的前輩和英烈!”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