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40070-2021)于2022年3月開始實施,該標準對教科書、教輔材料、學習用雜志、課業簿冊、考試試卷、學習用報紙、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等出版物的字體、字號、行空等提出明確要求,旨在保護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標準實施以來,出版物用字字號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筆者就關注度較高的教輔圖書中的字號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個別教輔圖書存在字號偏小問題,期望出版單位引起重視,也期望相關單位細化具體措施,助力標準更平穩地落地。
關鍵詞:視力 標準 教輔 字號
據調查,上海市三至九年級兒童青少年每日讀寫的時間為281.4±136.4min,讀寫是兒童青少年視力的危險因素。[1]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其中,小學36.7%,初中71.4%,高中81.2%)[2],兒童青少年近視形勢嚴峻。書報刊等出版物的字體、字號、行空等要素對兒童青少年近視形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一、社會關注,強制性國家標準出臺
兒童青少年的年齡不同,視力不同,各年齡段適合閱讀的字號大小也不一樣。許清茂先生著的《傳播新視野叢書:雜志學》[3]中就有相關的數據,9歲兒童閱讀12P(小4號)以上的字……8P(6號)的字符易使眼睛疲勞。國家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1年、2009年分別發布《GB/T 18358-2001中小學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標準》《GB/T 18358-2009 中小學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規范教科書正文用字的字體、字號要求,適用范圍僅為教科書,未涉及教輔圖書、雜志、報紙等出版物。
我國青少年視力健康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他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出臺相關強制性標準,嚴格規范兒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輔、考試試卷、作業本、報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體、紙張等,使之有利于保護視力。2021年2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 40070-2021)(以下簡稱《學習用品要求》)[4],該標準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學習用品要求》對出版物字號的要求與之前兩個標準有所不同:一是適用范圍更廣,除教科書外,還從近視防控的角度,對教輔材料、學習用雜志、課業簿冊、考試試卷、學習用報紙、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等出版物的字號大小提出明確要求,如小學一、二年級教輔材料中正文漢字、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用字字號應不小于16P(3號)字;二是對不同年級出版物字號的界定更加明確,如小學三、四年級正文用字應不小于14P(4號)字,五至九年級和高中正文用字應不小于12P(小4號)字;三是刪去原標準中對正文的d類要求“10.5P(5號字),書宋體為主,適用于高中理科教科書”,高中階段出版物用字不再區分文理科;四是高中階段正文用字最小字號由10.5P(5號字)變為12P(小4號),更有利于青少年視力健康。
二、市場調查,了解標準實施現狀
《學習用品要求》明確了教輔材料和學習用雜志的字體、字號要求。標準實施以來,學習用教輔材料,尤其是教輔圖書字號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筆者隨機抽取180種中小學教輔圖書(以下簡稱教輔),以了解其字號使用現狀。
1.調查樣本
筆者選取2022—2023年出版的80種教輔進行初步調查(小學一、二年級20種,小學三、四年級20種,五至九年級20種,高中階段20種);選取2024年出版的100種教輔進行跟蹤調查(七至九年級50種,高中階段50種)。樣本以語文、道法等文科教輔為主。
2.調查結果
《學習用品要求》沒有明確正文中的思維導圖、配圖、文后參考答案等文字是否參照輔文,本次調查暫將其視作輔文。初步調查發現,2022—2023年出版的5種教輔正文和10種教輔輔文的字號不符合標準要求(2種教輔正文和輔文均不符合要求),總計13種教輔不符合標準要求,占比16.25%,其中11種為初高中教輔。跟蹤調查重點關注百種初高中教輔,發現用字規范性大幅提升,僅4種高中教輔輔文字號偏小,占比4%。
3.主要問題
調查中發現的字號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正文字號不符合要求。正文中的字號問題主要出現在“閱讀分析題”,作為常見練習題型,“閱讀分析題”在教輔中占很大比重。“閱讀分析題”一般由“閱讀材料”和“相關問題”兩部分組成,作為正文的一部分,理應參照正文用字標準。但部分教輔選取的“閱讀材料”字號未達到正文用字要求。如,2種三、四年級的教輔選取的“閱讀材料”使用了小4號字,3種初高中階段教輔選取的“閱讀材料”使用了5號甚至小5號字。
輔文字號不符合要求。按照出版行業慣例,輔文指在圖書中起輔助說明作用或輔助參考作用的內容,一般包括文前輔文(前言、序、出版說明、使用說明、目錄、正文前圖標、內容提要等)、文內輔文(書眉、頁碼、注釋等)、文后輔文(參考文獻、附錄、索引、后記/跋等)等,字號一般比正文字號小,同時行空也隨之減小。初步調查發現,即使將思維導圖、配圖、文后參考答案作為輔文統計,仍有部分教輔不達標。個別小學一、二年級教輔的旁白、配圖等文字偏小,但是能達到輔文用字標準,字號達標;2種小學三、四年級教輔答案用字為小5號或6號字;2種初中階段教輔答案使用6號字;6種高中階段教輔正文配圖、答案或思維導圖使用6號字。跟蹤調查發現,仍有4種高中階段教輔輔文使用6號字,主要出現在配圖和注釋。
本次調查發現兩類特殊情況:一是高中語文的“古今對譯”,上行為古文,下行為釋義,由于釋義文字較多,為與古文文字對應,無法避免使用小號字體,個別字號僅為6號;二是適用于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用教輔,如《小學生作文》,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均能使用,則字號是否達標不應囿于低年齡段。對其字號的要求應適當放寬,參照小學高年級段的標準。
字體是否符合要求難以判定。《學習用品要求》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漢字以楷體為主,小學三、四年級漢字以楷體和宋體為主,五至九年級和高中漢字以宋體為主。教輔編寫結構比較復雜,版面設計比較活潑,除了各級標題使用不同字體外,不同功能的欄目、板塊也會采用不同字體。調查發現,多數教輔在同時使用楷體、宋體或多種字體,在判定圖書文字是否“以……為主”時,界定依據不明確。
三、行業配合,助力標準落地
根據《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相關產品必須達到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每項技術要求,有一項及以上達不到技術要求的,即為不合格品。因此,無論是出版單位還是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生產、制作、經營或提供的出版物都必須達到標準。雖然個別教輔中字號偏小問題仍然存在,但大部分出版單位高度重視《學習用品要求》,通過制訂具體工作方案、主動排查等措施,督促新版教材、教輔等嚴格執行標準要求,努力為兒童近視防控提供保障。各單位對再印圖書采取了以下措施。
1.調整正文內容
為達到《學習用品要求》規定的字號、行空等要求,在版面容量有限的情況下,修訂極有可能增加版面。要想既符合標準要求,又不影響原來的整體內容編寫框架,就必須重新排版。有的出版單位將答題空間縮小,有的刪減材料內容,重新排版,以兼顧合規和美觀。
2.變動圖書開本
采用調整圖書開本的方式,開本變大,內容不變或變動小,視覺效果更好。但開本的表達效果受圖書定位、裝幀方式等因素影響,且《中國標準書號》(GB/T 5795-2006)規定,“出版物的任何部分有較大改動,形成新的版本時,應分配新的中國標準書號”[5]。所以,圖書版面、開本等變動較大時,需要重新申領書號。
3.附加配套產品
將教輔答案從正文中抽出,將其印制成單獨的小冊子,或不配贈答案,將答案放在封底二維碼鏈接內,既能達到標準的用字要求,又能減少重新排版工作量。
四、細化建議,指導標準實施
調查中發現,《學習用品要求》部分條款的規定不夠明晰,如跨年齡段圖書的字號要求、輔文的界定、特殊版式行空的規定等,出版單位在執行中疑慮重重。建議對這幾個方面予以明確,以促進標準的高效實施,更精準地指導出版單位執行。
1.明確跨年齡段圖書字號要求
對于難以限定閱讀者的年齡或者年級的出版物,建議執行年齡或年級范圍內的最低標準,比如,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文等,字號符合小學高年級的標準要求即可;適合5~8歲閱讀的兒童讀物,符合小學三、四年級的相關要求即可。
2.明確輔文字號適用范圍
正文中的圖表、文后參考答案、注音讀物的拼音部分等文字是否視作輔文,應制定明確的規定。建議不強制達到正文字號標準,滿足輔文要求即可。
3.允許特殊版式的行空在一定范圍內調整
《學習用品要求》對行空做了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應不小于5.0mm;小學三、四年級應不小于4.0mm;其他各年級應不小于3.0mm。”調查發現,圖書中版式多樣,帶文字的圖片、表格、方程、計算公式等行空各不相同,需緊湊排版的文字或符號按此標準排版不僅使版面變大,而且極不美觀。建議允許圖表、對話框、計算公式等特殊格式的文字行距進行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王炳南.身體活動、戶外時間、近距離用眼對兒童青少年近視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1:9.
[2]國家疾控局: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EB/OL].(2024-03-13)[2025-03-14].http://www.eeo.com.cn/2024/0313/644054.shtml.
[3]許清茂.傳播新視野叢書:雜志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306.
[4]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GB 40070-202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3.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標準書號(GB/T 5795-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1.
(作者單位系中央宣傳部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