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行業綠色化、智能化、新型工業化轉型和出版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建筑圖書出版面臨專業需求細分與大眾需求多元化的雙重挑戰。本文概括了當前出版融合背景下建筑圖書的出版現狀,分析了建筑圖書出版面臨的人工智能內容替代、選題同質化創新不足、出版融合淺層化、數字技術應用不深等挑戰。需要系統性優化和部分重構現有出版邏輯,通過專業精準化與大眾輕量化推動精品生產,使專業性與可讀性之間達成平衡,深化技術賦能構建動態知識生態,打造垂直知識中樞與文化IP強化品牌建設,推動編輯能力提升和角色轉型,最終實現建筑圖書從靜態產品輸出到動態知識服務生態的升級。
關鍵詞:出版融合 建筑類圖書 出版策略 跨學科融合
建筑圖書作為科技出版的代表領域之一,在建筑行業持續發展和建筑知識文化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建筑行業正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新型工業化轉型[1],傳統建筑圖書出版還不適應建筑知識服務升級的新模式以及讀者專業化、碎片化、可視化、互動式閱讀的新需求,這種結構性不足正削弱建筑圖書在建筑知識文化傳播中的影響力,建筑圖書亟待從內容生產到呈現形式進行全方位革新。
一、當前我國建筑圖書出版現狀
建筑圖書出版隨著建筑行業發展及文化繁榮呈現諸多變化,圖書內容服務行業發展在不斷演進,圖書形式根據讀者需求日益豐富。目前建筑圖書出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專業科技類圖書仍占據主導地位
在我國當前建筑圖書市場結構中,建筑工程類工具書、建筑行業教材教輔、工程技術職業考試用書等專業科技類圖書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占建筑圖書總品種的70%以上。比如,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建筑施工手冊》(第六版)、《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規劃系列教材、建造師考試系列用書等權威圖書,始終在建筑科技知識傳播和行業人才培養中發揮基石作用,引領著建筑圖書體系的發展。
2.建筑圖書細分融合加快形成
隨著建筑技術快速發展和行業標準的不斷更新,傳統“大而全”的單點選題模式逐漸向滿足專業化和個性化知識需求的方向轉型,圍繞“分散化”的主題構建多層次產品體系,市場細分趨勢明顯。如“綠色建筑”細分為綠色建筑設計理論、綠色建筑設計策略、綠色建筑材料、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等全鏈條知識體系;“醫療建筑設計”細分為綜合醫院、社區醫院、康養中心等專項設計;“城市更新”衍生出社區微空間改造、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等細分領域;“建筑史”拓展為建筑文化、建筑旅游、建筑科普等大眾圖書。這些建筑圖書細分市場也反映了讀者對建筑圖書專業化、通俗化的需求。
3.跨學科融合趨勢日益顯著
建筑圖書的選題范圍已突破傳統的設計規范、工程技術等專業領域,與氣候學、生態學、信息技術、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個學科相融合,不僅提升了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還推動了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近年來大量的智慧城市類選題,反映城市規劃與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大量的綠色建筑類選題,反映了建筑與生態學、節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而建筑與心理療愈、文化旅行、藝術設計、兒童教育、生活方式等融合的新選題方向,有效滿足了讀者對綜合性建筑知識的需求。
4.紙數融合有效拓展圖書容量
經過多年的數字資源開發,建筑圖書已經能十分熟練地以二維碼為入口,很大程度豐富了紙書的內容,同時拓展了紙書的數字服務內涵。比如,建筑設計類圖書可以觀看拓展案例視頻,建筑施工技術類圖書可以觀看工程做法,考試用書可以查看試題解析和老師答疑,還有的二維碼能起到防偽的作用,大大拓展了紙書的容量。這種轉變打破了紙質圖書靜態文字形式和篇幅限制,使其轉變為一個動態的、交互式的知識平臺。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掃碼功能,還促進目標讀者群體的沉淀,形成專業社群,讀者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與同行進行交流和分享,營造一個線上互動互助的學習環境。
二、出版融合趨勢下建筑圖書突圍的難點
在出版融合浪潮下,建筑圖書融合已取得顯著成效,體現為專業精深、多元內容、創新形式,為讀者帶來了更豐富多元的閱讀體驗,也為建筑知識傳播與行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建筑圖書在融合突圍進程中仍面臨諸多難點,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建筑圖書出版融合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1.建筑知識類圖書面臨人工智能挑戰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回答建筑知識問題,讀者能夠在不買圖書的情況下輕松獲取答案,而建筑知識圖書出版是建筑圖書出版的根基。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有兩個顯著優勢:一是內容時效性強,建筑行業高速發展,建筑規范、材料和技術不斷迭代,人工智能能實時提供最新的行業動態、政策解讀等知識信息;二是滿足個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可以針對讀者的專業背景、學習階段、行為偏好,定制化推送專業內容。為此,建筑圖書產品需要挖掘人工智能不擅長的領域,聚焦人工智能難以替代的深度價值,比如建筑圖書導向管理、建筑行業價值觀判斷、建筑專業系統內容等,尋求突破點。
2.選題創新力與讀者新需求匹配不夠
數字時代,讀者對建筑類圖書的多元性、可視化、互動性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目前建筑領域的圖書在選題方面存在以下現象:一是建筑圖書更多屬于作者“投稿”,與社會科學、文學等領域相比,編輯對行業痛點和新興發展趨勢的捕捉不夠敏銳,更缺乏“爆款”。二是不少圖書仍停留在通用設計方法的闡述上,細分領域的創新知識點抓取不夠。三是同質化選題仍然比較嚴重,比如市面上有大量BIM應用類圖書,多數重復描述BIM基礎操作流程、協同管理優勢,缺乏技術深化和不同場景應用實操要點。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編輯選題策劃組稿更多依賴自身經驗,缺乏對不同層次和專業讀者細分,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讀者工作需求、學習偏好和閱讀行為的調研和數據分析,導致圖書選題缺乏前瞻性、針對性,選題創新力不足,難以激發讀者的購書欲望。
3.建筑圖書出版融合存在淺層化現象
目前建筑圖書出版的運營模式仍然遵循傳統出版流程,從筆者編輯實踐來看,很多出版融合嘗試仍是出版要素的“合”與“并”,缺少從“內”而“外”的系統性變革,最顯著的表現為行業缺少典型的出版融合成果。出版內容融合上,不少產品只是知識模塊的堆砌,優質的跨學科專家作者不容易找,有的只能在確定內容框架后由不同學科背景的作者分別撰寫,這樣往往導致不同學科內容簡單拼湊、銜接生硬,缺乏不同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出版服務融合上,普遍重出版、輕服務,建筑圖書領域離散、單本的出版成果還沒有重構為知識服務生態,很難有針對性地提煉運用知識,提供建筑知識服務解決方案,滿足讀者用戶更高服務需求。淺層化融合的背后是思維和模式的創新不足,仍然存在慣性思維。
4.建筑圖書利用數字新技術有待深化
建筑圖書利用數字技術已有部分成熟的產品。比如,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將復雜的二維工程圖紙轉化為三維立體模型[2],讓復雜的建筑構造節點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施工流程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極大地提高了理解效率。但建筑圖書數字化產品尚未形成新的業態,將先進的虛擬現實、三維模擬技術深度融入圖書內容大范圍推廣,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實踐?,F有的建筑知識服務平臺雖然整合了行業規范條文,但還沒有將這些規范與圖書擴展案例庫、關鍵點解析以及相關圖書內容進行有效關聯,無法為讀者提供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特別是還沒有與人工智能和算法驅動深度融合,無法快速形成以某個主題為核心的知識網絡,難以依此尋找和服務自己的目標讀者。
三、提升建筑圖書產品策劃水平的思考和建議
為適應當下出版融合趨勢,建筑圖書策劃應該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格局,發揮選題挖潛、整合資源、組織力量、創新形式的引領作用,更好滿足讀者多方面、多樣性的知識服務和閱讀體驗需求。為適應出版融合的要求,破解建筑圖書產品策劃中的難點,可嘗試以下路徑。
1.創新選題理念,優化建筑圖書定位策略
科技出版必須盡快適應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建筑圖書定位應向強化專業化、推動大眾化、突出服務性多維度拓展。專業建筑圖書強調專業精準化,結合國家戰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作部署,圍繞建筑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策劃內容權威的圖書,增強建筑圖書的系統化選題思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整體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讀者建立系統知識或滿足其對考試認證、繼續教育等具體需求。建筑文化圖書強調“大眾輕量化”,突破專業壁壘,輕量知識輸出,讓建筑圖書內容準確好懂、形態豐富,將建筑與文旅、藝術、生活方式等結合,以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泛設計愛好者、文藝青年、家居消費者等非專業讀者,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2.精耕內容生產,讓建筑圖書專業又好讀
內容永遠是出版的生命線。建筑圖書出版最重要的使命是堅持工匠精神打造精品,以“專業精準性+大眾傳播性”為核心,及時將前沿權威成果轉化為圖書內容,推動建筑理論向實踐轉化,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塑造新時代建筑風格、培育通俗建筑文化。注重建筑圖書資源整合,利用出版機構多年積累的優質作者資源,運用豐富的圖片、圖紙資源,通過三維立體化視覺表達闡釋建筑及其內涵,提升出版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時代性。應對當下網絡傳播通俗化、淺顯化的特征,通過內容升級和創新形式,將專業內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文字語言,解決傳統建筑圖書讀者群體狹窄、內容表達過于學術等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書籍設計,讓圖書形式和內容相得益彰,傳播建筑文化魅力,提升圖書的情緒價值和閱讀體驗。
3.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創新建筑圖書內容形式
建筑圖書出版要持續不斷地利用數字新技術,實現業態變革,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數字技術必須深度融入建筑圖書產品策劃,現階段可在圖書選題、圖書內容、產品形式、媒體融合等方面發力。在圖書選題上,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需求和圖書定位,評估選題重復度,不斷優化選題;在圖書內容上,依托專業建筑出版數字化平臺資源,構建紙書與數字結合的立體出版模式,打通知識平臺與建筑圖書數據庫的鏈接。在產品形式上,利用AI技術實現模糊搜索,開發紙書配套的電子書、視頻書、在線課程等衍生產品,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引入可視化內容。[3]在媒體融合上,利用社交網絡傳播輕量化建筑知識內容,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增強知識點表達的生動性和吸引力,并在電商平臺設置視頻同款書單來實現轉化[4],最終形成從流量獲取到讀者和銷量的轉化。
4.強化品牌建設,建構出版機構行業影響力
出版融合背景下,出版品牌是內容資產的護城河,關系到出版生態構建。建筑圖書出版機構可以利用積累的權威出版產品和作者資源,打造建筑行業標準規范動態數據庫、行業智庫等知識服務核心產品,建設建筑行業垂直領域知識中樞。貫徹國家戰略部署,服務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整合院士、設計院總工等各類專家資源,推出系列應對服務方案,打造中國建筑領域的知識品牌,強化行業話語權。利用建筑的文化屬性打造專業深度、大眾廣度和教育黏性產品,吸引文藝愛好者、旅行玩家、家居改造者等大眾讀者,潛移默化地傳播建筑專業知識。例如,以系列圖書為內容核心策劃“城市建筑文化”IP立體內容,組織城市建筑主題展、青少年建筑研學、建筑市集、AR建筑尋寶等體驗活動,開發各種品類文創衍生品,實現從建筑圖書產品“小眾專業”到“大眾文化”的破圈傳播,拓展傳統建筑圖書的受眾邊界,打開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5.提升編輯能力,更好地適應出版融合要求
編輯是出版工作的主要推動和執行者,編輯的個人能力直接關系到執行的效果。建筑圖書編輯要系統性地轉變思維方式,了解和學習相關數字技術;以專業思維深化垂直領域知識,找準行業痛點;以用戶思維聚焦讀者體驗,充分滿足讀者的多樣性需求;以跨媒體思維應用傳播矩陣,將專業內容拆解為短視頻知識點、直播課等多形態產品,提升產品傳播穿透力;以底線思維確保出版安全,堅持正確出版方向。還要不斷強化新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內容創新與整合能力,鍛煉出版全流程項目管理能力,提高網絡營銷能力,將圖書編輯逐步從內容加工者轉型為知識服務設計者。
四、結語
我國建筑圖書出版正處于轉型期,建筑行業綠色化、智能化升級催生知識服務新需求,專業科技類圖書加速融合發展,同時,傳統出版面臨人工智能沖擊,選題創新不足、出版融合淺層、技術應用不深,制約了建筑圖書的知識傳播效能與市場影響力。建筑圖書的突圍本質是出版邏輯的系統優化和局部重構,推動傳統出版深度融合,從產品輸出轉向生態構建。唯有以內容為核、技術為翼、需求為錨方能激活建筑知識服務的全新生命力,讓建筑圖書出版更好地推動建筑科技進步與文化傳播。
參考文獻: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Z].2022.
[2]艾曉燕.數字孿生在建筑智慧運維系統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4,45(9):36-40.
[3]劉長明.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智能技術賦能出版融合創新[J].出版廣角,2022(6):33-36.
[4]韓學文.多媒體融合與跨平臺內容生產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24(16):134-135.
(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