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深夜,當電話那頭終于傳來吳非凡清亮的聲音時,這位剛剛結束粵劇錄音工作的梅花獎得主連聲道歉:“實在不好意思,這幾天都在趕錄粵劇新作?!彪娫捓?,她爽朗的笑聲,讓人仿佛看到那個在粵西春班舞臺上神采飛揚的“全能花旦”。此時,她正在為新版《六國大封相》錄制四邑方言唱段。這一創新嘗試,將僑鄉文化基因注入傳統粵劇血脈,讓鄉音成為連接海內外華人的文化紐帶。
從僑鄉漁村到國際舞臺:鄉音淬煉藝術根脈
3月31日,吳非凡重返母校恩城第四小學。在粵劇藝術長廊前,她駐足凝視墻上泛黃的老照片—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正對著鏡子苦練身段。1995年,筆者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時拍板并籌資數十萬元,由馮如孟、陳文女、吳柳仙、李永溢等文化教育工作者創辦的“小小紅豆班”,如今已成為僑鄉粵劇傳承的標桿。恩平市教育局局長梁素貞介紹,該校獨創的“詩韻操”將粵劇身段與詩詞吟誦結合,2020年起在全校推廣,學生們用“唱念做打”演繹《木蘭辭》《弟子規》,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融入校園生活。
從橫陂鎮漁村走出來的吳非凡,始終記得爺爺的私伙局啟蒙。2017年,她隨廣州粵劇院赴美巡演,在舊金山、洛杉磯演出《睿王與莊妃》等劇目,用四邑方言演繹的僑鄉故事讓海外華人淚濕衣襟。這種“鄉音+僑情”的表達,在2023年粵劇《碉樓》巡演中達到新高度—她飾演的華僑妻子在南洋與家鄉碉樓間跨越時空對話,劇中融入的四邑民謠《月光光》成為海外僑胞最動容的文化符號。
四邑方言:解碼僑鄉文化的基因密碼
“四邑話是活著的古漢語化石。”語言學家指出,這種被部分學者視為獨立方言的語言,保留了大量唐宋中原音韻,其9個聲調、邊擦音聲母等特征,與粵語主流差異顯著。吳非凡在《六國大封相》中突破性地將四邑方言融入梆黃唱腔,例如將傳統唱詞“將軍上馬”改為四邑俚語“老倌起轎”,既保留粵劇韻味,又激活僑鄉記憶。這種創新得到《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的政策支持—該法規明確鼓勵方言在粵劇中的創造性轉化,為鄉音傳承提供制度保障。
這種文化自覺源于僑鄉特殊的歷史語境。四邑話曾是北美唐人街的通用語言,2006年加拿大華人勞工賠償法案道歉聲明中,四邑話與英語、普通話、廣州話并列使用。吳非凡深諳其中深意:“海外僑胞聽到鄉音,就像觸摸到故鄉的泥土?!彼诩~約唐人街演出時,一位老華僑用臺山話喊出“阿凡,你爺爺當年在金山埠也唱過這曲”,讓舞臺上下淚雨紛飛。
教育薪火:從“小紅豆”到“大榕樹”的傳承生態
恩城四小的“小小紅豆班”已形成獨特的傳承體系。學校不僅開設粵劇唱腔、身段必修課,還將四邑方言童謠《落雨大》《凼凼轉》改編成校本教材。2024年“小小紅豆班”成立30周年慶典上,吳非凡與14位歷屆畢業生同臺演繹《帝女花》,從7歲孩童到40歲專業演員,跨越三代的傳承鏈生動展現了“一棵紅豆長成大樹”的歷程。
這種教育模式得到政策賦能?!痘泟』浨幕ɡ鬄常┥鷳B保護區總體規劃(2021-2030年)》將“非遺進校園”列為重點工程,恩城四小的“粵劇+方言”課程被納入廣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項目。截至2025年,該校已向廣東粵劇學校等專業院校輸送30余名人才,畢業生中既有斬獲白玉蘭獎的吳非凡,也有活躍在省市級院團的中堅力量。
時代創新:鄉音插上數字化翅膀
在廣州粵劇院2025年春班演出中,吳非凡主演的《鬧嚴府》通過抖音直播吸引百萬觀眾,彈幕中\"四邑話版包公太接地氣\"的評論刷屏。這種“傳統戲曲+新媒體”的嘗試,與廣東粵劇院“文化馬拉松”春班的年輕化策略不謀而合—3個月60余場演出中,青年演員用短視頻記錄后臺花絮,“跟著粵劇去旅行”話題播放量破億,Z世代觀眾占比從2019年的12%躍升至2025年的38%。
吳非凡的創新不止于此。她參與研發的“粵劇方言智能教學系統”,通過AI語音識別糾正學生的四邑話發音;在廣州越秀公園五羊雕塑下的紅色經典粵劇專場中,她將《山鄉風云》的革命故事與四邑僑鄉歷史結合,讓年輕觀眾在紅棉樹下感受“鄉音中的家國情懷”。這種“守正創新”的理念,正是她對“用鄉音傳薪火”的最佳詮釋。
凌晨三點的錄音棚里,吳非凡仍在反復打磨《六國大封相》的四邑唱段。窗外,珠江新城的燈光與百年騎樓的剪影交織,正如她所說:“粵劇的根在僑鄉泥土里,枝葉卻要伸向新時代的天空?!边@位從“小小紅豆班”走出的藝術家,正用鄉音織就一張跨越時空的文化網絡,讓僑鄉粵劇在傳承與創新中綻放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