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典型樣本,博羅縣徐田村與蓮湖村緊緊圍繞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以文化為根脈、以文明為底色、以產業為支撐,探索出鄉村振興的可持續路徑,讓鄉村不僅“外在美”,更有“內涵美”。
庭院煥新
“小家之美”匯聚“鄉村之韻”
走進羅陽街道蓮湖村楊村坑小組,綠樹成蔭、花香滿徑。村民陳偉霞正拿著竹帚清掃門前落花,院角廢棄陶罐里盛放的三角梅探出籬笆,與柏油村道上新繪的彩虹標線相映成趣。“以前大家不怎么重視環境衛生,我覺得還是要收拾整理一下,看著也舒服。”今年初,陳偉霞家被認定為“美麗庭院”示范戶,“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花園、小菜園,環境舒適了,心情自然也好了。”陳偉霞告訴記者,自從村里的綠道修建好后,不少周邊的市民喜歡到蓮湖村騎行游玩。
一方庭院一處景,一座座美麗庭院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鄉村振興的“顏值縮影”。一場以“美麗庭院”為載體的鄉村文明實踐正悄然在蓮湖村展開:道路寬敞整潔、庭院花香彌漫,村容村貌不斷改善,文明新風悄然而生。
據了解,2024年以來,該縣以“凈美、綠美、風貌美、家風美”作為建設標準,不斷推動美麗庭院建設提質升級,以庭院的“小美”匯聚鄉村“大美”。“我們通過宣傳、示范帶頭和長效管理,讓大家踴躍參與精神文明和鄉風文明建設,大家參與感多了,歸屬感強了,鄉村也就更和諧了。”蓮湖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新明表示,如今村里已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建設”的氛圍,村民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
鐘新明告訴記者,蓮湖村在戶外環境提升、小公園、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下功夫,讓美麗庭院與宜居鄉村相得益彰。截至目前,蓮湖村僅楊村坑小組就有14戶“縣級美麗庭院”、26戶“十星級文明戶”,整潔靚麗的村容村貌、淳樸向上的文明鄉風,蓮湖村正逐漸成為“縛婁山水”鄉村振興示范帶的一顆明珠。
文化賦能
“文旅融合”帶動 “鄉村經濟”
隨著美麗生態的激活,博羅的山水資源正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動力。長寧鎮徐田村搶抓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發展機遇,村黨組織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導+集體為主+企業運營”的整村經營模式,實現了“環境蝶變”帶動“經濟騰飛”。
建設過程中,徐田村的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沖在前列,積極組織村民群眾投身各類鄉村建設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該村累計組織村民1630余人次參與植樹增綠,為村莊披上綠裝;發動黨員、村組干部320余人次投身人居環境優化提升行動,讓鄉村舊貌換新顏;動員村民改造門前屋后,建設“四小園”,開辦農家樂、小吃店、特產店等,真正實現鄉村經濟與環境美化協同發展。
游浮閣農家樂正是其中之一。伴隨著徐田村的發展步伐,14年來該店已多次擴建,從最初的幾張桌子發展到如今的30桌,接待能力提升近十倍。今年春節假期前,農家樂還改造兩間客房作為民宿,并在店內開設了手工客家艾糍制作體驗,老板黎麗紅感慨道:“村里環境在變好,鄉風文明也要搞得好,游客才愿意來,我的生意才能越來越紅火。”
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也為徐田村的發展注入勃勃生機。為了讓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徐田古村重煥光彩,該村聯合泰康集團,秉持修舊如舊原則,對“五經魁”“都尉第”等古建筑進行全方位加固修繕,開展整體景點化開發。如今,這里已變身為村史館、農耕場景房、客家元素房等,在展示徐田文武將文化、客家文化及村莊發展史的同時,還不定期舉辦“村ART”文旅項目、采風寫生、農村畫展等藝術活動,極大地豐富了鄉村文化休閑旅游的內涵與人文體驗,進一步提高了村集體年收入。
徐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廣權表示,要持續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搞好鄉村文明建設,“我們堅信,徐田村的鄉風會越來越好,文旅產業也必將持續騰飛。”
文明鑄基
“文明實踐”厚植“鄉風底蘊”
鄉村要振興,鄉風文明是重要保障,而移風易俗則是塑造文明鄉風的關鍵。在蓮湖村移風易俗長廊前,村文化管理員邱運梅正熱情地向游客展示著蓮湖村的“新三字經”村規。“我們充分利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陣地,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到文明鄉風的建設中來。”邱運梅介紹道,“現在村里辦紅白事都是自覺縮減桌數、精簡操辦。”
據介紹,蓮湖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加強與村民溝通等方式,廣泛征求村民的建議和意見,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村民實際生活和行為規范制定了村規民約。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舉措,如今的蓮湖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鄰里守望已然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時尚新風尚。
目光轉向徐田村的議事小院,幾個小桌拼成的長桌上面擺滿了美食, 20多位村民圍坐在一起,或齊聲高唱村歌,或彼此談天說地,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據介紹,村里有很多這樣的“議事點”“議事小院”,誰家有意見建議,誰家出現了矛盾,村“兩委”都能夠及時了解情況并迅速介入調解。“這個議事小院,不僅是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是我們村文明和諧的見證地,”婦女主席馮燕清說道,“大家在這里心更近了,村子也更有凝聚力了。”
文明似一道絢麗彩霞,不僅促進了鄉村治理的現代化,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理論宣講、文藝展演、大思政課等文化活動在博羅各鎮村持續開展,滿足了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還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參與感。通過創新舉措、典型引領、文化滋養等手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全縣上下蔚然成風,已逐漸滲透到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