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陽春市崗美鎮暉騰養殖場。但見成群的白鵝昂首挺胸不停地吭聲“高歌”,仿佛要讓人回溯品嘗唐代駱賓王那《詠鵝》絕唱“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之勝景。
陽春白鵝原產于本市崗美、河口、潭水鎮,是陽春培育出的優良白羽鵝品種,也是白羽鵝品種中唯一可用于人工填肥的品種,以早期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經濟效益優而聞名遐邇。
據悉,陽春白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繁育技術的兩次革新。一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孵化機的運用讓陽春白鵝的產蛋周期縮短了一個月,鵝苗成活率提高了三分之一;另一次則是在2005年前后反季節繁育技術的推廣,該技術通過一整套流程,讓陽春白鵝即使不在繁育期也能實現全年繁育,鵝苗繁育的數量和時間可自主控制,陽春白鵝養殖從此走向了規模化專業化。
2023年,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陽春白鵝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這為陽春白鵝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通過政策支持,陽江市在暉騰鵝養殖場建立了標準化保種場,以科技攻關為引擎,開展陽春白鵝復壯提純選育工作。
據暉騰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呂世崧介紹,2024年養殖陽春白鵝的效益可觀,再加上羽毛價格不斷上漲,高峰期一只鵝的羽毛能賣到30多元。2024年,養殖場銷售肉鵝1.2萬只、鵝苗28萬只,以省內市場為主,業務還拓展到海南、貴州、上海等地。
養殖場負責人呂云說,暉騰“走不尋常路”,指的就是一條科技工作之路。他指著棚內的掛燈解釋,這是利用反季節的繁育技術養殖,通過光照人工控制,延長白鵝產蛋的周期,與常規的養殖供應形成的季節時間差,從而大大提高養殖的收益。從某種意義上,暉騰是一本飼鵝科技經。
呂云說,現在是產蛋時期,我們就增加黑夜,我們凌晨5點鐘,就把鵝趕進鵝棚里面,增加黑夜的時間,五點到九點的時間,它就會在鵝棚里。如果是不產蛋的時候,我們就把燈打開,相當于24小時都是白天的。每年4月份到10月份,這段時間是沒有鵝苗賣的,反季節的繁育技術形成了時間差,這段時間就有鵝苗提供,相當于全年都有鵝苗。反季節的鵝苗會比常規的貴一倍以上。
據了解,這種反季節繁育技術是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專家團隊引進養殖場的,2010年應用至今,暉騰鵝養殖場實現了全天候供苗,產蛋量和鵝苗孵化率均有所提高,并持續帶動周邊的農戶實現技術致富。為了進一步保護白鵝的優質品種,結合高校的產學研項目,暉騰白鵝養殖場今年還將進行復壯提純技術應用,通過優化公鵝母鵝的比例,培育出更加優質的白鵝種苗,推動保種資源群建設。
為探索新的養殖模式,養殖場長期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2019年,憑借優良的種鵝品種以及成熟的養殖技術,暉騰鵝養殖場被確定為陽江市白鵝反季節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年初,省水禽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合作基地落戶于此。在暉騰白鵝養殖場的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周邊村民都發展起白鵝反季節養殖,目前已有200多個養殖場(戶),養殖種鵝規模達15萬羽,年產陽春白鵝種苗300萬羽,銷售額達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