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數字賦能農村經濟發展迎來黃金發展期。數字技術憑借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等核心優勢,正成為驅動農村經濟邁向綠色、高效發展的關鍵引擎。本文結合當前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現狀,分析了數字賦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借助豐富的案例分析和翔實的數據支撐,深入剖析了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流通及鄉村治理等環節的具體應用實例,提出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加強人才培養、優化政策支持等推進路徑,為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實踐方案。
數字賦能 推動農村經濟實現綠色高效發展的意義
從綠色發展角度看,數字技術助力農村精準利用資源。通過智能傳感器及監測設備,農業生產能夠實時獲取土壤濕度、肥力和氣候等關鍵數據。這些數據的實時分析使得灌溉、施肥的調控更加精準,從而避免水資源浪費和化肥過度施用。例如,基于土壤濕度數據的智能灌溉系統,能夠實現灌溉設備的智能啟閉控制,大幅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有效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從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此外,數字化農產品溯源體系能清晰記錄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信息,消費者掃碼即可獲取農產品的種植環境、施肥用藥等信息,促使生產者采用綠色生產方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村綠色農業發展。
在高效發展方面,數字賦能顯著提升農村經濟運行效率。電商平臺打破了地域壁壘,使農產品能夠直接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實現更廣泛的營銷。這不僅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還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了流通速度,提高了銷售價格。以農村電商為例,眾多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借助網絡平臺走出大山,銷量與知名度顯著提升,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數字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如互聯網小額信貸、移動支付等,為農村企業和農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了農村經濟活力。
數字賦能 助推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現實表現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生產向現代化、智能化模式轉型,生產效能顯著提升。依托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和地面傳感器構建的立體感知網絡,實現農業數據的實時采集與精準分析。衛星遙感能從宏觀層面監測作物種植分布、生長態勢及病蟲害區域;無人機進行可對農田進行高分辨率影像采集,獲取作物株高度、葉片面積指數等詳細生長數據;地面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溫度、濕度、酸堿度和養分含量等參數。基于多源數據,生產者能精準規劃種植方案,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密度,科學調控播種、施肥、施藥等環節,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
智能化農業設備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自動化進程。智能溫室大棚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依據環境參數實時調節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為作物創造最佳生長條件;智能灌溉系統通過傳感器感應土壤水分含量,自動啟停灌溉設備,實現精準灌溉。農業機器人也逐步應用于田間作業,執行除草、施肥、采摘等作業。例如,搭載圖像識別技術的水果采摘機器人,可精準識別成熟果實,高效完成采摘任務,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采摘效率和果實品質。
農業大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農業生產大數據,深入挖掘農作物生長規律及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助力生產者優化種植結構、預判市場需求,并提前預判病蟲害發生趨勢,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完善農村流通體系
數字賦能推動農村流通體系全面升級,顯著提升了流通效率。電商平臺打破信息和地域壁壘,重塑了農產品銷售格局。過去,農產品銷售依賴線下傳統渠道,存在信息不暢、銷售受限、價格波動大等問題。如今,眾多電商平臺搭建起農產品直通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銷售渠道,農戶通過電商平臺直銷農產品,減少中間環節,拓寬了利潤空間。此外,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能夠幫助農戶了解市場需求,根據消費者偏好優化農產品種植與銷售策略。
物流配送體系的數字化建設加速推進。隨著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物流企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構建越來越多的物流站點并完善配送網絡。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商品實時監控與高效調配,提高了倉儲空間利用率。在物流配送過程中,采用GPS定位和智能調度系統,對物流路線進行優化,縮短農產品配送時間,確保農產品新鮮送達。農村冷鏈物流的發展,解決了生鮮農產品保鮮難題,進一步擴大了農產品銷售范圍和市場。
農村流通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推動了農村商業的繁榮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逐漸興起。傳統商超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貨物信息化管理和線上銷售渠道拓展;農村電商服務站在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的同時,還提供農資采購和生活用品采購服務,為農戶生活帶來便利,激活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村流通體系綠色高效升級。
數字賦能 助推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建議
健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賦能農村經濟的基礎。在網絡通信領域,需強化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持續推進農村寬帶光纖入戶,擴大4G網絡覆蓋面,加快5G網絡試點推廣。針對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需克服地理環境等困難,通過基站建設、光纜鋪設等措施,讓農村居民享受到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農村電商業務的商品展示、交易,以及農業智能化設備的數據傳輸與遠程管理,均依賴穩定網絡支撐。此外,加強數據中心建設至關重要,其可存儲和處理農業生產、市場和農村社會經濟數據,借助云計算技術為農村企業、農戶和政府提供數據存儲、分析和應用服務。例如,農村企業可通過數據中心分析市場需求,優化生產和銷售策略,政府部門則據此制定科學政策。此外,在推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需同步完善農村地區的電力供應、物流配送等配套設施,保障網絡與智能化設備正常運行。構建“縣一鄉一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為農村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有利條件。
強化數字技術人才培養
強化數字技術人才培養,是數字賦能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關鍵要素,對推動農村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加強農村地區農戶的數字技術培訓,結合農民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和實際需求,精心策劃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對于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群體,開展基礎數字技術培訓課程,包括智能手機使用、移動支付、網絡購物等基礎課程,助其融入數字生活,初步習得運用數字技術獲取信息和交易的能力;為年輕和新型職業農民提供電商運營、農業大數據分析、智能農業裝備運行維護等更深入的數字技術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提升其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和引進農村數字技術專業人才。鼓勵高校、職業院校開設農業信息化、農村電商等與農村數字經濟相關的專業,培養既懂農業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城市數字技術人才到農村創業就業。這些專業人才為農村地區引入了前沿的數字技術和管理理念,促進農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助力農村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開發農業數字應用、精準實施營銷戰略,從而提升農村經濟的數字化程度。此外,建立農村數字技術人才激勵機制非常重要,對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設立人才開發基金創業支持項目,激發人才活力,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優化政策支持體系,是數字賦能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重要保障。政策的積極引導和全力支持,能夠為農村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營造優越的環境,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用于支持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應用示范項目,以及農村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對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建設給予資金補助,降低建設成本,加快建設進程;對智能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農村電商示范企業和農村數字技術應用示范戶,給予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和農戶積極參與數字技術應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制定完善的農村數字經濟產業政策也至關重要。明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數字農業、農村電商、農村金融科技等產業,為相關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產業指導。加大農村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力度,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農村數字經濟規模化發展。此外,加強對農村數字經濟政策的監督,維護市場秩序和農民權益。建立健全農村電商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和電商平臺交易監管,防正假冒偽劣農產品流入市場;規范農村數字金融市場,防范金融風險,保障農民財產安全。通過優化政策支持體系,為數字賦能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促進農村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推動數字技術和農業產業深度融合
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實現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核心路徑,能夠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在農業生產環節,運用數字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精準化。推廣物聯網技術,在農田、溫室大棚部署傳感器,實時獲取環境參數和農作物生長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自動控制灌溉、施肥、通風等設備,實現精準農業生產。例如,智能溫室控制系統根據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數據,自動調節遮陽網、通風口和灌溉設備,為作物營造理想的生長環境,不僅顯著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還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在農產品加工環節,數字技術可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增加產品附加值。通過采用數字化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精細化加工;借助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研發符合消費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新產品,如農產品加工企業借助數字化技術,深入探索農產品的深加工領域,成功研發多種具有高附加值的果汁、果脯和堅果制品,通過電商平臺拓展市場,提升經濟效益。在農產品銷售環節,可借助電商平臺、數字營銷等手段拓展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精準營銷。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可直接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銷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企業運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偏好,制定個性化的農產品營銷方案,提高銷售效率。例如,通過分析消費者在電商平臺的瀏覽記錄、購買歷史,推送符合消費者口味和需求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通過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實現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
建設農村數字經濟服務平臺
建設農村數字經濟服務平臺,有助于整合農村數字資源、提升農村經濟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農村數字經濟服務平臺應具備信息服務功能,整合農業生產、市場、政策等信息,為農民、農村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農戶可通過農業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農作物種植狀況、獲取產量預估與智能預警,科學安排生產與銷售;此外,平臺提供的市場行情、病蟲害防治、作物生長周期以及氣象災害預警等信息,為農民提供了全面的數據支持,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農村企業能掌握行業動態、政策法規等,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政府部門可利用平臺及時發布農業政策及項目信息,提升政策透明度與落實效率。該平臺還具備電商服務功能,可搭建農產品與農資交易平臺,實現線上展示、交易、支付結算和物流配送,帶動農產品流通,激活農村消費市場。同時,農村數字經濟服務平臺應聯合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功能,為農村企業和農戶提供互聯網小額信貸、移動支付、農業保險等服務,解決農村企業和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未來,需持續迭代升級該平臺,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分析農業生產數據,給農民提供準確種植和養殖建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借助區塊鏈技術保證農產品溯源信息真實可信,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信任度;建立交流互動社區,促進農民之間的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為農村經濟綠色高效發展提供數字化支持。
數字賦能對農村經濟的綠色、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通過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強化人才培養、優化政策支持,能夠進一步釋放數字技術潛能,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化解發展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懷寧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