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三晉大地,我們的鄉村在大膽創新中求解、在腳踏實地中歷練,以此來解答時代新課題,解鎖山西鄉村振興新密碼。本期我們聚焦忻州市、晉城市、長治市及呂梁市的多個鄉村,深入了解這些美麗鄉村厚植鄉土文化,激發農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成功構建了多元化產業體系。
忻州市繁峙縣東山鄉天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郭謙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工作首位,提高黨員凝聚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三項工程為抓手,構建鄉村發展新格局;他打破認知局限、拓展眼界、精準施策,因地制宜激活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他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并將其落實到工作細節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山耳東村聯動生態建設與露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紅色文化凝心鑄魂,積極講好鄉村故事;北堆村則著力優化人居環境、倡導文明新風、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展開鄉村振興新實踐。
長治市潞州區老頂山街道雙橋村依托自然資源,深度融合生態建設、基礎設施與文旅康養產業,著力構建復合型鄉村經濟生態圈;上黨區蘇店鎮西申家莊村則協同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呂梁市嵐縣普明鎮普家莊村強化法治宣傳教育,積極探索鄉賢助力鄉村治理新機制,同時著力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切實做到關注老年、關懷老年、服務老年。
“忠武文化,血脈永續。”忻州市代縣鹿蹄澗村因“三晉良將”“滿門忠烈”而聞名,深厚的楊家將文化在此深深扎根。漫步村中,處處皆是歷史的見證,楊忠武祠、楊家戰鼓、楊家將武術、楊家將戲曲等,構成了鹿蹄澗忠義文化最鮮明的標識。依托這一厚重的文化底蘊,鹿蹄澗村正積極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探索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驅動經濟發展的創新路徑。
夢筑于土,形見其鄉。露營經濟邂逅紅色熱土,康養旅游激活青山綠水,千年忠武文化點燃產業新引擎…這些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不僅折射出鄉村發展的蓬勃動力,讓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生態與經濟的共贏,更看到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