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的重要論斷。以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文化工程,必將推動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本文通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價值,構建強化課堂教學、優化實踐載體、發揮文化功能及創新發展方式等多元模式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資源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逐漸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利用好本土紅色資源,充分發揮好紅色文化驅動力的作用,推動紅色資源與鄉村文化傳承、產業升級、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發展尤為重要。
鄉村振興的現狀和挑戰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多元化的經濟模式促進農村產業的創新升級,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增長;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及完善,不僅為農村生活帶來便捷,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共服務資源逐步向農村下沉,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目前,鄉村在精神文化層面仍面臨諸多挑戰,這些問題制約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推進。因此,需要尋找新的著力點,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挖掘紅色資源的必要性
紅色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紀念意義、教育功能的各類資源,及其蘊含的重要精神。這些資源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與革命精神財富,為鄉村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價值,可以為鄉村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底蘊及人才建設支撐。
精神動力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根植于鄉村土壤之中,是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通過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跡,引導人民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同,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熱情,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文化底蘊
革命舊址、會議會址等紅色遺址,是革命先輩一路奮斗留下的痕跡,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紅色資源是黨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更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動力。因此要保護好紅色遺址,活化文化資源,融合本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此外,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推動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人才培養與鄉風文明發展,從而助力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人才建設
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引領。紅色資源中蘊含著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挖掘鄉村紅色故事、英雄事跡等,激發青年一代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投身鄉村振興的責任感;還可通過產學研結合,培養既懂技術,又具備紅色文化傳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技術與農業的創新結合,能有效激活鄉村產業,為鄉村產業創新提供技術型人才支撐。
紅色資源的價值挖掘
育人價值
紅色資源承載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的精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能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紅色資源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具有地域性、傳承性、原真性、教育性等特點,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講述紅色故事、閱讀紅色經典、觀看紅色電影及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將歷史轉換為直觀可感的精神體驗,通過沉浸式體驗加深人們對革命精神的認知。
文教價值
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革命先輩們追求理想、對黨忠誠、義無反顧的真實寫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紅色資源所蘊含的革命精神持續激勵著人們奮勇前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生群體作為重要的傳承力量,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將紅色革命精神傳遞給他們,不僅是培養其愛國情懷、增強時代責任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更是傳承中華文明、推動文化進步的關鍵所在。這有助于賽續歷史文脈,促進文化創新發展。
歷史價值
紅色資源見證了我們中華民族一路艱辛奮斗的歷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些紅色資源和內容都緊扣革命主旋律,確保人們能從中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為歷史教育提供了支撐性材料,促使人們更加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事件經過及事件意義,從而加深對歷史的認知,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紅色資源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路徑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獨特優勢,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內涵,積極構建以紅色文化為核心,融合紅色旅游、產教研學、生態產業等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通過實現經濟與文化的有機結合,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強化紅色資源課堂教學
結合本土紅色資源,學校應開發獨具地方特色的教學課程,將這些紅色資源巧妙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例如,開展演繹、閱讀、朗誦等活動,采用現場體驗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與學校、機構、企業等機構合作,組織參觀革命遺址和紅色基地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還可以邀請革命老前輩和英雄模范走進紅色基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以紅色文化浸潤學生心靈,為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優化紅色資源實踐載體
紅色文化的傳承亟須搭建特色IP載體。具備創新性、傳承化、全方位的實踐載體,能拓寬紅色資源傳播路徑,加強互動體驗。推動紅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協同合作。通過情境構建,從場景的認知到情感的加深,從靜態的物品到動態的教育過程,打造獨一無二的“紅色IP”。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鎮全興村利用村莊的紅色資源,打造集學習、訓練及實踐于一體的國防教育新IP,其內核在于將物質與精神結合,不僅豐富了游客的認知體驗,加深了游客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同時也促進了當地人文及經濟的協同發展。
發揮紅色資源文化功能
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應立足紅色資源的歷史性、教育性和實踐性特征,發揮紅色資源的文化功能。例如,江西省瑞金市依托自身紅色基因,通過建立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聯動機制,修繕革命遺址,在紅色文化育人、培訓及文創作品等多領域協同發力。瑞金市人民政府官網政務動態欄目《2024年瑞金市文旅工作綜述》顯示,該市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2474萬人次,增長10.1% ,實現旅游收入124億元,反映出發揮紅色資源的文化功能有助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創新紅色資源發展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展示及體驗方式難以滿足大眾需求,探索紅色資源的創新發展模式迫在眉睫。
一是數字賦能。借助當前數字媒體的快速發展,紅色資源可以通過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實現數字化的展示和傳播,沉浸式體驗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例如,天津市推出“數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間VR沉浸式體驗項目,將其獨特的紅色文化題材與先進的VR(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將歷史故事生動呈現,轉換為可感知的“革命精神”。借助該技術,不僅增強了受眾的體驗感,也打破了空間限制,讓更多外地游客能通過VR技術游覽紅色場館。
二是藝術賦能。在藝術領域發展中,將紅色文化元素與藝術創作相結合,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紅色作品。在舞蹈、歌曲及話劇等領域,都可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元素,并將其與藝術形式創新融合,不僅深化了紅色教育,還促進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例如,作為紅色旅游城市的遵義,不僅擁有遵義會議會址,還設有“偉大轉折”劇場。該劇場以遵義會議為核心,將相關故事與舞臺劇相結合,演繹《偉大轉折》劇目,生動再現長征途中的關鍵時刻,淋漓盡致地詮釋了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的深刻內涵,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劇場觀影體驗。擁有豐富革命故事資源的地區可借鑒此模式,開發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線路,打造革命特色項目,吸引更多游客體驗紅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紅色資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實際應用:以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鎮為例
廖家鎮位于崇州市的北部,其下轄的全興村是典型的傳統村落。在過去,全興村受傳統農業經濟模式的限制,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鄉村發展動力,難以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當下,全興村探尋新的發展道路,最終探索出“紅色帶動綠色”的創新發展模式。
紅色資源融入思政教育
全興村充分利用豐富的閑置農房、空地等資源,精心打造了“學習強國”主題公園。該公園以紅色教育為主題,構建以學習教育、拓展訓練與實踐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擁有多維化的參觀路線和五感沉浸的體驗方式。公園內形成了“三館一廊”的特色結構布局。其中,紅色記憶館與長征微展館以圖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生動再現了黨的光輝歷史;習風堂書院作為公園內的重要學習場所,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增強黨性修養和愛國情懷。
紅色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2022年7月,廖家鎮“學習強國”主題公園被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命名為“軍魂永恒”主題公園,成為成都市國防教育新IP,2023年被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評為“民生示范工程”。同時,廖家鎮積極探索紅色資源的產業化發展路徑,依托紅色教育基地,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旅游、紅色文化創意產業等,常態化地開展“紅色全興”“紅色故事我參與”“紅色研學游”等實踐主題活動。紅色產業的發展,既能讓游客從實踐體驗中切實學習到歷史文化,還能通過帶有紀念意義的文化創意產品將紅色文化傳播出去,不僅能為當地帶來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能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
1.發展紅色旅游,帶動相關產業
全興村通過大力開發和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全興村的知名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這為當地的農產品銷售、手工藝品的制作與銷售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2.紅色帶動綠色產業融合
全興村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上,推動紅色旅游與綠色產業相融合,創新提出“紅色帶動綠色”的特色發展模式,探索屬于全興村的生態發展道路。依托紅色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興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生態項目。建設生態采摘園、觀光農業園等項目,讓游客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還能沉浸式體驗鄉村田園生活,欣賞自然風光。
3.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
全興村以示范創建獎金為啟動資金,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聯社專業運營,村民響應號召,以多種形式入股,參與景區配套服務項目建設。隨著紅色旅游和生態產業的發展,全興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帶動群眾實現增收。
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廖家鎮在傳承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注重創新形式和內容。不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紅色主題活動,將紅色故事、革命精神以歌曲、舞蹈、小品等藝術形式展現給觀眾,讓紅色文化真正走進百姓生活。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提升了廖家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出獨具魅力的紅色文化名片。
紅色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憑借其獨特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既帶動了鄉村經濟增長,又營造了濃厚的鄉風文明氛圍。展望未來,應持續深化紅色文化保護與利用,實現文物保護全方位覆蓋,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潛力,確保紅色基因真正實現代代相傳,為鄉村全面振興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作者單位: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