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拂面,好不愜意。
偶讀一則古代故事,挺有趣,收藏在心底。
寺廟的草地黃了一大片。小和尚說:“真難看,快撒些種子吧。”師父揮揮手說:“隨時。”秋風襲來,草籽邊撒邊拋,小和尚又說:“不好了,都被風吹走了。”師父說:“隨性。”等到撒完種子,突然飛來幾只小鳥。小和尚急得直躁腳:“要命,種子都被鳥吃了!”師父說:“隨遇。\"半夜,一陣疾風暴雨,沖走了許多草籽。天亮,小和尚起來告訴師父。“沒關系,隨緣。”師父淡定地說。不久后,昔日光禿禿的地面上,甚至連一些沒撒到種子的角落里也都冒出了許多嫩綠的小草!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笑了:“隨喜。”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故事引人入勝,敘述方式也十分貼近人心。
其實,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們窺見不同的世界,體驗不同的人生,點亮并不寂寥的心,寄托著激情與夢想……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這個故事的意義。相對于時代的波瀾壯闊,我更迷戀日常生活里那些“小事”。正是這些充盈的細節,讓可觸摸、可直觀的鮮活時間之流,在綿延的人世煙火中緩緩展開。
歲月的河流不會因為誰而停止流動。人世紛繁,無論生活有多糟糕,面前的坎兒有多難跨越,都不妨礙我們此時此刻做出選擇——
你是做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要勇敢選擇快樂的人生呢?倘若選擇后者,那么,文學閱讀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曾幾何時,我幻想過家里有一整屋的書,不一定能看完,但對于知識的渴望始終如一。更何況,閱讀本身帶給我的已經足夠多,我對它的熱愛也不會變。在愜意的時光里,書籍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故而,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讀書上,感受文學的溫暖和力量。文字,是精神的慰藉,把靈魂寄寓在書香的世界里,頓覺怡然,超脫。你說,有誰不知道《西廂記》?有誰不曉得那“待月西廂下”的鶯鶯?不曉得那風流倜愷的張生?不曉得熱情地為人牽絲引線的紅娘?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不得不說,靜下來,《西廂記》越讀越有味道。
時間就如同掬在手掌里的水,不管你如何挽留,總會從指縫間滴滴答答地流走。不知不覺,在緊張忙碌的塵世生活中,我除了書香,實際上丟棄了很多東西,丟失了對人生溫馨的品味。
不要慌,太陽下山,自有月光。我安慰自己,去感念那升華情感的詩與遠方。悲歡離合的感觸,花開花謝的體悟,孤獨憂傷的品味,恩怨情仇的領悟,清風明月的遐想,都讓我們渴望傾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有時,我們只是注重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小插曲,或荒唐,或感動,或喜悅,或憂傷說到底,生活就是一場又一場和美好事物的邂逅。
收到家人送來的一束玫瑰,輕嗅花香,我那顆疲憊的心,此刻變得快樂。幸福感、安全感洋溢在臉上,流淌在心間。
“風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敷衍地同時做很多事。一路走來,我不奢求人生順風順水,但求坎坷路上有人陪伴。在繁華都市的璀璨霓虹下,在這個充滿了紛擾和喧囂的世界里,我渴望尋找一處可以安放靈魂的地方。從部隊退伍回鄉,北上南下,步履不停,北京、鄭州、廣州、深圳、東莞…都留下我匆忙的身影。一邊崩潰,一邊自愈。或許這就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命運交錯,最終在稅務系統安身立命。這些年,雖然沒有取得什么名堂,至少懂得了欣賞。欣賞是一種怡然冷靜的心情,一種給予與溫馨,一種溝通與理解。倘若你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生活,就能體會生命的滋味。在這種心態的背后,鋪滿了每個人的智慧。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感嘆一下。“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立于淡淡夜色中,漫出撫慰人心的濃濃煙火氣。朋友發微信告訴我,天大地大,快樂最大。我立即回復他一個笑臉。
霓虹,燈火,闌珊。對于生活,不貪求,也沒有辜負,本來便該是如此。這些感受像絲絲縷縷溫暖的陽光,灑在心坎上,讓似水年華充滿芬芳。于是,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這些都是那么的真實而又讓人刻骨銘心。
陽光正暖,萬物拔節生長。深情用來凝視,品味那情感的芬芳,家鄉史河灘涂上的每一道潮汐紋路,都是歲月刻下的年輪。原來,我們早已將美好珍藏。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