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數智化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滲透至各行各業,全民健身事業亦深受其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革新與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為全民健身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潛力,也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治理開辟了新路徑。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能夠實現對全民健身資源的精細化配置與高效化管理,進而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與質量水平。此外,智能化設備的廣泛普及,也使得健身活動變得更加便捷、更具個性化,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1、基本概述
1.1、數智化背景
數智化指代數字智能化轉型進程。該進程以數據要素為核心驅動力,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技術集群重構社會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推動產業體系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全球主要經濟體已將該領域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我國“數字中國”戰略明確要求深化數字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體育產業作為民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經歷基礎設施升級、服務模式創新、管理機制變革的三重轉型。運動場館智能化改造率持續提升,全民健身數據平臺覆蓋范圍逐步擴大,運動行為監測技術實現商業化應用。技術滲透促使體育服務供給由粗放型向精準化轉變,資源配置效率得到結構性優化。
1.2、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聚焦服務模式革新與體系效能提升,政策層面確立“健康中國2030”戰略框架,提出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從實踐層面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設施利用率不足、科學指導缺失等現實問題。數智化技術支撐服務供給端實現三個突破:運動設施智能管理系統降低運營成本,在線健身平臺突破時空限制,體質監測大數據提升服務針對性。需求側呈現參與主體多元化特征,青少年體質促進、職業人群亞健康干預、老年運動康復等細分領域需求快速增長。
2、數智化背景下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
2.1、基礎設施層面
目前,盡管智慧健身設施已在一些城市中得到部署應用,但其整體覆蓋廣度仍顯不夠,難以充分滿足廣大民眾的健身需求。同時,已建成的智慧健身設施在功能特性和系統兼容性方面存在差異,部分設施支持的運動項目類型有限,缺乏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選項,難以契合不同人群的多樣化健身需求。此外,智慧健身設施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部分設施由于技術尚不成熟或維護管理不到位,導致故障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用戶的健身體驗和健身效果。
2.2、協同指導層面
經濟、文化、教育水平的差異導致數碼科技應用程度不均衡,這一現象在邊遠和欠發達地區尤為突出。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使得這些地區的居民難以獲取優質的數字健身資源與服務,限制了數字化健身服務的推廣與普及。不同群體間數字技能與知識的差距進一步加劇了這一不均衡現象。部分人群缺乏基本的電腦操作技巧和網絡素養,無法有效利用數字化健身資源,導致其在健身過程中難以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此外,文化、語言等因素的差異也影響了人們對數字健身資源的理解與利用。例如,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在適應電子產品和網絡方面存在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字化健身資源的普及。
2.3、技術業態層面
盡管數字化技術已被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之中,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政府、社會等多元主體在治理理念上相對落后,缺乏前瞻性的數字治理思維,導致技術創新動力不足。數字基礎設施薄弱,無法有效支撐大規模、高效率的數字化治理需求。技術創新應用瓶頸較為突出,尤其在物聯網、大數據等關鍵技術的應用上,存在整合難度大、應用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數字化治理觀念的滯后,使得企業缺乏足夠的創新激勵,難以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領域推出具有顛覆性的產品和服務。此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數字治理尚停留在較為初級的層面,如運動競賽、國民體質監測等,未能充分調動政府主體的創新意識和社會主體的創造力。
2.4、監管評價層面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監督機制的構建雖有助于規范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市場監管行為,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諸多挑戰。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和市場監管部門之間的委托一代理關系,導致監督機制存在缺失。權責不清使得機會主義行為、逃避責任、監督不力等問題頻發,嚴重阻礙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正常發展。特別是在全民健身活動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各主體間的違規行為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如“鉆漏洞“打擦邊球”等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模式主要源自等級化的社會結構,其“自上而下”“逐層逐級”的運作機制難以有效應對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
3、數智化背景下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3.1、不斷優化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夯實基礎設施
針對我國數字基建核心技術相對落后的現狀,體育行業需加大數字基建力度,推動數字科技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深度融合。數字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撐,如虛擬引擎、數字孿生、機器人技術以及高速無線通信網和低軌衛星等。然而,我國在這些領域所需的配套設施尚處于起步階段,這限制了數字科技在全民健身中的廣泛應用。因此,體育產業的政策制定需充分考慮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利用5G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覆蓋全國的體育產業數據傳送網絡,并打造各類體育產業的“云平臺”,以促進體育產業的智能化轉型與升級。在資金投入方面,應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通過采用公私合營(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同時提高建設效率和質量。此外,政府應加大對本土體育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從項目立項、政策扶持到監督管理,全方位推動當地體育產業的發展。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資金上,更體現在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和環境營造等多個層面。
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稅收優惠、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為體育企業參與數字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加強與國際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提升我國數字科技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水平。通過這些措施,逐步構建起適應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民健身事業的智能化、精準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3.2、不斷推動協同治理與公益指導,提高發展效能
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與監管者,應秉持包容與謹慎并重的原則,將開放與監督有機結合。通過優化體育行業的市場營商環境,政府可以鼓勵各地建立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體育行業示范企業,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同時,政府應加強對體育行業數字技術應用的風險判斷能力,提高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實現體育行業的精細化管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深入運用數字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競爭力。在產學研合作框架下,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體育科技創新體系。在產品應用與場景入口層面,企業應堅持兼容并蓄、百花齊放的原則,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為導向,推動數字化技術與體育產業的深度融合。
政府、企業、學校等各方應主動承擔相應的平臺主體責任,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與行業自律公約,形成生態準則。同時,應建立健全的用戶監管與反饋機制,確保數字化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效果能夠得到及時評估與改進。在公益指導方面,政府應加大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公益支持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公眾提供科學、專業的健身指導服務。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益事業,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公益指導體系。
3.3、不斷深化技術創新和業態融合,加強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的持續演進與科技創新突破正深刻重構社會治理體系,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平臺建設創造多維發展契機。在數字化變革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現代化遵循“技術嵌入一技術驅動一技術優化”的演進路徑,形成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動力的治理范式轉型機制。
第一,建立科技與公益事業的深度融合機制。依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的“數字體育建設工程”目標,以及《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的“推動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要求,需重點實施三項工程:智慧治理理念升級工程,通過建立技術應用場景清單制度,實現治理需求與技術供給的精準匹配;數字治理技術迭代工程,依托區塊鏈技術建立服務流程追溯系統,運用人工智能優化資源配置算法;治理工具創新工程,開發具備數據采集、智能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的綜合管理平臺。在智慧場館建設領域,推廣基于物聯網的設施狀態監測系統,實時采集器材使用數據;在運動指導服務方面,研發集成生物識別技術的智能終端設備,建立個性化運動處方生成模型;在賽事管理環節,運用 5G+AR 技術打造沉浸式觀賽平臺,開發賽事風險智能預警系統。
第二,科技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轉型。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解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與治理困境。具體而言,應從數字治理技術創新、數字治理體制創新以及移動應用平臺響應等多個維度入手,構建覆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鏈條的監控體系。這一體系應涵蓋場館場地設施、健身活動項目體系、健身管理體系以及健身活動成效等多個方面,通過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實現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精準治理與過程優化,進而提升我國社會治理的整體效能。
第三,基于科技手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效果的提升,是數智化背景下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綜合管理平臺,優化智能轉換機制,實現治理績效的精細化、精準化與精益化。具體而言,應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治理過程進行系統性、深層次的剖析,明確治理目標、優化治理路徑、提升治理效率。同時,還應注重治理效果的持續評估與反饋,通過不斷調整與優化治理策略,確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成果得以持續鞏固與提升。
第四,在此過程中,政府、企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應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技術創新與業態融合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深化應用。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數字技術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中的應用提供有力保障;企業應積極響應市場需求,開發符合全民健身特點的數字化產品與服務;學校應加強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社會各界則應積極參與全民健身公益事業,共同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全民健身氛圍。
3.4、不斷加強智慧監管與服務評價,保障持續服務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智慧治理模式應以滿足群眾健康生活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基于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構建智能管理體系。該模式需實現對健身場館、智能裝備、運動社交、賽事IP及體育020等多元需求的智能響應與決策優化。具體實施路徑包含三個維度:其一,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能監管體系。依托5G商用化進程及物聯網技術,整合大數據資源建立數字化監管平臺,通過規范數據開放標準、優化服務流程、完善評價體系,實現監管資源的系統化整合。該體系可顯著提升服務監督效能,保障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切實增強群眾參與體驗。其二,完善公益治理制度框架。通過立法明確服務標準、責任主體、資金監管及政府職能,構建法治化保障機制。并同步建立第三方質量評估體系,形成包含認證機構、社會組織和群眾參與的多元化評價網絡。這種機制既可客觀反映服務實施效果,又能為政策制定提供實證依據,推動治理模式動態優化。其三,構建數據安全防護體系。針對健身服務產生的海量用戶數據,建立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強化數據采集、存儲、應用的全流程安全管控。重點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建立數據泄露預警及應急響應機制,確保智慧化治理與隱私保護的協同發展。
4、結語
數智化技術為全民健身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實施智慧監管強化措施與優化服務評價體系等實踐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整體效能與質量水平,進而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的持續穩健發展。展望未來,應進一步深化數智化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探索,不斷革新治理模式與服務方式,為人民群眾營造更加便捷、高效且安全的健身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祥全,周建.數智驅動公共體育服務精準供給:邏輯、框架與進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3).
[2]趙皎卉,朱元利.從“AI+”到“ + AI”:人工智能促進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機理與路徑[.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3,40(5)
[3]楊前程,梁雪,古曉晴,等.數字賦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高質量供給:機制、困囿與路徑[).福建體育科技,2024,43(1).
[4]馮裕婷,李彥龍.數智賦能公共健身服務需求側治理現狀、困境與紓困路徑研究[].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11).
[5]李若洋,鐘亞平,吳彰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基本內涵、邏輯理路與實踐轉向Ⅲ.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3,39(6)
[6]王穎,張鳳彪.數智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24(1).
[7]陳叢刊,劉云秋,譙聰.新質生產力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內涵、價值與路徑[J].體育科研,202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