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開啟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新征程,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多項體育特色小鎮支持政策文件。202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出臺《“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要緊密結合美麗宜居鄉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鼓勵創建休閑健身區、功能區和田園景區。體育小鎮作為一種創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得到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領下,體育小鎮通過集成體育、旅游、文化、健康等多種資源,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轉型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體育小鎮不僅提升了民眾的健康水平,還推動了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城市而言,體育小鎮已成為地方振興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對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體育小鎮進行比較分析,本文系統梳理了中國特色體育小鎮的不同發展模式及其相互關系。
1、中國特色體育小鎮的多樣化發展模式分析
有研究顯示,美國體育小鎮有大學城體育小鎮、賽事體育小鎮和戶外體育小鎮3種類型。國外體育特色小鎮類型依照體育特色小鎮所依賴的資源類型和空間布局,分為資源依托型體育小鎮、城市依托型體育小鎮和總部集聚型體育小鎮三大類型。還有研究將國外體育小鎮分為產業型體育小鎮、康養型體育小鎮、休閑型體育小鎮、賽事型體育小鎮。本研究將中國特色體育小鎮以優勢資源和條件為導向進行分類,圍繞核心優勢建立四種發展模式(見表1):賽事驅動型模式、體旅融合型模式、體育康養型模式及復合發展型模式。

1.1、賽事驅動型體育小鎮
賽事驅動型模式,是指體育小鎮依托大型體育賽事資源,通過舉辦高水平、國際化、品牌化的體育賽事發展起來的一種模式,以某一項或多項體育賽事為核心,打造賽事經濟圈,形成特色產業集群,通常擁有一項或者多項品牌賽事,周期性舉辦品牌賽事并不定期地舉辦延伸賽事。賽事型體育小鎮是發展潛力最大的類型,對地方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024年,國家體育總局提出要持續推進“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旨在進一步發展賽事經濟。賽事型體育小鎮以賽事為核心驅動力,以世界級、國家級或區域級賽事為依托,與國際體育組織、國內體育協會合作,引進或自主舉辦高水平賽事,進而促進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相關產業發展,并提升城市或地區的國際知名度,是城市形象塑造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例如,廣西馬山依托大型賽事和攀巖特色體育小鎮建設,全縣體育旅游產業實現井噴式發展,2019年旅游總消費達到44.42億元,2016—2019年通過旅游業脫貧16500多人。
賽事驅動型體育小鎮以體育產業為紐帶,以務實舉措推動賽事經濟升級,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真正讓體育賽事“燃起來”、體育消費“火起來”、城市品牌“亮起來”。
1.2、體旅融合型體育小鎮
體旅融合型體育小鎮以體育資源為核心,以旅游資源為支撐,通過體育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小鎮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協同發展。依托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促進運動休閑和旅游產業結合,打造兼具運動、觀光、體驗功能的體育休閑小鎮被稱為體旅融合型體育小鎮。這種模式主要取決于自然資源的先天優勢,多以江海湖泊類、河湖濕地類、山岳叢林(生態)類、高山冰雪類及沙漠草原類景區為主。依托景區的空間規劃和資源分布,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引入體育旅游項目,既可以豐富休閑旅游業態,也能夠促進景區轉型升級。47家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中景區高達20家,占 42.6% 0
體育豐富了旅游的內容,旅游為體育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條件,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類小鎮將體育活動與旅游場景深度結合,既能滿足公眾的運動健身需求,也提供觀光度假、文化體驗等多樣服務。體育消費者與旅游消費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目標群體具有一致性,可以實現相互融合轉化。從產品融合角度看,體育與旅游包含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兩者具有較高的吻合性。體旅融合型體育小鎮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和文化背景,將體育文化作為內容、旅游活動作為場景和載體,積極有效促進旅游業與體育業由單一化向復合融合化發展,能夠有力助推業態的融合創新。如浙江安吉山地運動小鎮,推出“騎行 + 觀光”旅游路線,建設體育主題民宿;福建武夷山戶外運動小鎮,推出“茶道體驗 + 戶外徒步”特色產品,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3、體育康養型體育小鎮
體育康養型體育小鎮以健康養生為核心功能,融合自然生態、中醫養生、休閑度假、康復理療等多元要素,打造一個適合各年齡層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生活、休閑、康養的理想空間。這種模式融合了“體育 + 養老 + 醫療 + 健康”形成新的康養產業鏈。這一模式不僅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的要求,還契合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健康需求升級的發展趨勢。
體育康養型體育小鎮通常選址在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的地區,通過與自然生態資源的結合,提供良好的空氣質量、溫泉、綠地等健康生活的環境。其目標群體定位明確,主要吸引老年人群體和健康意識較強的年輕人。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推進、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康養型小鎮成為社會養老的一種新途徑。康養的“硬實力”體現在康復醫療體系的建設與服務保障能力上,涵蓋運動康復服務體系、中醫理療與養生融合、“體醫融合”機制、健康監測平臺支撐的綜合服務體系是康養型體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
1.4、復合發展型體育小鎮
復合發展型體育小鎮通過多元化的產業結合,集賽事、體育旅游、康養、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地方自然環境、文化特色、產業資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體育經濟模式,通過融合多個產業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這種模式突破了單一功能的小鎮發展思路,實現多元產業融合協同發展,形成獨特的綜合生態系統,涵蓋了健康、教育、體育、旅游的全域性發展,避免過度依賴某一單一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這種“通過賽事吸引游客 $$ 旅游促進消費 $$ 康養提供長期收益 $$ 產業增強經濟韌性”的良性模式,最終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維度的協調發展。
2、中國特色體育小鎮建設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啟示
在“健康中國”“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等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體育小鎮成為促進體育產業、地方經濟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載體。
2.1、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中國特色體育小鎮建設的核心驅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我國體育事業邁上新征程擘畫了藍圖。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無疑是中國特色體育小鎮建設中的核心驅動力。2014年以來,體育特色小鎮相關政策數量的變化呈現階段性跳躍式發展。2016年既是我國體育小鎮建設新征程,也是相關政策“高峰”期,政策數量達到7份,體現了我國對體育業和旅游業發展的重視。2016年以來,國家多個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見表2)為體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及良好的發展環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政策的出臺,使得健康生活、體育休閑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斷推動小鎮良性互動和全民健身發展格局形成,使得更多的群體開始關注體育特色小鎮,掀起了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熱潮。
政府在中國特色體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功的體育小鎮通常采用“政府引導 + 市場化運營”的模式。未來,政府需要在精準扶持、優化監管、推動產業融合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使體育小鎮成為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同時,政府還需注重政策的持續性、靈活性和地方性,以應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體育小鎮的建設需求。以下是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的具體實踐經驗與啟示。
2.2、依托傳統文化,營造休閑文化氛圍,促進體育產業升級
中國特色體育小鎮的建設不僅僅是體育設施的打造,更需要深度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形成獨特的體育休閑文化氛圍,使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體育小鎮的產業升級。通過傳統文化的賦能,體育小鎮不僅能增強文化吸引力,還能提升品牌價值,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充分利用好當地城市精神和特色傳統文化,提升體育運動休閑小鎮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獨特性,深入挖掘當地特色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如小鎮的歷史背景、文化建筑、民俗文化、工藝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遺產。依托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開展當地特色體育活動賽事,不僅能夠傳承和發展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能夠豐富體育活動形式,為體育運動休閑小鎮的發展注入靈魂和生命力。其次,借助人文資源優勢,通過與體育文化產品的融合發展,創新研發系列小鎮特色代表、相關體育賽事等的體育類文創周邊,以此衍生出新型體育產業發展模式,推動當地文化與相關聯的體育運動項目、體育建筑等其他產業融合共生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讓傳統文化賦能體育小鎮建設。例如,河南登封的少林功夫小鎮、廣東佛山九江龍舟小鎮的“龍舟文化 + 體育小鎮”、福建武夷山戶外運動小鎮的“茶文化+ 體育小鎮”,通過文化IP塑造、主題景觀設計、沉浸式體驗項目等方式,優化了體育產業結構,促進消費升級。
2.3、構建品牌形象,打造特色賽事IP,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中國各地的體育小鎮發展迅速,但很多都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因此,體育小鎮需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市場需求、文化背景等因素,形成獨特的發展模式(見表3)。

為了突出體育運動休閑小鎮在市場發展中的特色和競爭力,使當地居民及游客在選擇時更具針對性,發展小鎮特色品牌賽事刻不容緩。如蘇州市太湖體育運動休閑小鎮依托國際知名賽事的承辦,持續舉辦各類新興時尚運動,如攀巖、棒球等賽事,不斷提高小鎮知名度,帶動小鎮體育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共同發展。同時,建立小鎮特色品牌形象,借助多媒體、信息化手段,打造太湖文體旅大IP,助力小鎮發展邁上新高度。
首先,體育運動休閑小鎮在辦好已有的體育賽事活動的基礎上,依托小鎮生態環境、地理位置等內部資源優勢,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小鎮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大力組織開展符合小鎮發展的特色體育賽事活動,為打造特色體育賽事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其次,通過承辦體育賽事的契機,不斷積累小鎮的知名度并提高小鎮對游客的吸引力。利用已有的體育賽事活動的影響力,為小鎮引入更多的特色體育賽事活動,并結合當地傳統體育文化,依托特色節慶、民俗文化等,大力開展滿足大眾體育需求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提高當地居民的參與興趣,營造濃厚的小鎮體育賽事活動氛圍,大力推動本土體育賽事的發展。最后,定期舉辦集運動、休閑、觀光、比賽、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賽事體育活動,以體育賽事為主體,圍繞這一主體開展相關的文化表演節目、傳統工藝展示節目等,打造當地獨特的品牌形象,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時提升小鎮的賽事文化,帶動經濟發展。
3、結語
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是我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戰略抉擇。在體育產業轉型發展、全民健身惠民政策驅動下,體育特色小鎮作為國家和地方政府著力打造的多元化運動項目、層次化服務體系、休閑化參與方式、融合化產業模式的體育服務綜合平臺,已成為體育全面深化改革和體育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體育特色小鎮涵蓋體育賽事活動、運動休閑項目、體育產品、體育服務并呈現多元化全面發展,通過提供豐富的體育活動項目、健全的體育場所設施、專業的體育服務、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來滿足不同群體個性化的體育需求,促進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對推動我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蔣依依,張月,楊占東,等.全生命周期視角下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12).
[2]朱洪軍,張林,鮑明曉.體育特色小鎮的國際案例分析與主要啟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6).
[3]夏成前,吳德州,楊小明,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體育扶貧政策變遷及實踐演進特征[J].體育與科學,2022,43(6)
[4]楊翠蘭.中國特色體育小鎮發展研究- ——以浙江省為例河西學院學報,201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