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龍山街道的渚山村,路面干凈整潔,民居白墻黛瓦,生態宜居,產業興旺。
村里打造了多個主題功能室,包括閱讀分享、理論宣講、文化服務等,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將文化服務送到了村民的家門口。
在渚山村,家家戶戶都有誠信檔案。村里成立“和治理事會”,每季度對村民參與文明創建、參加文化活動、開展志愿服務、踐行移風易俗等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倡導“有德者有得”的價值導向。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渚山村等全國3000多個村鎮被授予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同屬長興縣的煤山鎮,憑借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文化振興等多方面的顯著成就也被評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煤山鎮曾因煤而興,依賴高碳低效的傳統耐火材料、水泥和建材產業,資源消耗巨大、環境污染嚴重,面臨嚴峻的生態挑戰。自2015年撤鄉并鎮以來,煤山鎮積極推動產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實現了華麗轉身。同時,煤山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取得顯著成效。
距離煤山鎮1900多公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有個模范村。雖名為“模范”,這里卻曾是典型的貧困村,制約發展的因素不僅在于自然條件,還在于村民們的精神面貌。
前些年,村干部挨家挨戶動員開展環境整治,有村民聽說沒補貼,就不干。村里適時推出積分制,將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移風易俗等10件大事量化成分數,一季度一評,積分能去超市換物品,引導村民參與村里大小事務。
漸漸地,村民的觀念變了,發展的勁頭也足了。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表彰名單里,模范村赫然在列,成了當之無愧的模范。
既要塑形,又要鑄魂。近日,民生周刊記者走進湖北省隨州市隨縣洪山鎮溫泉村、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天津市寶坻區大白莊鎮、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石山鎮等多個全國文明村鎮,記者在調研采訪中發現,這些文明村鎮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塑形”“鑄魂”并重,既完善基礎設施發展富民產業,又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2005年至今評出的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典范。正是有了這些村鎮的豐富實踐,一幅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逐步形成。
新征程上,各地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明村鎮創建不能沒有人的參與,要在鄉村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讓更多的村民回歸鄉村,建設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