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文二民,1982年出生,2003年3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民警,被廣東省公安廳評為“廣東省公安機關社區民警標兵”“全省最美基層民警”,被韶關市評為“全市最美基層民警”“全市十佳政法干警”“全市十佳基層民警”“全市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獲嘉獎4次。
同事稱他“談判專家”,師生稱他“二民校長”,群眾稱他“和諧使者”,街坊親切稱他“二民警官”。文二民曾在轄區某高樓天臺護欄外成功勸下欲跳樓輕生的命案嫌疑人,將其繩之以法;憑借當事人朋友圈一張照片精準定位其住處,及時挽救了自殺群眾的生命;通過耐心聆聽訴求,反復安撫、開導、鼓勵和釋法,成功化解了已激化的尖銳糾紛……
文二民負責的韶關市沛江區,老舊小區多、鄰里糾紛多、反詐預警多。作為一名老社區民警,他深切體會到社區警務工作的重要性和從事此項工作的使命感。在社區崗位上,他創新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五個一”工作法。2022年年底,漬江分局在南門派出所成立了全局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二民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18起,成功率達 100% ,其中,勞資糾紛128起,涉及金額410余萬元,有效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鄰里糾紛278起,讓曾經劍拔弩張的鄰居重歸和睦;感情和其他糾紛212起,讓許多家庭和個人解開了心結。
加強信息收集,成為社區“活地圖”
文二民初到社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訪”,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了解居民基本情況,從家庭成員構成、職業到生活習慣,逐一記錄在案。但信息收集并非一勞永逸,社區人員流動頻繁,租客更替、新生兒誕生、老人離世等變化時有發生。為此,他建立了動態信息更新機制,與社區居委會、物業緊密合作,利用他們日常與居民接觸多的優勢,第一時間掌握變動信息。同時,借助社區微信群、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鼓勵居民主動報備,確保信息精準鮮活。如今,提到社區任一角落、任何一戶,相關信息便能迅速浮現在他腦海里,這張“活地圖”成為開展各項工作的有力依托。
2024年8月某日凌晨1時許,文二民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朋友章某在朋友圈發了一張

文二民到群眾家中走訪
割脈自殺的照片,但報警人稱其不在韶關,只知道章某住在瀕江區中山公園附近某居民樓內,不知道具體樓棟和門牌號。只有當事人朋友圈中的一張照片,情況又十分危險,此刻警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接報后,文二民立即聯系報警人,讓其把當事人朋友圈中的照片發到報警平臺。他查看照片后,從背景中樓房的標識精準找到章某所住居民樓,經排查確定具體房間后,文二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解決工作中的難題破門而入,發現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無力動彈的章某。如果再晚來一步后果不堪設想。文二民迅速與120急救人員一起進行緊急搶救,成功挽救了章某的生命。事后,報警人到派出所含淚道謝。

多元化解糾紛,筑牢和諧“防火墻”
社區里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經濟糾葛層出不窮,若不及時化解,極易升級為治安甚至刑事案件。面對糾紛,文二民從不“和稀泥”,而是遵循“法、理、情”融合原則進行調解。接到報警或求助后,他都會迅速趕到現場穩控局面,耐心傾聽各方訴求,讓當事人把委屈、不滿宣泄出來,做好“傾聽者”;待當事人情緒平復后,再擺事實、講道理,明晰是非對錯。遇到復雜經濟糾紛,他邀請專業律師提供法律援助;家庭矛盾涉及情感糾葛,則聯合社區婦聯、心理咨詢師共同調解,從親情維系、心理疏導層面解開“疙瘩”。
2022年6月某日,南門派出所接到多名群眾報警,稱某老舊小區業主之間產生激烈矛盾,雙方因居民樓水表改造工程鬧得不可開交,需要民警到場處理。文二民帶領輔警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看見小區內天量業主聚集,部分業主為表達訴求,爭取自己利益,正爭吵不休,還有的群眾正撥打電話報警,110指令不斷。了解清楚情況后,他第一時間制定調解方案,并召集街道辦、居委會工作人員、業主代表等召開調解會。開工日期在即,仍有部分業主不理解、不配合水表改造工程。文二民每日頂著烈日酷暑,認真傾聽每戶業主的意見建議,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通過搬法條、講和諧、明后果等方式耐心說服業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周的努力,最終剩余的20余戶業主同意改造,并簽署了確認書,“一戶一表”水改工程如期開工。開工當日,文二民擔心施工隊的安全,又一早來到小區,在工地守候,確保工人能夠正常施工。最終,文二民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贊揚。為表達廣大業主的感激之情,56名業主聯名向廣東省公安廳的“平安廳”信箱寫信表揚文二民。
掌握矛盾規律,打造應急“安全閥”
文二民依托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協作,對相關人員及時開展心理疏導、關愛幫扶等工作,并同步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確保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突發情況。
2024年12月某日,南門派出所接到一起揚言進行個人極端行為的警情。接報后,文二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與當事人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交流,耐心傾聽訴求,讓其充分宣泄不滿,待其情緒平復后,再進行溝通與普法。隨后,當事人認識到自己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是錯誤的,并當場作出承諾,今后不會再發表任何不當言論、實施不當行為,同時表示愿意在日后遇到問題時,及時與派出所、街道取得聯系并積極溝通。
發動群眾力量,編織安全“防護網”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文二民深知僅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守好社區安全,便全力加強對轄區群眾的組織發動和宣傳。對保安員、網格員、物業管理員等,與他們捆綁作戰,做好帶領者、監督者、指導者。對其他群眾,最大限度地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提高安全意識、守法意識。積極開展“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和“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從黨員先鋒隊、社區工作人員中選拔骨干,成立治安巡邏隊,按照社區區域劃分巡邏路線與時段,讓他們身穿“紅馬甲”、臂戴“紅袖章”穿梭在街巷,成為社區治安管理的參與者;聯合物業安保人員定期開展安防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使其成為社區安保前沿力量;發動熱心居民擔任信息員,留意鄰里異常、可疑人員,及時反饋信息。文二民還定期組織警民懇談會,向大家匯報社區治安狀況,傾聽群防群治參與者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工作方案。在各方攜手努力下,社區盜竊、詐騙等案件發案率顯著下降,居民安全感直線上升。2024年,轄區盜竊、詐騙發案率同比分別下降 39.8% 、47.6% ,“兩搶”案件“零發案”。
2025年2月某日,一小區樓棟的12層天臺,一男子欲跳樓輕生。男子站在護欄邊沿,稍有不慎就會墜樓,后果不堪設想。接到指令時,文二民因前一天值班24小時,正在家中休息。他二話沒說,立即駕車趕到事發現場。為節約時間,他爭分奪秒,一口氣從1樓跑到12樓,見到了情緒激動的男子。此時對方不讓任何人靠近。在分局指揮中心和群防群治力量的配合下,文二民迅速了解相關情況,并與輕生男子展開交流。當得知輕生男子是異地一名命案嫌疑人后,他沉著冷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展現出了非凡的心理素質和談判技巧,成功將男子從12樓護欄邊勸下,并迅速將其控制。
精準反詐宣傳,捂緊群眾“錢袋子”
為提高居民反詐意識,文二民采取“線上 + 線下”立體式宣傳。線上制作反詐短視頻,剖析常見詐騙套路,如冒充“公檢法”詐騙、網絡刷單騙局等,以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的形式在社區群、短視頻平臺推送;定期開展線上反詐知識問答,激發居民學習熱情,對踴躍參與者給予小禮品獎勵。線下舉辦反詐講座,邀請受騙群眾現身說法,用真文二民與群防群治力量一同在社區巡邏實案例敲響警鐘;在小區宣傳欄、樓道口張貼海報、懸掛橫幅,讓反詐標語隨處可見;深入社區商超、公園等人流密集處,發放宣傳手冊,面對面講解防騙要點,為群眾答疑解惑。通過持續精準發力,社區居民反詐知曉率接近滿分,詐騙高危預警“零成案”。2024年,他在線下與群眾面對面進行反詐宣傳120余場,反詐預警上門勸阻230余人次,及時阻止群眾被騙35人次,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余萬元。

2024年12月某日21時30分許,文二民接到韶關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高危預警,稱轄區季先生正在跟詐騙分子聯系,隨時有被騙的可能,需立即上門勸阻。當他見到季先生時,李先生正在按騙子的指引操作手機轉賬。見到民警,李先生暫停了操作。文二民迅速從季先生手中拿過手機,查著其操作界面,界面顯示季先生正要向騙子轉賬20余萬元,就只差輸入支付密碼這一步了。經文二民耐心勸阻,季先生才恍然天悟,并稱“幸好民警來得及時,不然被騙子得逞,損失可就慘重了!”隨后連連向民警道謝。
“我在社區工作15年來,有汗水、有挑戰,但看到社區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一切付出都化作滿滿的成就感。我將繼續扎根這片土地,用堅守與擔當,為社區平安保駕護航,續寫警民魚水情深新篇章。”文二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