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保潔員找個地方休息,難嗎
杭州某高校在校生拍下一張照片,畫面里是教學樓洗手間的一處隔間,狹小的空間里擺著一把椅子,掛著衣裳,光線昏暗一一那是學校一名保潔員休息的地方。該學生把這張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呼吁重視保潔員群體的休息環境。有記者走訪北京、上海等地多名保潔員的工作場所,保潔員們談到休息區域時,大多會用“不舒服”“不會被人看見”等表述。也有些用工單位為保潔員開設了相對舒適的小憩場所。我國勞動法賦予勞動者休息權,但因為保潔員用工方式復雜等原因,他們想找地方“睡個午覺”的訴求,并不容易實現。

保潔主管的管理方式因人而異,有要求半小時拍照匯報的,也有不強制要求的。保潔阿姨多數缺乏統一的工作標準,也就很難有完善明晰的休息規定。不同公共區域的保潔員,工作狀態不同:越高端的商場,對衛生要求越高,保潔員的工作強度越大,高端商場對衛生的要求高到讓保潔員很難離開洗手間。

@庫洛博
保潔員的工作必須是隱形的,必須要在(顧客)視野盲區內完成工作,讓人有種世界本就如此干凈的錯覺。保潔員并不像學生一樣,上45分鐘課就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是有活兒就得做,因此,保潔員缺乏正當而相對規律的休息時間。
@難得

保潔員大多是和保潔公司簽署用工協議,而保潔公司往往受雇于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又是商場的乙方。如果一個保潔員想爭取休息室,只能一層一層向上反饋。但保潔員直接接觸的保潔公司,在這種關系架構中是乙方的乙方,話語權不高。在新就業形態的大環境下,層層外包的工作會遇到這類問題。

姜鳴誒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和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從狹義上看,勞動法規定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實踐中,保潔員和作為用人單位的商場、寫字樓等往往不存在勞動關系,無法去要求商場、寫字樓保障保潔員擁有休息室的權利。而且,即便保潔員和商場簽訂了勞動合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也不會細致到明確有休息室的權利一這是法律留給實踐的空間。

對這類法律空白的問題,網絡的關注和呼呼有助于形成社會共識,從而推進實踐中相關群體的待遇改善和法律的進步。此前,在輿論的廣泛關注下,多地外賣員有了休息驛站和相對完善的人身保險。在河南一家知名商場,保潔員雖然沒有實體的休息室,但工資較高,工作時間不長,累了可以隨時找地方坐,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很高。在這類實踐的先行下,期待越來越多的保潔員能夠受到法律的公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