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日本舉行的大阪·關西世博會(以下簡稱“大阪世博會”)正式開園,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派團參加。作為本屆世博會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中國館的建筑風格以沉浸式的科技風貌和濃郁的古典氣息相交織,成為大阪世博會上的一大亮點。這些獨具創意的設計,來自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科”)的設計團隊。
中國建科是國資委直屬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企業,也是第一批進人國際建筑市場并獲得對外經營權的國內設計企業之一。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建科通過緊密的國際合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砥礪奮進,向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大踏步邁進。
完成眾多設計杰作
羅斯海區域的恩克斯堡島位于南極洲氣候環境最為大阪世博會內的中國館的創意設計,來自中國建科的設計團隊。新華社供圖惡劣的區域。南極地區巖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在此集中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這里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建站剛滿一年的秦嶺科考站就位于恩克斯堡島上。

秦嶺站是中國第三個南極常年考察站,也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的考察站。秦嶺站建筑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源自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使用南十字星導航的傳說。這一設計同樣出自中國建科之手。
南極秦嶺站建設過程中,中國建科施工團隊深入實地了解南極羅斯海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特點,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全專業開展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最終形成了南極秦嶺站人性化、數字化、工業化和綠色化的技術特色。運轉一年來,秦嶺站經受住了南極超低溫、強風、極晝極夜等極端氣候考驗,安全性得到了驗證。
秦嶺站只是中國建科諸多設計杰作之一。作為一家業務覆蓋建設領域全產業鏈、整體實力領先的科技型大型央企,中國建科集團成立70多年來,始終以“國之大者”服務國家戰略和國家重大工程,先后在6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設計項目8萬余項,圓滿完成了北京火車站、中國美術館、國家體育場(鳥巢)、首都博物館以及新加坡樟宜機場、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等超級工程的設計任務。
如今,中國建科旗下擁有13家二級企業,其中“國”字號企業6家,并在2012年全資收購了新加坡CPG集團(前新加坡國家設計院),進一步鞏固提升了行業內的國際競爭力。
把握時代發展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給中國建科帶來了歷史性發展新契機。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建科迄今已在50多個共建國家完成包括規劃、建筑、機場、交通、水環境、生態環保、風景園林、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等在內的一大批標志性項目。
2020年11月24日,在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建交50周年之際,兩國聯合發行《中埃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其中埃方選定的圖案是亞的斯亞貝巴謝格爾公園友誼廣場。該廣場屬于中國援建埃塞俄比亞河岸綠色發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該項目獲評ENR全球環境類最佳項目獎,其設計團隊就來自中國建科。
友誼廣場設計過程中,中國建科以環境治理為宗旨,通過創新的設計,包含慶典廣場、騰飛花帶、人工湖、藝術花園、棕櫚畫廊、音樂噴泉、文化浮雕等多個景觀,集慶典、展覽、科教、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河道改造則以水體治理為重點,短短兩年間就將這片臟亂差的48公頃地區打造成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新地標。如今,曾經的失修河道煥然一新,過去的荒蕪河岸重現生機,居民們歡聚于此,享受謝格爾公園所帶來的美麗、輕松、歡愉…
中國建科還積極助力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2025年3月29日,由中國建科設計的孟加拉國首條全封閉高速公路達卡繞城高速公路首段18公里通車試運營。達卡繞城高速公路項目全長約48公里,總投資4.12億美元。全線通車后,原本4小時的車程將縮短至少一半,北部工業區至達卡通行效率將提升 400% ,日均分流車流量超8萬輛。
在此項目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中國建科與參與工程建設的其他中國企業一起開展研究實驗,采用個性化技術有針對性地解決了施工中因土壤情況影響引發的路面承載力差、穩定性差等問題,獲得當地主管部門及專業人士認可。孟加拉國公路局首席工程師哈桑說:“希望這項技術未來能夠推廣到整個孟加拉國,也希望中國給我們帶來更多好技術?!?/p>
如今,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與謝格爾公園友誼廣場、達卡繞城高速公路類似的中國建科參與設計的工程比比皆是。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建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標準引領、示范引領推動行業低碳發展,依托高端科技人才隊伍,發揮國家創新平臺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承擔了一大批重大示范項目。僅2022年,集團援外項自合同額同比增長近 10% ,在39個共建國家承擔1000多個項目。
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
高品質的建筑設計需要持續創新驅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過程中,中國建科聚焦提升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緊緊扭住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要素,主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以打造“價值創造型”總部為引領,按照“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標準,全面推進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2023年5月9日,國家建筑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建科總部舉行。該中心是中國“雙碳”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對于突破建筑綠色低碳領域技術瓶頸,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國家建筑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兩年來,中國建科作為牽頭建設單位集聚各方力量,以“本土化、人性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理念,攻關6大技術方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立全鏈條聯動體系,提供綠色一低碳一零碳一負碳等方向系列技術產品,產出一批高水平標志性科技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十余年來,中國建科以所屬企業自主研發為主體的四級科技研發體系,構建適應行業科技創新發展需要的實踐載體,努力成為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需求提出者、創新組織者、技術供給者、市場創新和核心技術的需求提出者。
如今,集團擁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1個行業和省部級創新平臺,29個創新型研究中心,4個博士后工作站,并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00余人集團頂尖高端工程技術人才保有量居行業之首。規模大、價值高、創新力和引領力強的專業技術團隊,為持續的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提升中國標準影響力
在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過程中,中國建科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工程設計標準走向國際化,通過科研創新,在標準化領域創造了多項“第一”。特別在“十三五”(2016一2020)期間,發布《建筑和土木工程一模數協調一模數》《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彈性》等2項國際標準;主編發布國家標準60項和行業標準66項;2022年申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供熱管網技術委員會(ISO/TC341)獲批成立,實現城鄉建設領域承擔國際標委會秘書處“零”的突破。
同時,中國建科積極與共建國家和國際組織機構加強合作交流,積極宣傳和推動中國工程的設計標準。通過一系列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力提升了中國工程設計標準的知名度。
如今,共建“一帶一路”進入第二個金色十年,中國建科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力攻堅,共同繪就聯結世界、美美與共的壯闊畫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建科通過緊密的國際合作,向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大踏步邁進。中國建科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