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進展:首飛倒計時與技術攻堅
首次任務飛行鎖定本年內
美國海軍與波音公司近日宣布,備受關注的MQ-25“黃貂魚”無人艦載加油機首架任務原型機將于2025年內完成首次飛行測試。這一里程碑標志著該項目在經歷多年延期后進入關鍵沖刺階段。波音公司制空作戰部門副總裁丹·吉利安在“海空天”年會上表示:“飛機、系統和團隊均已就緒,今年必達目標。但安全始終是前提,我們將以數據和事實為導向,實時解決問題。”
系統通電測試成關鍵節點

目前,首架MQ-25無人機即將進行全系統通電測試,該型機是全球首型艦載無人加油機,單機成本1.36億美元。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司令卡爾·切比中將坦言:“未來數月將面臨諸多艱難決策。”此前,美國海軍約 70% 新裝備項目存在延期問題,MQ-25無人機原定2024年形成初始戰斗力的計劃已推遲至2026年。
應對挑戰:合作模式轉型提速
合作模式革新加速進程
美海軍航空兵司令丹尼爾·奇弗中將透露,美海軍與波音團隊近期展現出極高的合作效率:過去耗時數月的難題,如今幾天甚至幾周內即可解決。這種“快速響應、聚焦問題”的文化轉型被視為突破技術瓶頸的關鍵。
工作推進進入“硬仗階段”
波音公司強調:“項目已進入攻堅期,唯有基于數據的坦誠對話才能破局。”自2018年波音公司獲得工程研發合同以來,MQ-25無人機始終處于高強度開發周期,首飛當年即推進至量產準備期,時間表堪稱激進。
戰略意義:重構航母戰力體系
釋放艦載機聯隊作戰潛能
MQ-25的核心使命是為現役F/A-18“超級大黃蜂”解除加油任務負擔,使其專注于戰斗任務。奇弗中將指出:“徹底釋放艦載戰斗機的直接打擊能力,將帶來顛覆性戰力提升。”
開拓未來無人化空戰體系
作為美國海軍“無人化航母聯隊”計劃的開路先鋒,MQ-25無人機將推動艦載機部隊 60% 無人化的遠期目標。其采用的洛馬公司“無人空戰中心”地面站系統,未來還將指揮新一代“合作式作戰飛機”(CCA)。目前,美國海軍正借鑒空軍的“合作式作戰飛機”研發經驗,逐步構建無人作戰生態。
技術協同:為下一代空戰奠基
人機協同作戰驗證平臺
MQ-25無人機是美國海軍關于“有人/無人協同”戰術理念的實踐,奇弗中將評價稱:“這種協同能力將打開CCA等未來裝備的無限可能。”其技術積累為后續智能化空戰體系奠定基礎。
跨軍種技術聯動
盡管“合作式作戰飛機”開發仍處早期階段,美國海軍通過MQ-25無人機項目與空軍形成技術聯動,確保未來作戰系統的互通性。當前階段性分工中,美國空軍主導CCA研發,美國海軍則聚焦MQ-25無人機的實戰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