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3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5)06-233-06
Necessity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S test guidelines for fennel
LIU Kunyan', YAN Yunhua', YU Shuangshuang',FU Yuefeng',LI Lang',CHEN You', YUAN Pei2, DENG Kefan', ZHENG Shaoru'
(1.Yueya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YueyangSub-centerforNewPlantVarietyTestsMinistryfAgricultureandural Affairs,Yueyang4Hnna;AgricltureduralureaofeangountyYueyng4Huana
Abstract:The protected genera and species of new plant varieties in our country must b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national listofnewplantvarietyprotection.Tobeincludedinthelistofnewplantspecies protectioninChina,itisnecessarytodevelop DUS testing guidelines forthis plant genus and species.Fennel is planted invarious regions ofChina,andthe InternationalUnion fortheProtectionofNewPlant Varieties hascurrentlydeveloped guidelines forfennelDUS testing.However, China has not yet studiedand released guidelines for fenel DUS testing.This studydeveloped this guidelne by planting 46fennelvarietiesfor3growthcycles,screeningatotalof27investigatedtraits.This guidelineaims toscientifically develop DUS testing guidelines suitable for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yoffennel plants in China,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ennel in China.
KeyWords:Fennel;DUSTest; Test guideline;Development
茴香是西風芹亞族茴香屬多年生草本,具強烈香味。學名:FoeniculumvulgareMill.,又名小懷香、香絲菜、小茴香、茴香子。原產地中海地區,目前我國各地均有種植。嫩莖、嫩葉可作為蔬菜,果實可作為香料入藥。喜濕潤涼爽氣候,耐鹽,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
茴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B2 C、PP和胡蘿卜素以及纖維素,其內含物質茴香油具有特殊的香辛氣味,可以刺激腸胃的神經血管,具有健胃理氣的功效,所以它是搭配肉食和油脂的絕佳蔬菜;同時茴香還具有溫腎散寒,治寒疝、少腹冷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和干、濕腳氣的功效[2-4]。
近年來,茴香因具有高營養價值及富含保健成分,且具有較佳的口感,在我國各地區均有種植,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廣泛種植,但茴香品種套牌侵權等違法問題較為突出,造成種子市場混亂,嚴重地影響我國種業健康持續發展。這些行為的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品種真實性鑒定問題。目前,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屬種應納入在國家發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范圍內,我國植物屬種要納入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中需制定出該植物屬種DUS測試指南,植物品種DUS測試指南是判定某一品種是否屬于植物新品種的重要依據[5。UPOV(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已制定茴香DUS測試指南,由于該指南不能充分反映我國茴香種質資源的特點和育種目標,不能直接被使用,因此,急需研制出我國茴香測試技術標準,以便為審批機關和測試機構提供茴香新品種測試和授權技術依據。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岳陽)分中心承擔了茴香品種DUS測試指南研制任務。本指南研究旨在科學制定適合我國茴香植物新品種保護的DUS測試指南,有效保護我國茴香種質資源,充分調動茴香育種工作者的積極性,提升育種水平,促進茴香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材料與方法
1.1 研制目標
2019年10月UPOV發布了茴香測試指南的第四次修訂版本(TG/183/4),用于統一和規范UPOV各成員國茴香測試的研制標準。但是我國獨特的生態地理環境和茴香種質資源狀況,使得TG/183/4測試指南無法滿足我國茴香DUS測試的需要,因此,制定出符合我國茴香育種與生產現狀的茴香DUS測試指南非常必要。
1.2研制依據、適用對象及范圍
該指南以《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總則》(GB/T19557.1—2004)為研制準則,研制工作遵循有關國家標準規定和TGP系列文件(TGP/7、TGP/9、TGP/10、TGP/11)相關原理[],給出了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方法和結果判定一般原則的指導。
1.3 研制流程
1.3.1起草階段農業行業標準制定項目任務下達后,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岳陽)分中心與協作單位制定了茴香指南研制方案,依據相關資料設計試驗方案[101],,收集國內外茴香相關研究報道、DUS測試有關文獻,結合我國資源和育種現狀,收集整理了46個候選標準品種,共制定調查性狀27個,其中生育期性狀3個,外觀形態性狀16個,測量性狀8個。
1.3.2田間試驗階段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岳陽)分中心2019—2021年連續3a(年)在該分中心岳陽縣麻塘基地對收集的茴香種質資源進行栽培種植并觀測記載分析。
確定田間試驗調查性狀一設計田間試驗一開展第一年田間種植試驗一進行田間數據調查、采集以及拍攝相關圖像資料一分析采集的數據一精選出候選標準品種一開展第二年田間種植試驗一進行田間數據調查、采集以及拍攝相關圖像資料一分析采集的數據一篩選DUS測試用標準品種一確定測試指南性狀一開展第三年田間種植試驗驗證指南一編制測試指南。
1.3.3征求意見階段2022年5月,為使該指南更具有可操作性,所涉及性狀更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實用性,按照指南研制要求,將茴香品種DUS測試指南(征求意見稿)向全國7位從事芳香類植物育種、種質資源相關研究和植物新品種測試的專家征求意見,共收到專家意見145條,隨后在征詢專家意見稿的基礎上,綜合各領域專家意見形成了審定意見稿(送審稿)。
1.3.4審查階段2022年10月,全國植物新品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會同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在線上組織有關科研、教學、生產和測試等領域的7位專家,對等單位研制的《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茴香》(送審稿)進行了審定。專家組聽取了起草單位的匯報,并對指南內容逐條進行了審查,于2025年5月作為農業行業標準《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茴香》(NY/T4528—2025)頒布實施。
2 結果與分析
2.1 測試指南性狀的選擇
2.1.1分組性狀分組性狀用于排除特異性測試中不需要進行大量種植已知品種而采用的某個性狀。分組性狀的確定有利于田間試驗品種分類,便于性狀觀測。茴香測試性狀根據品種特性結合多年性狀觀測結果,確定了4個分組性狀,植株:葉顏色;植株:球莖;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植株抽,植株雄性不育。
2.1.2基本性狀和選測性狀 茴香測試指南性狀表包含27個測試性狀,其中有24個基本性狀和3個選測性狀。基本性狀中包含3個質量性狀(QL),2個假質量性狀(PQ),19個數量性狀(QN);選測性狀中3個都為數量性狀(表1、表2)。相關測試性狀的選擇滿足了茴香全生育期觀測的需要。
2.2數量性狀分級與相關性分析
茴香指南中共有22個數量性狀,其中14個數量性狀如球莖橫切面形狀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在田間觀測中不易量化,在本指南中采用自測方法觀測,再以標準品種為參照進行等級劃分。本指南采用群體和個體測量的觀測方法中的數量性狀8個,指南研制中數量性狀分級通常采用最小顯著值(LSD)法與中值平均標準差法進行分級,但部分品種DUS測試時,LSD法易出現極差過大情況,代碼分級不恰當,測試員需憑豐富經驗對測試品種數量性狀分級進行適當調整[12-13]。由表3可知,葉長度的變異系數為 8.76% ,球莖品種植株高度的變異系數為 13.2% ,球莖縱徑的變異系數為 14.0% ,球莖橫徑的變異系數為 11.3% ,球莖厚度的變異系數為 20.5% ,無球莖復傘狀花序直徑的變異系數為 14.5% ,無球莖主莖高度的變異系數為 18.1% ,種子千粒重的變異系數為20.3% ;變異系數最小的是葉長度,變異系數最大的是球莖厚度。結果表明,茴香品種種質資源的葉片、植株、球莖等表型性狀存在較大差異,形態指標、遺傳多樣性豐富。



通過SPSS分析8個數量性狀間的相關性,結果(表4表明,有球莖的茴香葉長度與植株高度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球莖縱徑呈顯著負相關;植株高度與球莖厚度呈極顯著正相關;球莖縱徑與球莖橫徑呈極顯著正相關。無球莖的茴香葉長度與主莖高度呈極顯著正相關;植株高度與主莖高度呈顯著負相關,其他數量性狀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2.3 判定標準
2.3.1特異性的判定茴香品種特異性判定需明顯區別于所有已知品種。在測試中,當申請待測品種至少在一個性狀上與最為近似的品種具有明顯且可重現的差異時,即可判定待測品種具備特異性。對于質量性狀,性狀表達為不同代碼,即可判定該品種具備特異性;對于數量性狀,應滿足同一性狀存在2個及以上代碼差異的條件,可判定該品種具備特異性;對于假質量性狀,如位于連續區段表達狀態的判定參照數量性狀,如位于非連續區段表達狀態的判定參照質量性狀[415]。
2.3.2一致性的判定對茴香常規種、不育系,一致性判定時,采用 2% 的群體標準和至少 95% 的接受概率。當樣本大小為19\~41株時,最多允許2株異型株;當樣本大小為42\~69株時,最多允許3株異型株。
對茴香雜交種一致性判定時,品種的變異程度不能顯著超過同類型品種。
2.3.3穩定性的判定如果茴香品種已判定具備一致性,則認為該品種同樣具備穩定性。一般不對穩定性進行測試。必要時,對于常規種、不育系宜種植該品種的下一代種子,對于雜交種宜種植另一批種子,與以前提供的種子相比,若性狀表達無明顯變化,則判定該品種具備穩定性。
2.4 標準品種
標準品種是指測試指南中列入的用于示例或矯正描述不同生態區或年份性狀表達狀態的標準樣品。根據性狀穩定、種植范圍廣泛、將多個性狀結合起來進行選擇,遵循品種公知公用、容易獲取、代表盡可能多性狀的原則。茴香測試指南根據以上原則和充分的觀測研究,最終篩選確定了13個標準品種,其中,使用2次及以上標準品種8個,使用5次及以上標準品種3個。
2.5 技術問卷
茴香DUS測試指南技術問卷要求育種者提供有關該茴香品種的育種過程和遺傳背景等信息,對品種保護審查員和DUS測試員田間測試前掌握品種基本信息、品種分組、篩選近似品種等方面具有較大幫助。茴香技術問卷將茴香品種來源分為系統選育、雜交、突變、發現并改良和其他5類。將茴香品種類型分為常規種、雜交種、不育系和其他4類。選擇葉:綠色程度(僅適用于綠色品種)、植株:球莖、植株:高度(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球莖:縱橫比(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球莖:橫切面形狀(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球莖:表面顏色(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植株:抽(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復傘形花序形成時間(僅適用于無球莖品種)、植株:雄性不育等9個性狀列為技術問卷性狀。
3 討論與結論
UPOV官網截至2024年2月最新數據,已制定發布339個植物屬種DUS測試指南,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UPOV茴香DUS測試指南于2019年10月發布第4次修訂版;我國目前已發布11批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涉及191個植物屬種DUS測試指南。本指南與TG/183/4相比存在技術性差異,增加了有利于茴香品種區分的性狀,同時刪除了在茴香品種中不適合在我國多態性表達的性狀,此外調整了部分茴香品種性狀代碼等級范圍,提高了我國指南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種子:長度”“種子:寬度”“幼苗:子葉長度”2個性狀;刪除了“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葉柄:寬度\"1個性狀;調整了“幼苗:第一葉葉柄長度”“僅適用于有球莖品種-植株:高度”“葉:長度”等16個測試性狀的名稱、表達狀態或代碼。茴香指南中很多數量性狀易受環境氣候和栽培管理等多因素影響,測試時需嚴格規范栽培管理,同時對測試員素質要求較高,應具備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水平,熟悉操作流程并能作出準確的判斷。本指南選擇的標準品種非唯一和固定的,在實際測試操作中,可根據茴香品種在不同的生態區適當調整或補充,特別是涉及相關數量性狀。審定農業行業標準《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茴香》的專家組認為,該指南的研制填補了國內空白,基本采納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茴香測試指南性狀,充分考慮了我國茴香資源、遺傳育種和生產實際,遵循了“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的原則,指南的構成要素嚴謹合理,可操作性強。
茴香DUS測試指南的研制完成,對推動茴香盡快納入我國農業植物品種保護名錄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依據,為開展茴香新品種測試申請品種權保護奠定了基礎。但目前茴香園藝品種資源較少,且多方收集仍未能對我國茴香種質資源進行全覆蓋,該指南對茴香設置的測試性狀可能存在不全面或不準確現象,面對茴香育種新品種數量不斷增加的現狀,該指南在未來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不斷完善修訂。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2] 劉昆言,禹雙雙,劉琪龍,等.小茴香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2020(17):67-73.
[3] 邢世瑞.寧夏中藥志[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 唐浩.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測試總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6]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Plants.Examining uniformity:TGP/7[S/OL].(2020- 10-25)[2024-02-24].https://www.upov.int/edocs/tgpdocs/en/tgp_7.pdf,2020.
[7]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New Varieties ofPlants.Examining distinctness:TGP/9[S/OL].(2015-10-29)[2024-02-24].https://www.upov.int/edocs/tgpdocs/en/tgp_9.pdf,2015.
[8]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Plants.Examininguniformity:TGP/10[S/OL].(2019-11-01)[2024-02-24].https://www.upov.int/edocs/tgpdocs/en/tgp_10.pdf,2019.
[9] International Union for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ofPlants.Examining stability:TGP/11 [S/OL].(2018-10-03)[2024-02-24].https://www.upov.int/edocs/tgpdocs/en/tgp_11.pdf,2018.
[10]高方勝,王明友.茴香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J].山東農業科學,2011(10):104-106.
[11] 黨永棟,殷宏元.小茴香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5):21.
[12] 鄧姍,陳海榮,任麗,等.玉簪屬品種DUS測試中數量性狀的測定方法探索[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0,21(2):347-358.
[13] 鄧姍,褚云霞,楊旭紅,等.非洲鳳仙新品種(DUS)測試指南的研制[J].熱帶作物學報,2015,36(8):1410-1414.
[14]褚云霞,鄧姍,黃志城,等.朱頂紅新品種DUS測試數量性狀篩選與分級[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6,17(3):466-474.
[15]成曉丹,魏宇昆,黃艷波,等.鼠尾草屬品種DUS測試指南的研制[J].園藝學報,2020,47(2):3153-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