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至26日,由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主持工作)謝小銓帶隊,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擔任副領隊的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專家調研組先后奔赴四川、重慶、湖北三地開展創作調研與指導工作。此次調研活動旨在推動全國畫院系統備戰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提升參展作品質量,促進地方美術創作交流,為展覽的順利舉辦奠定堅實基礎。
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中國國家畫院、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廣東畫院、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協辦,旨在鼓勵和引導廣大美術工作者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集中展示全國畫院系統創作研究成果。展覽面向全國各級國有畫院藝術家征集作品,作品類型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綜合材料及書法篆刻等。作品評選包括初評和終評,將采用藝術委員會委員實名投票方式,分別對參評作品的圖片和初評入圍作品的原件進行評選。展覽將于2025年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展出作品750件左右。其中征集作品約550件,特邀作品約200件。
四川站:打破固有思維 挖掘本地資源
6月22日至23日,專家組一行抵達四川省成都市,走訪四川省詩書畫院,深入了解當地畫院系統的創作現狀,并對擬報送作品進行點評指導。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原副所長洪厚甜,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王永亮,以及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梁時民,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青稞,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薛磊,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鄺明惠,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冷柏青,四川省詩書畫院院長助理、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會長王申勇,四川省雕塑學會會長鄧樂,四川省油畫學會會長邱光平等參與調研。四川省政協原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院長秦玉琴到場指導,四川省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王瓊、四川省詩書畫院黨支部書記沈興出席會議。
調研期間,“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專家組四川創作調研會”在四川省詩書畫院召開。在持續五個多小時的會議里,四川省詩書畫院的畫家逐一介紹了自己的預送審作品草圖和創作思路,專家組成員針對作品一一進行點評,分別從主題、形式、技法、觀念等各方面給預備參評作品提出建議和意見。專家組還觀看了四川省各市州畫院的參選作品,并給出指導意見。會議最后,專家組成員分享了觀摩感受,并對四川省詩書畫院的畫家們提出了殷切寄語和期望。謝小銓表示,建議四川省詩書畫院繼續努力,補充更多優秀作品。藝術家要高度重視,認真修改打磨作品,展現國家美術創作力量的專業實力。對于此次調研在展覽籌備中出現的問題,他希望組織方積極動員,優化參展作品結構,提升參展作品質量,共同努力把展覽辦好。
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畫院應打破固有思維,走多元化道路,鼓勵創新。四川地域文化獨特,藝術家應挖掘本地資源,展現地域特色。在藝術當代性方面,應關注新技術革命,跨界、跨文化、跨領域創作,讓展覽形態多樣化,增加互動性。希望畫家們不要跟風,唯有靜下心來,畫自己想畫的東西,才可能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
重慶站:構建畫院人才體系 提升區縣創作水平
6月24日,專家組一行來到重慶,走進重慶畫院(重慶美術館),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重慶市畫院系統的創作匯報,現場點評作品并給予指導。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原副所長洪厚甜,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王永亮,以及重慶畫院名譽院長、重慶市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周順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龐茂琨,重慶畫院(重慶美術館)院長(館長)王發榮,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魏東,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原副院長黃越,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彭偉,重慶畫院(重慶美術館)雕塑家、重慶市雕塑學會副會長宗濤等參與調研。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劉曉年到場指導,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藝術處專干鐘瑞涵陪同。
重慶畫院作為地方畫院,始終以傳承巴蜀文化、展現時代精神為己任,在作品創作、學術研究、展覽策劃等方面持續發力,力求以高質量的作品參與此次展覽。謝小銓表示,重慶畫院方面準備充分,提交作品相對整齊,部分作品給專家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在大部分作者在場的情況下,專家們均真誠且坦率地發表意見,學術氛圍良好。希望共同努力,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如此,才能在此次展覽中展示出國家隊伍的創作水平,為人民帶來更多精彩作品。
此外,專家組還建議,以省市畫院創作隊伍為帶動力量,全面提升區縣創作隊伍的創作水平與社會擔當;通過特聘方式吸納院校的優秀教師和“文藝兩新”人才,豐富重慶畫院體系的創作隊伍。
湖北站:把握歷史機遇 推動跨界融合
6月25日至26日,專家組一行來到武漢,在湖北省美術院召開創作調研會議,集中審閱湖北省18家畫院提交的390件作品,品類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綜合材料、漆畫、書法篆刻等。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原副所長洪厚甜,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王永亮,以及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乃蔚,湖北美術學院副校長張煉,湖北美術學院教授項金國,湯湖美術館館長王心耀,湖北省美術院黨委委員兼副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謝曉虹,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王志新等為專家組成員。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一級調研員彭蓉、湖北省美術院黨委書記李和清到場指導。
湖北省美術院建院以來,老一輩藝術家創作了一大批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近年來,策劃實施多個系列學術研究展,立足于曇華林地域的藝術傳統和脈絡,探究不同時期藝術家群體的創作成果。謝小銓表示,湖北省美術院申報作品門類結構均衡,背后是以合理的人才結構和專業管理為支撐的。報送作品質量整體水平令人欣喜,湖北省美術院的年輕藝術家群體專業成就未來可期。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多樣包容的藝術風格、年輕而均衡的人才結構、蒸蒸日上的團隊精神面貌,展現了作為國家創作力量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時代風采。
專家組還關注到,湖北省畫院系統創作者摒棄了程式化的表現方式,以新的視角重構視覺經驗,使傳統題材煥發出符合當代審美的新氣象。同時,專家組建議,面對新技術革新,湖北美術需把握歷史機遇,在堅守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開辟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創作的新賽道;推動跨界融合,打破畫種壁壘,構建多元共生的創作格局,力爭在數字藝術、AI藝術創作上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