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2-0139-04
以往大多數幼兒老師在為幼兒開展語言教育時,都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的滲透,或者是直接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大膽的表達。但是這樣很難激發幼兒的溝通交流的積極性,也很難提高幼兒的專注度。所以幼兒園老師應該將游戲與語言教學活動相融合,為幼兒進行多元化、趣味化環境氛圍的營造。雖然有部分老師也注重將游戲引進語言教育活動中,但是游戲卻較為死板和單一,無法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后續在對幼兒進行培育和引領時效率較低。因此,幼兒老師需要借助于多種游戲方式方法,提高幼兒語言活動的質量,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化的必要性
幼兒時期的語言教育是極為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幼兒園在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的關鍵點。由于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正處于好奇心強,但是專注力不足,語言不夠連貫,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選擇多種措施和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較弱,他們對很多抽象的語言內容是無法理解和思考的。所以教師更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展現,使幼兒能夠快速接受并沉浸于語言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之中,更好地思考學習內容,理解學習內容,并進行實際運用、溝通和交流。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因此,通過游戲化的形式給幼兒進行語言教育和引導,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游戲觀念滯后
在以往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為幼兒進行語言方面的引導和教育時,更加關注于照本宣科地對幼兒進行語言知識講解和教學,讓幼兒重復訓練。游戲教學法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全面展現和肯定。有一部分教師雖然也將趣味游戲引進語言教學活動中,但是往往語言活動與游戲是分開展示的。對幼兒而言,他們無法感知兩者的融合,而且也無法快速沉浸于游戲性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之中。這顯然不利于語言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游戲教學的推進和語言活動質量的提高。還有部分教師的游戲教育思路較為單一和死板,導致幼兒在游戲中語言學習的積極性逐步下降。長此以往,幼兒極易對語言學習產生疲勞的感覺,從而導致語言教育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更會阻礙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和引領,使得幼兒教師的游戲觀念更貼合于當前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勢在必行。
(二)過度重視紀律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實踐中,游戲教學法的引進是需要有特定環境和條件的,需要教師營造和諧和輕松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讓語言活動與游戲教學的融合更加緊密,才能真正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下勇于表達、敢于表達、愿意表達。然而,在以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多注重活動常規的維持。這直接影響了游戲教學法的發揮效果,也影響了幼兒參與到語言類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還會導致部分幼兒抵觸語言活動,嚴重阻礙了他們主動性和內驅動力的提升。還有一些教師認為語言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應該是安靜的,經常讓幼兒單獨進行游戲活動,導致孩子們缺乏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阻礙了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總之,教師過度重視活動紀律的維系會導致游戲教學法與語言活動融合的失衡,會給后續的語言教學埋下極大的隱患,甚至會導致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受到極大阻礙。由此可見,當前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極大地影響了幼兒教育的改革和更新,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策略和方法,引進游戲化教育理念勢在必行。
三、幼兒語言活動游戲化構建策略
(一)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游戲情景
幼兒處于成長發展的初始時期,對學習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和了解。如果一上來就給幼兒進行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教學,會導致他們對幼兒園存在抵觸和厭煩情緒,甚至有的幼兒會哭鬧,不愿意到幼兒園學習。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興趣才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只有讓幼兒保持語言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讓他們的語言學習能更加投入,更加有熱情和激情。對此,在開展游戲化語言教學時,教師要了解本班每一位幼兒的實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并且要很好地結合語言教育的實際內容,為幼兒創設更加真實的、趣味的、輕松的語言游戲情景,讓幼兒有想說的欲望,為其后續參與語言活動奠定基礎。
例如,在《尋找小兔子》繪本教學中,很多幼兒對繪本的內容和情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對小兔子的形象感知是比較清晰的,而且他們對小兔子的形象非常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也樂于模仿小兔子走、跑、跳的樣子。但是僅僅閱讀繪本也只是讓幼兒進行語言的輸入,并未引導幼兒輸出。為此,教師就以游戲化情景創設為基礎,為幼兒創設了“小兔子找食物”“小兔子迷路”“小兔子回家”等游戲情景,并以游戲情境為線索,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互溝通和交流。例如,在小組中一名幼兒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兒做旁白,當旁白的小朋友說:“小兔子出門找食物了,那他找了哪些食物呢?”小兔子聽到提問之后就需要回答。通過這種溝通交流的方式,能夠讓幼兒愉快地融人語言活動之中;再加上教師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活動表現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引領,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引進實物構建游戲,促進幼兒語言想象
眾所周知,幼兒的思維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特點,所以在當前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給幼兒進行知識的引進,還需要考慮到幼兒的思維特點,給予幼兒直觀的實物展示,讓幼兒能夠融入其中去感知和思考。利用實物構建游戲,能夠激發幼兒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之中的內驅動力,從而有效達到語言教學目標,提高幼兒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游戲活動都可以以實物為出發點,所以教師應結合語言培育的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多種實物。
例如,在開展《香蕉變變變》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結合教育活動的主題為幼兒引進實物,給幼兒提供了小船、彩虹、公路、月亮等圖片,設計一個連連看的游戲,讓幼兒進行思考。教師還給每個小組的幼兒發了一串香蕉,引導幼兒圍繞香蕉的外形特征進行交流討論。當教師提出:“你覺得香蕉像什么呢?”有些幼兒會說像小船,有些幼兒會說像月亮。此時,老師可以適時的對幼兒進行引導“為什么覺得他們長相相似,是因為他們都是彎彎的?還是因為它們的顏色相似呢?”如此一來,可以促使幼兒思維的發展,也可以讓幼兒有內驅動力的愿意說、想說、積極表達,從而促使幼兒語言思維和表達能力有序提升。活動最后,教師還讓幼兒在剝香蕉、吃香蕉的過程中,再一次思考這個時候的香蕉像什么東西等,通過直觀性的游戲體驗能夠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大膽表達,從而讓語言教學效果和質量更上一層樓。
(三)通過生活情境構建,推動幼兒語言溝通和交流
在為幼兒進行語言環境創設時,教師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需求,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開展活動并設計游戲活動,讓語言活動的質量得到全面提高,讓幼兒真正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氛圍下有話可說并愿意交流和表達。老師也可以在幼兒完全放松的環境和氛圍之下,了解幼兒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表達時存在的語法錯誤等。但是以往在為幼兒進行生活化游戲環境創建時存在一定的誤區,有的老師并不了解幼兒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氛圍營造、環境創建時,存在與幼兒生活脫節的情況,不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在為幼兒進行生活游戲構建之前,教師應和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真正為幼兒構建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常見的情景。
例如,在《小猴子請客》的語言活動中,教師創建了游戲化教學環境,設置一個講故事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給幼兒觀看了端午節的視頻,視頻里各種親戚朋友在端午節這天相互串門并聚餐。小猴子在端午節這天也邀請了很多好朋友來家里做客。這時,教師用敲桌子的聲音來模仿敲門聲,接著老師就向幼兒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猴子的話,那你會如何招待自己的朋友和親人呢?”這時,小朋友就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玩玩具、吃水果、看電視等。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又對幼兒進行啟發,引導幼兒思考:“你覺得在招待朋友的過程中能用到哪些禮貌用語呢?”小朋友也高興地回答了“您好”“請”“謝謝”“不客氣”等用語。最后,教師還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為幼兒進行了小組的劃分,并為幼兒準備了很多零食和水果,讓幼兒在小組內分工表演小猴子請客的整個過程。如此一來,既能夠讓生活環境與游戲相融合,同時也使語言活動開展更加優質和完善,真正實現語言教學效果、效率、質量的提高,讓幼兒能夠在暢所欲言的環境和氛圍之下,獲得素養能力的提升。
(四)結合區域活動構建語言游戲活動,促進語言教學創新
區域游戲本身就是幼兒園教育中極為重要的活動模式,不僅有助于幼兒語言教育質量的提高,還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在給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時,也可以借助區域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其熟悉的環境和氛圍之下進行溝通交流和表達,進一步保證教學的效果、質量以及有效性。例如,在區域活動《開心超市》中,教師先給幼兒搭建了一個“開心超市”的游戲區域,超市里擺放了幼兒日常所需的各種用品、小玩具、小零食等,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著老師給幼兒發了不同金額的游戲幣,讓幼兒先溝通交流,相互說一說“你最想買什么?”在此過程中,幼兒就會大膽的表達和溝通。后續老師自已扮演“開心超市”的服務員,讓孩子們拿上自己的游戲幣購買東西,并和每一位孩子都進行逐一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個性化教育指導的目標。在游戲中,老師鼓勵孩子們禮貌地和他人打招呼、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合理地選擇商品、規范地使用游戲幣進行結算等。
這種區域游戲的形式,不僅實現語言教育活動的創新性發展,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五)家園合作共建游戲化語言活動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銜接,要綜合運用幼兒園和家庭的教育資源,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優質的、一體化的環境和氛圍,從而助力幼兒的成長和發展。以往幼兒老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大多都是以幼兒園內部資源為出發點,但是幼兒園只是幼兒成長生活的一小部分,幼兒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庭之中。為此,教師需要和家長進行深人的溝通和交流,并創造出一體化的、多元化的游戲形式,助力幼兒語言學習質量提高。可以說,當前幼兒園教育必須注重家園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語言教育的最大效果,才能為幼兒的語言游戲活動開發更多的空間和資源。以往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都是面對面的溝通,費時費力;但現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越加緊密,而且越加簡單。現階段,幼兒園和各班級都構建了家長群,教師可以在家長群里發布一些家長可以參與的親子語言活動、家庭語言游戲,助力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讓家長錄制視頻上傳到幼兒園的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隨時觀察幼兒的學習情況以及語言能力素養提升情況,從而對幼兒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領。
例如,在暑假期間,教師可以為家長布置《蔬菜大拼盤》游戲,讓家長和孩子一同以家中的蔬菜為對象開展語言游戲。其間,家長可以挑選一些蔬菜放到家里,引導幼兒說出這些蔬菜的名稱、顏色、特征以及它們的作用。在此基礎之上,家長可以為孩子錄制視頻上傳給老師,老師可以結合視頻內容糾正幼兒的發音以及語言表述方式等。通過這種策略和方法,幼兒的語言活動變得更加多元,同時也能夠讓家長參與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打造家園聯合形式的語言教育體系,從而讓幼兒在幼兒園和家中都能獲得語言能力的提高和培育,助力幼兒語言素養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游戲化教學的原則
第一,教育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是對幼兒進行引導和教育的原則,同時也是進行游戲構建的重中之重。所以老師在給幼兒進行語言游戲構建的過程中,教育是關鍵、是重點,需要讓幼兒能夠在清晰的學習情景下成長。
第二,主體性原則。老師在開展語言活動以及游戲活動創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清楚主次,改變以往老師為主體的策略和方法,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讓他們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另外,在運用游戲教學時,老師一定要學會放手。放手不是老師不管,而是要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和氛圍之下學到更多的語言,學會更好地表達策略和方法。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下,幼兒教師需要大力加強對幼兒階段語言教育活動的高度關注,并且需要引進游戲,提高幼兒的語言溝通交流表達能力,調動幼兒融入語言活動的積極性,助力幼兒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青云.依托角色游戲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J].讀寫算,2024(34):112-114.
[2]尚盼盼.借助戶外游戲活動,發展幼兒語言能力[J].第二課堂(D),2024(7):78-79.
[3]柳教濛.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開展語言活動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4(21):108-111.
[4]王美惠,杜鐘嫻,楊樹開.聽說游戲活動中促進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4(9):96-99.
[5]張云鵬.在游戲活動中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J].讀寫算,2024(9):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