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百度地圖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2024年全國百城通勤高峰擁堵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重慶擁堵指數同比增長1.55%,廣州同比增長2.00%,北京、上海核心區早晚高峰平均車速仍不足20km/h。
與汽車相比,空中交通擁有更快的速度和靈活性。“從重慶觀音橋到長安渝北,上下班高峰駕駛汽車需要花費100min,如果依靠飛行汽車僅需要10min。”近日,南京天路飛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秀峰在接受《飛行汽車視界》專訪時,直觀揭示了飛行汽車在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上的巨大潛力。
飛入百姓家,先闖三險峰“飛行汽車肯定要實現載人的。”張秀峰在介紹飛行汽車的使用場景時表示,“飛行汽車會首先在比較偏遠、人煙稀少的地方實現載物飛行,然后再逐漸過渡到近郊和城區場景。”細化來看,張秀峰認為,飛行汽車將擁有三大使用場景。
首先是特殊需求場景。這種場景一般以B端(物流公司)或G端(消防救援局)用戶為主,不考慮底盤怎么用。如交通綜合執法、應急救援、公路巡檢等領域。
其次是跨江、跨河場景。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張揚軍也曾表示:“飛行汽車的應用可以大幅降低在大山、沙漠、邊疆、河網等地形下的交通基建與物流成本,有效打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雙向通道,解決鄉村地區運輸‘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問題,服務于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戰略。”
第三是城市場景。在城市里,飛行汽車可以采用共享底盤。“運營公司投入底盤運營,跟共享單車一樣隨時有底盤用,才是最大的便利,也能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張秀峰分析。在張秀峰看來,飛行汽車“飛入尋常百姓家”,仍需要跨過三道門檻:首當其沖的是降本。當前,飛行汽車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不僅單位里程能耗與運營支出遠超地面汽車,售價更是高企。例如,廣汽GOVEAirCab的預售價為168萬元,小鵬“陸地航母”定價207萬元。
其次,航空審批與航線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當前,我國在該領域雖已取得階段性突破,但整體體系仍面臨多重挑戰,需從適航認證、空域開放、基礎設施及標準化建設等多維度協同推進。如果沒有清晰、高效的監管框架,飛行汽車便只能在試驗場徘徊。
最后,需要設置安全性保障。張秀峰認為:“國內能飛的飛行器很多,但真正達到需達到航空級安全標準的很少。相比地面上跑的汽車,飛行汽車需要應對風切變、雷電等更復雜的風險,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點還有很多。”
實現“門對門”,還要三步走南京天路飛行汽車成立于2022年,2023年完成1:3模型,2024年實現了結構試飛。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天路飛行汽車完成首次亮相。
張秀峰介紹,天路飛行汽車采用分體式結構,下部底盤可在公路行駛,上部為輕量化eVTOL飛行器,無需跑道即可起降。該產品在駕駛模式下,可保證駕乘舒適性;在飛行模式下,其將不必要的系統留在地面,從而提升了續航里程和承載能力。這種極致減法的設計,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輕量化、長續航、整機集成和智能控制精準性。目前,天路飛行汽車的底盤已經成功實現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天路飛行汽車在設計研發階段就突破了汽車與航空雙法規限制,為后續落地奠定基礎。基于此,張秀峰為南京天路飛行汽車的未來發展,勾勒出清晰的“三步躍遷”路線圖:
第一步,滿足特殊場景需求,比如在礦區、電力施工、邊防巡邏等特殊區域實現應用。
第二步,在瓊州海峽這樣的跨江跨河場景、重慶這樣的山地城市,實現底盤的共享運營。張秀峰表示:“目前,天路飛行汽車已經開始有海外訂單。預計明年或后年,天路飛行汽車將飛躍瓊州海峽。”
第三步,在兩點之間設置多個起降點,為千家萬戶提供門對門的、無處不達的快速飛行出行體驗。以交通情況復雜的重慶為例,從悅來酒店到朝天門,可以規劃30~50個起降點,通過“地面行駛+短途飛行+地面行駛”,幫助普通百姓實現快速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