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常規廢氣手工監測;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檢查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225-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65
Research on Self-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of Pollutant Discharge Units Based on Conventional Manual Monitoring of Exhaust Gas
LI Jiaxiang (Ec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 StationofYunnanProvincialDepartment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Qujing City, Qujing 655000,China)
Abstract:Self-monitoring isalegalobligationthatpolutantdischargeunitsmust fulfillandan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implementationofthepolutantdischarge permit system.Basedonconventional manual monitoringof exhaust gas,the maincontentsoftheself-monitoringand inspectionsystemforpollutantdischargeunitsarediscussed,theproblemsare pointedout intheself-monitoring process,andfinally thecountermeasuresare proposed.Therearethree prominent issues intheself-monitoringprocess,namelytheinconsistencybetweenthepolltantdischargepermitandtheemisionstandards, thelackofstandardizedwork,andtheuntimelydisclosureof information.Itisnecessarytoreplacethepolltantdischarge permit inatimely manner,crack downonthe falsificationof monitoringdata,strengthen learningand training,enhance publicityandeducation,soas toeffctivelyimprove theself-monitoringand inspectionlevelofpollutantdischargeunits. Keywords:conventional manual monitoring of exhaust gas;pollutant dischargeunits;self-monitoringand inspection
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1檢查體系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是指排污單位為掌握本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等情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組織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包括污染源自動在線連續監測和手工監測,廢氣監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開展自行監測檢查,有利于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行為,提高自行監測數據質量,有效支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有利于構建排污單位依證監測、政府依法監管、社會共同監督的固定污染源監測監督管理新格局,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1.1排污許可證載明的自行監測信息及自行監測方案制定情況
以排污單位環評文件、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依據,核查其排污許可證載明的自行監測信息、自行監測方案與自行監測指南的一致性、規范性、完整性。重點核查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放口、主要監測指標納入監測情況,監測點位、項目、頻次全面完整,排放標準及限值正確,已納入必要的周邊環境質量監測。
1.2 自行監測開展情況
1.2.1有組織廢氣監測點設置
監測斷面優先選擇垂直、負壓管段。若無合適位置,對于正壓、高溫、有毒氣體煙道,應密封采樣孔并安裝閘板閥。監測孔位置距彎頭、閥門、變徑管的距離應滿足“下6上3”(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徑,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徑)和“至少1.5”(煙道直徑的1.5倍,并增加測點數量和采樣頻次)的要求[2]。若同時測定氣態污染物濃度和廢氣流量,按上述要求設置采樣孔。若只測定氣態污染物濃度,避開渦流區即可。將圓形煙道分成一定數量的等面積同心圓環,各等面積圓環中心線與垂直相交的兩條直徑線(其中一條直徑線應在預期濃度變化最大的平面內[3)的交點即為測點。將矩形或方形煙道斷面分成一定數量的等面積小塊,各塊中心即為測點。
1.2.2無組織廢氣監測點設置
合成樹脂、硫酸、燒堿、聚氯乙烯、石油化學、電池等行業在企業邊界設點;電子玻璃、平板玻璃、煤炭行業在上風向設參照點,下風向設監控點測顆粒物,在周界外濃度最高點測鉛、碑;煉焦行業在廠界和焦爐頂同時設點監測;水泥行業在廠界外 20m 處上風向設對照點,下風向設監控點測顆粒物,在下風向廠界外 10m 內濃度最高點測氨;城鎮污水處理廠在廠界或防護帶邊緣的濃度最高點測氨、硫化氫、臭氣濃度,在廠區甲烷體積濃度最高處測甲烷;工業爐窯、鋼鐵燒結球團、煉鋼、煉鐵、軋鋼行業在廠區內廠房外設點;玻璃、電石、鑄造、揮發性有機物行業同時在企業邊界和廠區內廠房外設點;一般臭氣濃度監測在下風向廠界外 10m 內設3個點;1997年1月1日起設立的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一1996),所有項目均在周界外濃度最高點設點。
1.2.3采樣
查看監測孔處監控視頻,判斷監測報告載明的監測時間段內采樣真實性、采樣過程規范性和完整性。有組織廢氣監測時,顆粒物及含顆粒態的其他污染物實行等速采樣,按要求更換濾筒(濾膜)、吸收液,低濃度顆粒物采全程序空白樣。定電位電解法、非分散紅外吸收法、便攜式紫外吸收法現場測定固定源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時,取 5~15min 數據的平均值作為一次測定值,測定前后分別檢測零氣、標氣,其示值誤差、系統偏差應達到要求,定期開展零點漂移、量程漂移檢查。定電位電解法測二氧化硫時,應開展一氧化碳抗干擾試驗,非分散紅外吸收法測氮氧化物時,每半年測定二氧化氮轉換效率。
1.2.4 監測頻次及時間
鍋爐煙塵測試中,每個斷面不少于3次,每個測點不少于 3min ,每臺鍋爐測定時累計采氣體積不少于 1m3 ,取3次采樣平均值。焦爐爐頂監測中,顆粒物、苯并芘、苯可溶物每天采樣3次,每次連續采樣 4h P硫化氫、氨每天采樣3次,每次連續采樣 30min 。城鎮污水處理廠無組織廢氣監測中,每 2h 采樣一次,共采集4次,取最大值。惡臭監測中,連續有組織排放源采樣不少于3次,取最大值;生產周期在 8h 以內,間隔不小于 2h ,生產周期大于 8h ,間隔不小于 4h 間歇有組織排放源在濃度最高時采樣,不小于3次,取最大值;連續無組織排放源每2h采一次,共采4次,取最大值;間歇無組織排放源在濃度最高時采樣,不少于3次,取最大值。有組織廢氣監測中,《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2007)要求連續1h采樣,獲取平均值,或在1h內以等時間間隔采集 3~ 4個樣品,計算平均值;《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要求連續1h采樣,或在1h內等時間間隔采集4個樣品,計算平均值。無組織廢氣監測中,實行連續1h采樣,或1h內等時間間隔采集4個樣品,計算平均值。其間,選擇盡可能高的生產負荷及不利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條件進行監測。
1.2.5實驗室分析測試,出具監測報告
執行各項目分析方法規定的全程序空白、實驗室空白、校準曲線相關系數、斜率、平行樣、加標樣、有證標準樣品/標準物質測定、恒重、標準濾膜等質控措施。在資質認定的項目及方法范圍內開展監測工作,報告信息完整,格式相對固定,授權簽字人簽發監測報告。按照相應排放標準規定的過量空氣系數、基準含氧量、基準排風量和單位產品基準排氣量,正確計算污染物折算排放濃度。
1.3 信息公開情況
監測工作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公開所有點位、所有項目監測結果,公開結果與監測報告一致。
2 存在的問題
2.1排污許可證載明信息及方案與標準規范不一致排污許可證載明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與企業
應執行的排放標準不一致,監測方法、監測頻次、無組織廢氣監測點錯誤。已更換新排污許可證,仍按舊排污許可證及監測方案開展自行監測工作。
2.2自行監測開展不規范
2.2.1監測點位錯誤,采樣不規范
有組織廢氣監測斷面不滿足“下6上3至少1.5”的要求,隨意減少監測點數量;部分行業未在生產車間外設置無組織廢氣監控點;城鎮污水處理廠甲烷監測點未設在廠區甲烷體積濃度最高處而設在廠界。查看監測孔處監控視頻,在監測報告載明的監測時間段內未開展現場監測,現場操作不規范,沒有更換濾筒(濾膜)、吸收液等動作,監測點數量小于規范要求。有組織廢氣顆粒物及含顆粒態污染物未實行等速采樣,低濃度顆粒物監測未采全程序空白樣,樣品增重、采樣體積不滿足要求。無組織廢氣監測未采全程序空白樣。
2.2.2監測時間及頻次不足,實驗室質控措施不到位,監測報告不規范
鍋爐煙塵測試時,累積采氣體積小于 1m3 ;無組織廢氣監測未選擇不利污染物擴散稀釋的條件;廢氣采樣間隔、頻次和時間不滿足要求;定電位電解法、非分散紅外吸收法、便攜式紫外吸收法測固定污染源廢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未定期開展零點漂移、量程漂移檢查,非分散紅外吸收法測氮氧化物,超過半年未測定二氧化氮轉換效率。分析過程中,質控措施不健全,未測定空白樣、平行樣、加標樣或有證標樣。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校準曲線斜率、空白超范圍,稱量總懸浮微粒、可吸入顆粒物的濾膜時沒有同步稱量標準濾膜。超越資質認定項目及方法范圍,出具監測報告;非授權簽字人簽發監測報告;未按排放標準要求,計算污染物折算排放濃度。
2.3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完整且不一致
未在監測工作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公開所有點位、所有項目監測結果,公開時限不同程度超期。公開結果與監測報告不一致。
3應對措施
3.1及時申請換發新排污許可證及變更自行監測方案
排污單位及時向生態環境部門申請換發排污許可證,及時變更自行監測方案并備案,按新排污許可證載明的自行監測信息、變更后的自行監測方案開展
自行監測工作。
3.2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
承擔自行監測任務的監測機構具有未開展實際監測工作而出具監測報告,超范圍出具監測報告,采樣、監測過程出現嚴重錯誤等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及其他環境監測違法違規行為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予嚴厲處罰,分別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3.3 加強學習培訓
排污單位、承擔自行監測任務的監測機構采取自行組織、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強對相關環保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的學習,增強環保意識,充分認識自行監測的重大意義,嚴格按標準、規范要求完成布點、采樣、實驗室分析測試各環節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出具高質量的監測報告,還可派人參加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的自行監測檢查,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積極支持環境決策和管理。
3.4加強宣傳教育
通過自行監測檢查并公布檢查結果,宣傳自行監測工作開展較好的排污單位及監測機構,同時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并及時公開處罰結果,促進監測機構優勝劣汰,實現自行監測市場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4結論
自行監測檢查是提高自行監測數據質量,支撐排污許可證后監管的有效手段。基于常規廢氣手工監測,本文系統研究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檢查體系的主要內容及問題,并結合實際工作,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可用于指導自行監測檢查工作。
參考文獻
1莊思源,呂曉君,劉健,等.構建以污染源自動監控為基礎的非現場執法體系的建議[J].環境影響評價,2024(4):19-23.
2 朱黃強,于聰聰,董曉倩.空氣與廢氣監測的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探析[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3(4):179-181.
3 葉龍偉.基于重量法的煙氣顆粒物濃度在線監測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設計[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