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水生態環境;精準治污;治理成效;優化策略;利川市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266-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78
Effectivenes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Precise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chuan City
ZHENG Juan’,LIU Yan',OUChangyong',DENG Zhao2 (1.HubeiRuilongEngineeringTechnologyCo.,Ltd.;2.HubeiPrecisionHeng TestingCo.,Ltd.,Enshi445o,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workinLichuancityhasachievedsignificantresults,but there is stillroom foroptimization inbreaking through urbanandrural pollution non-point sources,controlling drinking waterenvironmentalrisks,andimproving waterenvironmentquality.Currently,Lichuancityurgentlyneeds toimprove the work planforsourcepollution management,strengthen technical supportfor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lyoptimize specificstrategies for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andpromote theconstruction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 new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aterologicalenvronment;preciseplutioncontrol;goverancefectivenessoptizationstrategy;Lichuancity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的最西部,地處巫山與武陵山北上余支的交匯地帶,是清江、郁江的發源地,河流眾多。目前,利川市擁有323條長度超過 2km 的河流以及78條長度超過 5km 的河流,其中38條河流的流域面積大于 50km2 ,水生態環境的多樣性也位居全國前列。進入“十四五”時期以來,利川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在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急需在整合現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剖析治理問題,科學制定未來全市水生態環境精準治污的系統策略,以期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接近 5000m3 ,這一數值超過全國人均占有量。盡管如此,從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來看,利川市存在顯著的季節性缺水問題,主要體現為秋冬季河流干涸,水資源供應無法充分滿足居民生活及工農業用水需求。近年來,利川市積極采取創建縣域節水型社會等措施,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1.2整體水質保持優良
1利川市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果
利川市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2022年多個地表水考核斷面的水質達到或優于Ⅱ類標準,其中楊營(南坪)斷面水質為I類,雪照河斷面、清水湖渡口斷面、長灘斷面、長順鄉斷面和利川西門斷面水質均為Ⅱ類。2023年,各監測斷面水質也基本達到Ⅱ類標準。此外,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全面達標,確保城鎮居民的整體飲水安全。
1.1水資源總量豐富
利川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41.08億 m3
1.3水生態治理成效突出
利川市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特征使其成為多種水生生物的棲息地,也造就該市獨特的水生態系統。近年來,利川市高度重視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工作,深入實施系統生態治水策略,并以清江、郁江源頭的規劃與建設為核心,著力加強區域防洪安全、河流生態功能提升、水環境治理改善等方面的工作,還通過河岸加固、堵塞清理、污水治理、環境整治等措施推動小溪河等河道的整治,有效改善河道等水生態環境。
2利川市水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
從產業類型及污染負荷角度分析,利川市主要受粉塵、氮氧化物、煙塵、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
硫等大氣污染物,以及氨氮、化學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總磷等水污染物影響。
2.1水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根據《湖北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利川市新增4個考核斷面,并對水質動態監測提出嚴格的標準控制方案。目前,利川市地表水考核斷面為清江(西門、七要口)、郁江(長順)、長灘河(楊營、清水湖渡口)、磨刀溪(長灘),由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恩施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每月監測1次。2023年,清江總體水質良好[1],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Ⅱ類標準,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 100% ,其中原本污染較為嚴重的七要口斷面水質與往年同期相比有顯著提升,如表1所示。
郁江、長灘河、磨刀溪總體水質良好,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Ⅱ類標準,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 100% ,水質與往年同期相比無明顯變化。由此可見,在清江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果的同時,其他水體區域的系統性治理并未得到充分重視,資源投放和日常管理仍存在一定的缺位,現存的城鄉水污染問題并未得到積極處置,導致相應區域的水環境質量相較往年未得到顯著提升,相應區域的水體監管和后期治理任務仍相對艱巨。
2.2農業面源污染不容忽視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利川市地表水監測斷面指標基本達標,但是受融枯期影響,枯水階段的清江七要口水質較差,季節性河流的劇烈水位變化和生態流量缺失使得城區段水質保障遭受較大壓力,難以全年各月穩定達標。當前,利川市水生態環境污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農業面源的畜禽養殖廢水、農田尾水和農村污水等亂排放引致的水源污染。這一污染也成為當前利川市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核心難題,治理難度較大。二是城市生活和產業排污引致的氨氮、總磷污染,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利川市內的黑臭水體問題長期未得到根治。這一污染面源范圍較小,行政管理可控性較強,治理難度較小。
從治理難度小的城市面源污染來看,2022—2023年環境統計數據顯示,利川市城區污水管網改造使其污水覆蓋范圍及收集率提高,污水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導致污水收集量的增加及進水濃度的升高,COD、氨氮、總氮排放量相應增加。隨著相關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污染總量有望逐步下降。2021一2023年,利川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如表2所示。
其中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為 7076400hm2 ,占比為94.70% 。調研顯示,利川市畜禽養殖廢棄物生產的有機肥用于農業生產的比例較低,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使得農業生產的氮磷等污染物通過地表徑流匯入水體,導致農田徑流氨氮和總磷的入河量成為除城鎮生活直排、畜禽養殖之外的重要污染物來源。2022一2023年,利川市化肥、地膜和農藥使用量如表3所示。
2.3飲用水環境風險防控有待加強
近年來,利川市在飲用水保護方面取得重要的治理進步,但是仍有部分飲用水水源地未按照要求設置界碑、交通警示牌和宣傳牌等,也存在已損壞的防隔離防護網未及時修復、部分水源保護區環境治理不徹底和水源地周邊垂釣問題頻發等問題。行政管理中的權責不清、管理邊界失當和從業人員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等也限制各鄉鎮和農村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開展。
3進一步優化利川市水生態環境精準治污管理的策略
3.1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綜合提升水環境精準治污的管理成效
為針對性解決水環境問題,結合利川市水環境污染精準治理需求,建議利川市政府以整體性治理的思維搭建數字設備覆蓋的大數據平臺,爭取實現一張地圖看懂全域水系、聯圖實時監管和智慧治水聯合執法[2]。同時,推廣水行政主管部門與流域管理機構、河長制成員單位等協同合作的多維參與工作機制,全域提升管理人員的數字技術素養,以突破技術管理屏障。此外,用好衛星遙感、無人機、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在有限的資源和信息空間下實現高效的動態污染指標監測、面源污染薄弱環節管理和季節性污染特征定向施策。
3.2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嚴格控制各類面源污染指標
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利川市政府應牽頭嚴控面源污染的各類指標,尤其應注重多監測點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監測與責任倒查等。同時,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加快農村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步推動水源涵養工程建設、農田徑流面源水污染治理,在做好宣傳、警示和監控工作的同時,盡快健全流域空間管控體系。
此外,為預防城市面源污染問題的暴露和擴大,利川市政府應牽頭做好防患于未然的管理工作。具體到實施層面,城市面源污染的治理重點在于加快實施城鎮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推動支線管網和出戶管的連接建設;全面推行工業聚集區企業廢水、水污染物納管總量雙控制度,推動利川市新建園區中水回用系統、污水收集網絡建設,在園區污水處理廠投產后,新建中水回用系統。
3.3加強飲用水環境風險防控
利川市應在所有集中式水源地設置界碑(明確保護范圍)、警示牌(標注禁止行為)、宣傳牌(普及法律知識),參考《湖北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要求,確保標識清晰、耐久。引入電子圍欄與視頻監控系統,對破壞防護設施行為自動報警。編制《水源地保護權責手冊》,明確水利、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及鄉鎮政府的職責邊界,如利川市水利局負責水量調配,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利川市分局負責水質監測。將水源地劃分為若干網格,配備專職巡查員,實行“一格一員”責任制。同時,為基層執法隊伍配備便攜式水質檢測儀、無人機等設備,提高取證效率。
4結論
近年來,利川市綜合盤活豐富的水資源并保持整體優良的水質條件,在精準治理污染和提升生態效益等層面取得重要的水生態治理成效。但是,針對城鄉污染面源問題持續、飲用水環境風險防控難度加大、水環境改善需求增長等現實問題,利川市仍需要盡快完善源頭污染管理工作方案,強化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技術支撐,優化當前生態環境治理的具體策略,切實推動生態利川建設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袁玉頂.清江流域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建議[J].今日科苑,2023(1):32-41.
2吳豐昌.我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成效、科技支撐與展望[J].水利發展研究,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