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俯下身,湊近一道道焊縫,指尖輕輕摩挲著金屬表面,那專注的神情,恰似一位鑒賞家在細細品鑒一件稀世藝術品。他的目光銳利如鷹,在焊縫的每一處細節上停留片刻,便可從他的表情上得知焊活兒是否完美……他就是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潞安化機”)的劉文唐,被同行們尊稱為“鐵裁縫”的焊接大師。
在劉文唐眼中,每一道焊縫都是焊工技藝的見證,容不得有半點瑕疵。他常說:“焊縫就是焊工的名片。”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完美主義,讓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在鋼鐵上綻放出獨特的美感。
“緊車工、慢鉗工、不緊不慢是銑工、受苦受累是焊工”。這句行業中的老話,道出了電焊工最真實的艱辛底色,悶熱不透氣的厚重勞保服是焊工四季不變的盔甲,刺眼的弧光、飛濺的火星如影隨形。這就是焊工日復一日必須面對的日常。
在劉文唐當學徒的歲月里,全身上下被火花燙傷是常有的事情,然而灼痛未曾燒熔他的決心,反淬煉出了鋼鐵般的意志。起初,為了練就過硬本領,劉文唐白天在焊槍與鋼鐵間躬身磨煉,深夜埋頭于圖紙符號與工藝標準的海洋。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文唐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便成為了山西焊接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更是在24歲時就榮獲了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回憶過往,劉文唐道:“在內蒙古豐鎮發電廠600MW工程的施工中,遇到了T/P91這種難啃的硬骨頭。它在離地面與墻面90度夾角的逼仄空間里排列著,焊工需要蜷縮著身體,將手臂反折到極限角度進行作業。更棘手的是,部分管段完全處于視覺盲區,必須依靠鏡面反射成像技術,在看著鏡中倒影的扭曲狀態下完成精密焊接。”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劉文唐巧妙利用鏡面反射,精準調整焊接角度,憑借多年經驗,他成功克服了視覺盲區的難題,確保每一道焊縫都達到焊接工藝標準。最終,T/P91管道焊接任務圓滿完成,劉文唐的精湛技藝再次贏得了同行們的敬佩。
憑著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劉文唐對焊接質量始終保持著近乎苛刻的標準。每當談及焊接工作,他的眼中總會閃爍著執著的光芒。劉文唐說:“對我們焊工來說,焊條就是命根子,焊縫質量就是臉面。我寧可多流十斤汗,也絕不允許出現一道虛焊,要做就要做到極致。”

“能參與晉華爐的焊接工藝評定工作,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事。”談起這項工作,劉文唐自豪地說。
據了解,晉華爐制造過程中面臨諸多焊接難題,水冷壁和輻射廢鍋的異型管與直管段需要逐根組對焊接,由于相鄰管間距過小,導致管對接環縫的焊接空間極為有限。更棘手的是,這些焊縫背面還需要進行充氬保護,使得焊接操作難度倍增,質量管控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異型管與直管段焊接的技術挑戰,劉文唐以創新思維攻克難題。通過左右手交替焊接技術提升操作精準度,結合鏡面反射觀察實現焊接的過程全方位監控,配合背面充氬保護工藝確保焊接質量,同時優化焊接參數形成完整工藝方案。經過系統性試驗驗證,最終實現了99.9%的一次焊接合格率,這項突破性成果已成功應用于“晉華爐”核心部件的標準化生產流程。
從化工裝備的核心材料焊接工藝評定攻關,到不銹鋼筒體縱環縫雙槍氬弧焊技術突破;從復合板高效堆焊工藝革新,到異種鋼焊接裂紋的“馴服”,劉文唐累計為潞安化機攻克焊接技術難題百余項,完成關鍵工藝性能評定300余項,創造價值逾千萬元。
在劉文唐身上,像這樣攻堅克難的工作數不勝數,他先后為潞安化機突破和解決了20多項技術創新課題,為生產一線員工解決了百余個焊接難題,為該公司作了500多項工藝性能評定,創造利潤超過千萬元,極大地助力了潞安化機的技術創新應用。


在劉文唐技能大師工作室中,陳列著一張張象征其卓越成就的榮譽獎狀,三晉技術能手、高級技師等,這些獎狀就猶如一面面閃閃發光的勛章,無聲地訴說著劉文唐的奮斗歷程。每一張證書的背后,都凝結著他無數個日夜的鉆研與實踐,是汗水與智慧共同鑄就的里程碑。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劉文唐將這些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承下來,他教藝亦教心,從最基礎的焊接知識入手,到親身示范手把手傳授,更珍視年輕焊工思維活躍的創新火花。“不教條、不搞一言堂”,他獨特的教學催生了集體智慧的繁花。在270多期焊工培訓上,2500余名學員承其薪火,其中不乏業務脊梁、行業尖兵,使這間工作室不僅成為榮譽的殿堂,更化作了培育新時代工匠的搖籃。
青年焊工趙亞坤,昔日的學員,今日的“山西省優秀共青團員”,在晉華爐分廠帶領團隊已練出一手驚艷的“魚鱗焊”,焊接質量竟達一次性交檢百分之百合格。青藍相續,其焰灼灼,正是對劉文唐匠心傳承最有力的致敬。
從昔日手藝生疏的學徒,到執掌國器焊接工藝的“鐵裁縫”;從百分之一的合格率困局,到999‰的技藝巔峰;從一身絕技孤光自照,到千余弟子星火燎原,這便是劉文唐的匠者征程。
如今,劉文唐正以焊槍為筆、以鋼焰為墨,在晉華爐的厚重爐壁、在企業創新的宏闊圖景、在無數青年焊工明亮的眼眸里,深深鐫刻下“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的鋼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