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日前印發通知,決定于2026年開展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農業普查條例》規定,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逢6的年份為普查年度。2026年,我國將開展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開展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自2016年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此次農業普查將全面摸清新時代我國“三農\"家底,客觀反映農業發展新情況、鄉村建設新面貌、農民生活新變化、農村改革新成效,對于科學制定\"三農\"政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普查的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個人和單位:農村住戶,包括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戶和其他住戶;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普查的行業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這次普查主要調查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農業生產條件,主要包括農業從業人員、土地利用和流轉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二是糧食和大食物生產情況,主要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肉蛋奶等畜產品,林產品、水產品等;三是農業新質生產力情況,主要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等;四是鄉村發展基本情況,主要包括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治理等;五是農村居民生活情況,主要包括農戶家庭情況、生活質量等。
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堅持依法普查、科學普查、為民普查,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創新,與前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相比,既有延承,也有創新。一是普查內容與時俱進。這次普查在摸清\"三農\"家底的基礎上,對多元化食物供給、農業新質生產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新情況進行調查,將全面反映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二是普查方法科學高效。這次普查采取全面普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長表與短表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將有力提高普查工作質效,減輕基層工作負擔。三是普查手段數字賦能。這次普查將加強現代化調查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普查數智化水平。四是普查數據共治共享。這次普查將廣泛應用行政記錄,加強普查資料開發利用,打造農業普查數據“一張圖”,促進普查成果的廣泛應用和共享。
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涉及范圍廣、調查對象多、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為加強對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國務院設立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同志任組長,統計、發改、財政、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全國農業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統計局,負責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認真做好普查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工作。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組織本地區的普查實施工作。此次普查將充分發揮縣、鄉、村的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認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