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情回顧
1968年,一位作家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療養,機緣巧合下,飯店主人穆斯塔法向他講述了自己年輕時在這里當門童的經歷。那時的飯店經理名叫古斯塔夫,他風度翩翩、精明能干,在他的管理下,布達佩斯大飯店成為當時第一流的度假勝地。然而,隨著與古斯塔夫有密切關系的貴婦人D夫人的離世,他卷入了與D夫人的兒子德米特里爭奪巨額遺產的紛爭,被誣陷為殺害D夫人的兇手,不得不踏上躲避警察追捕并找尋遺囑真相的道路。他和穆斯塔法在動蕩的時局中經歷了一系列滑稽離奇的事件。
影片多棱鏡 人性的微光
《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一部令人難忘的電影,它以獨特的美學風格與敘事結構,呈現了一幅舊世界崩塌前夕的社會圖景。影片中這座矗立于 歐洲腹地的奢華飯店,不僅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歐洲世界的縮影,更是一面映照幽微 人性的明鏡。
影片中,飯店經理古斯塔夫在動蕩時局中近乎偏執地堅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與老派的優雅。他悉心栽培門童穆斯塔法,二者的關系超越了普通的師徒關系,成為精神傳承的隱喻。盡管古斯塔夫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但他繼承了歐洲傳統的紳士精神,即使被誣陷入獄,仍然保持著體面和優雅。他在獄中待人友善,與同室的獄友分享自己的蛋糕,給其他獄友送餐時也禮貌周到,這些行為讓他得到了獄友的信任和幫助,最終成功越獄。古斯塔夫近乎荒誕的對于美德的堅守,展現出極端環境下仍瑩瑩閃爍的人性微光。影片中的越獄情節極具幽默色彩:越獄工具被藏在造型精美的蛋糕中,讓獄警不忍心將其切開檢查,從而被成功送進監獄,精致和暴力形成極致反差;而當古斯塔夫在獄友的幫助下成功逃脫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向這些有著黑幫氣息的罪犯們行吻手禮。在逃亡途中,古斯塔夫和穆斯塔法得到了十字鑰匙結社的秘密庇護,展現出極權主義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溫情,這個神秘組織象征的是人們在納粹迫害下結成的地下互助社團。在被殺手逼上懸崖命懸一線時,古斯塔夫卻吟誦起詩歌,這時,文字的力量或者說文明的火花成了對抗野蠻的精神武器
然而,當觀眾津津有味地看著古斯塔夫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時,卻沒料到在這童話般故事的末尾,整部電影的色調由糖果色變為黑白。在前往盧茨的路上,古斯塔夫與穆斯塔法乘坐的火車被邊境士兵攔截,士兵想要帶走作為移民的穆斯塔法。為了保護穆斯塔法,古斯塔夫主動與士兵交涉,試圖用禮節和道理打動對方。但這一次,他那仿佛有魔力的語言卻沒有生效,極權主義的暴力終究擊潰了舊式的優雅,古斯塔夫成了戰爭的犧牲品。也正是在這一情節中,電影褪下了先前嬉笑怒罵的幽默,悄然流露出憂傷。
影片展現了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微光。古斯塔夫以文明優雅對抗野蠻粗暴,穆斯塔法以自始至終的忠誠對待亦師亦友的古斯塔夫,十字鑰匙結社以隱秘的團結抵抗極權…正如影片中那句最經典的臺詞:“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些許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
歐洲文明衰落的寓言
導演韋斯·安德森在電影中以對稱構圖、高飽和度的色彩、扁平化的畫面等方式創造出獨特的視覺風格,使得影片處處顯出一種可愛與荒誕并存的失真感。的確,寫實并非這部電影的重心,寫意才是。影片如同一則講述歐洲文明衰落過程的寓言,仔細看來,無處不是象征和隱喻
布達佩斯大飯店無疑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歐洲世界的縮影。在古斯塔夫經營時期,大飯店金碧輝煌、門庭若市,往來者非富即貴。而古斯塔夫本人似乎也和這座童話般的美麗建筑一樣,只存在于現實與幻想的邊界地帶。正如影片中穆斯塔法所說,一戰前的歐洲世界早已消失,古斯塔夫竭力維持的,不過是那個“美好時代”的幻象。布達佩斯大飯店,就像是已經遲暮的歐洲文明灑下的最后一抹余暉。這抹余暉最終也將逝去,就像電影尾段糖果般的色彩被冷峻與壓抑的黑白色取代。當戰爭打響,布達佩斯大飯店懸掛上了暗喻納粹的雙乙字旗,反派德米特里攜槍闖入,撕破了表面的優雅與秩序,宣告野蠻與權力的登場。而多年之后,就連納粹也已成為歷史的一頁。泡在洗浴室漸涼的水中,穆斯塔法微微一笑:“我唯愛這堆迷人的廢墟。”導演借他之口,表達了對已逝世界的緬懷。
回望歷史,一戰前的歐洲是一塊文化氣息馥郁的土地,文學昌盛,藝術繁榮,人文主義精神高度發達。然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蹂,歐洲的文化與精神迅速衰落,人們的心靈日漸貧瘠。當昨日的世界已然崩塌,人類該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韋斯·安德森在這部影片中給出了一個充滿溫情的答案:傳承。當布達佩斯大飯店已不再盈利,穆斯塔法卻堅決保留它,前來療養的作家又將這段往事撰寫成文,這才有了影片開頭少女拿著書來瞻仰遺跡的一幕。影片在探討歐洲文明衰落的同時,也在提醒著人們:文明如此脆弱,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守護。
電影知識角
多層嵌套的敘事結構
電影的敘事結構主要分為線性敘事、非線性敘事和反線性敘事三類,《布達佩斯大飯店》所采用的嵌套式結構正是非線性敘事中的一種。它通過在主要故事中嵌入一個或多個次級故事,形成多層的故事結構,因此又被稱為“套娃結構”。
在這部影片中,一共有三層敘事。第一層,少女通過閱讀進入作家筆下的敘事時空;第二層,作家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療養,記錄下飯店主人穆斯塔法的講述;第三層才是以古斯塔夫為主人公的故事。當然,倘若再細思,其實整部電影本身也是一層敘事,是導演在向觀眾講述故事。這樣的敘事策略有效地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暗合了“文化傳承”的主題,也通過不同主體的講述讓觀眾思考記憶與歷史的復雜性。
經典臺詞
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些許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
那個世界早在他步入之前就已經逝去了,但是毫無疑問,他用超凡的魅力維持了這種假象。
人們恐懼無法得到所想,只要最為可怕、不討人喜愛的人被愛,他們便會像花兒般綻放。
(編輯:汪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