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03
煙草靶斑病是由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在煙草的全生育期均可發生[1-2]。病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侵染烤煙葉片,形成不規則的壞死病斑,病斑直徑約 5cm ,深褐色,具有輪紋狀結構,部分病斑中心部分還會穿孔、脫落,如同被射穿的箭靶,因此該病得名“靶斑病”[3-4]。湖北省秭歸縣是宜昌烤煙的產區之一,煙草靶斑病連年發生,嚴重影響了秭歸縣煙草的產量與品質。煙草靶斑病是宜昌烤煙種植中的重要葉部病害之一,烤煙是收獲葉片為主的經濟作物,該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烤煙的產量與品質。
井岡霉素是一種微生物源抗生素,生物安全性高,在多種作物病害防治中也有所應用[5-;噻呋酰胺是噻唑酰胺類殺菌劑,是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劑,通過抑制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環的琥珀酸脫氫酶形成來實現對病原菌生長的抑制,具有強內吸傳導性和長持效性[;兩種農藥在水稻紋枯病(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煙草靶斑病的防控中也有所應用[8-10]。波爾多液、多菌靈等作為常用殺菌劑已廣泛應用在多種作物的真菌病害防治中[11-13]。目前,化學防治仍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但長期大量使用存在殘留物超標、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找到安全高效的藥劑能在降低污染的同時提升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為推動烤煙種植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楊林橋鎮,煙區平均海拔 1200m ,地形為山區,土壤類型為砂壤土,試驗地為煙草靶斑病連年發生的田塊。
1.2試驗材料
烤煙品種為云煙87,由提供。
供試藥劑: 8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瑞邦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山東中農聯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井岡霉素水劑(江蘇立邦化工有限公司)[14]。
1.3試驗設計
選取坡度變化小、光照均勻且煙草靶斑病連年發生的田塊,隨機劃分小區,單個小區面積 666.67m2 每個小區分別采用 8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70g 、 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 160g ,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20mL 、 10% 井岡霉素水劑 60mL 噴施處理,煙苗移栽后45d噴施第1次,移栽后60d噴施第2次;清水作為對照,并在不同田塊重復3次。各處理的生產管理按照當地煙葉生產技術統一標準進行。
1.4病害調查
采用五點取樣法調查煙草靶斑病發生情況,每個小區共調查約60株煙草,煙株去除腳葉后每株保留9~12片葉,自下而上分別調查每片葉片的發病情況,計算發病率、病情指數及不同藥劑處理組的防治效果。
靶斑病病斑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 1% 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 1%~10%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 11%~30%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 31%~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 50% 以上。
病葉率計算公式為

式中: Y 為病葉率; ni 為各級病葉數; N 為調查總葉數。
病情指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 I 為病情指數; si 為相應級數值; S 為最高級值。
相對防治效果計算公式為

式中: E 為相對防治效果; ICK 為對照區病情指數;IPK 為處理區病情指數。
1.5數據處理
使用Excel2010整理數據,SPSS19.0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plt;0.05 )。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藥劑處理組煙草靶斑病發生情況
由表1可知,處理組調查的葉片中,未出現7級及以上的病葉,表明4種藥劑對煙草靶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對照組平均病葉率達到39.60% ,病情指數為9.60,顯著高于各處理組。其中,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處理組平均病葉率最低,僅8.65% ,病情指數為1.66; 10% 井岡霉素水劑處理組的平均病葉率為 13.82% ,病情指數為2.74; 8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 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處理組病葉率分別為 18.47% 和 24.32% ,病情指數分別為3.81和5.62。不同藥劑處理組的煙草靶斑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低于對照組,表明4種藥劑均對煙草靶斑病具有防治效果。
2.2不同藥劑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不同藥劑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其中,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的防治效果最佳,達 82.69% ,顯著高于其他3種藥劑處理; 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最弱,為 41.39% 。4種藥劑處理均能防治煙草靶斑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煙草免受靶斑病危害、提高產量。


3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處理組煙草靶斑病發病率最低,且4種藥劑處理均顯著降低了煙草靶斑病發病率。其中,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顯著高于其他3種藥劑處理,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防治效果最弱。
波爾多液為保護性殺菌劑,多菌靈是一種主要用于真菌性病害防治的廣譜性殺菌劑,在實際田間應用中,前期可以噴施多菌靈和波爾多液用于多種真菌病害的預防。同時,做好煙田的田間管理,及時清理底腳葉和田間雜草,增強煙田的通風能力,避免煙田處于長期的高溫高濕環境中,為病害發生提供適宜的環境;在種植過程中應及時觀察田間發病情況并清除發病葉片,減少再侵染的發生,將病原控制在較小范圍內,避免更大的損失。結合試驗結果,在煙草靶斑病發生初早期,及時對發病區域、田塊噴施 20% 噻呋酰胺懸浮劑或 10% 井岡霉素水劑,避免煙草靶斑病在煙田蔓延,噴施藥劑后,對發病田塊做好巡查,根據情況適時進行第2次噴施。
參考文獻:
of validamycin in controlling Fusarium head blight caused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inhibition of DON biosynthesis and induction of host resistance[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18,153:152-160.
[7] AVENOT H F,MICHAILIDES T J.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to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ing (SDHI) fungicides in phytopathogenic fungi[J].Crop Protection,2010,29(7):643-651.
[8] 馬欣,寇寶石,李繼博,等.新農藥 8% 井岡霉素 可溶液劑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 科學,2022,50(11):133-134.
[9] 田亮,郭勁,張旭飛,等.不同藥劑對煙草赤星 病和靶斑病的防控效果[J].農技服務,2022,39(5): 50-53.
[10]LEROUX P,WALKER A S.Activity of fungicides and modulators of membrane drug transporters in field strains of Botrytis cinerea displaying multidrug resista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3,135(4):683-693.
[11]周浩,謝松華,楊凌峰 .40% 氟環·多菌靈SC 防治水稻紋枯病效果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科 技,2020(6):132-133.
[12]KUMAR V,LAL A A.Efect of selected botanicals and carbendazim on alternaria blight disease (Alternaria brassicae) of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J]. Asian 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e,2024,17(4): 518-523.
[13]WAHYUNI W S,NURCAHYANTI S D,NURHAYATI N. The effectivity of bordeaux and california slurries to control wet diplodia disease on citrus siem variety[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3,1168(1):012022.
[14]李再明,楊學紅,王廟昌,等.9種防治煙草靶斑病 的藥劑篩選試驗[J].云南農業科技,2022(2):13-15. (責仟編輯:張春雨)
[1] 羅玲,李偉,陳錦,等.煙草靶斑病發生規律及 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23(10): 103-106.
[2] 龍秋,劉焰,彭五星,等.湖北省宣恩縣煙草靶斑 病流行規律及防治措施[J].中南農業科技,2023, 44(7):238-240.
[3] 湯佳萸,桑維鈞,張得平,等.廣西煙草靶斑病 病原菌鑒定與防效試驗[J].江蘇農業科學,2024, 52(24):127-132.
[4] MERCADOCRDENASG,GALVNM,BARRERAV, et al.First report of target spot of tobacco caused byRhizoctonia solani AG-2.1[J].Plant disease,2012, 96(3):456.
[5] 徐利劍,趙維,曹聰,等.井岡霉素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2):191-198.
[6] LIJ,DUANYB,BIAN CH,,etal.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