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山地光伏項自成為光伏發電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然而,山地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等特點,給光伏EPC(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項目的設計與施工帶來了諸多挑戰。有效的現場管理對于確保山地光伏EPC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項目質量和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1.山地光伏EPC項目設計要點
一是地形地貌分析。山地光伏EPC項目的設計和建設需要克服很多難點和特殊情況,包括需要充分考慮地形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等問題[1。地形地貌的相關踏勘數據,如山地光伏的場地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貌等信息對于山地光伏在施工實施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數據資料。對于山地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質條件復雜,在項目設計初期,利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如無人機測繪、激光雷達掃描等,獲取高精度的地形數據分析地形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因素,確定適合光伏組件安裝的區域,避免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的區域建設光伏電站。二是組件選型與布局優化。山地光伏組件的選擇是山地光伏
2.山地光伏EPC項目施工管理方法與理論
項目中的不可忽略的,優質的組件選型能夠保證山地光伏系統性能和減少長期維護成本。根據山地的光照條件、氣候特點和地形情況,選擇合適的光伏組件至關重要。對于光照資源豐富,但晝夜溫差大的山地地區,可選用具有較好溫度系數的組件。在布局方面,采用不規則的陣列布局,以適應山地的地形變化。充分利用山地的高差,采用分層、錯列等方式布置光伏組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發電效率。三是電氣與控制系統設計。光伏系統最為核心的環節是電氣系統的構建,電氣系統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并將電能輸送至電網,而山地光伏中的電氣設計又需要面臨很多新的要求,包括設備選擇、防雷接地等都需要結合山地的地形因素進行充分考量。山地光伏電站的電氣系統設計要充分考慮長距離輸電和分散布局的特點。合理規劃電纜路徑,減少電纜損耗。采用分布式逆變器,提高系統的發電效率和可靠性。四是靈活設計調整。山地光伏EPC項自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由于環境、天氣等因素會影響施工,加上山地地形的復雜性,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未預見的情況,為了應對這種復雜性需要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一是常用項目管理方法與理論引入。在山地光伏EPC項目施工管理中,引入成熟的項目管理方法和理論,如項目生命周期管理、掙值管理、風險管理等是提升項目執行效率和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項目生命周期管理將項目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明確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掙值管理通過對項目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進行綜合監控,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糾正措施。風險管理則對項目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降低風險對項目的影響。二是施工準備與資源調配。山地光伏電站的施工難度較大,為了確保施工順利進行,必須優化施工管理規劃,做好施工準備工作,如人員準備、設備準備、材料供應等。山地施工會面臨山地環境的復雜多變和不確定的安全風險。因此,需要對現場的施工人員開展安全培訓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同時,用于物資運輸的道路也是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其中包括對適合于山地環境的運輸設備選擇,選擇一些能夠適應山地環境的運輸設備,能夠保障在山地施工中運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2。山地光伏項目的材料供應要充分考慮運輸難度和時間成本,提前與供應商簽訂合同,確保材料的及時供應。
3.施工過程監控與調整
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到實時過程監控和調整。一是進度監控。要制定詳細的施工進度計劃,明確各階段的關鍵節點和里程碑。采用項目管理軟件對施工進度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進度偏差,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如增加施工人員、延長工作時間、優化施工工藝等。二是質量監控。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是確保項目實施的關鍵。其中,包括對電纜、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質控,通過嚴格的事前質量檢驗,能夠確保在施工過程中設備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同時,要加強在施工過程中對基礎施工、組件安裝、電氣連接等關鍵工序的質量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質量問題。三是安全監控。山地光伏項目施工環境復雜,安全風險高,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設備保障安全。同時,應構建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機制,確保隱患消除在早、在小。四是成本監控。對項目進行成本監控,發現有問題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合理控制變更費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4.協同與溝通管理
在山地光伏EPC項目中,協同與溝通管理是保障項自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項目團隊內部需構建高效的溝通機制,促使設計、施工、采購等部門打破信息壁壘,實現緊密協作。設計部門應與施工部門保持實時溝通,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問題;采購部門要精準對接施工需求,保障材料按時、足量供應。外部溝通同樣不容忽視,項目需積極與當地政府、社區、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互動關系。及時掌握當地政策法規及環保要求,順利辦理審批手續;與社區居民充分溝通,贏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與供應商達成長期穩定合作,確保材料設備的質量與供應穩定性。
5.風險管理與應對
在光伏項目施工中也會面臨許多管理風險,如分包商選擇、溝通與協調、合同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風險[3]。其中,在做好風險管理與應對是山地光伏EPC項自穩健推進的重要保障,要對項目潛在風險進行全面梳理,涵蓋自然風險(如暴雨、大風、雷擊等極端天氣)、技術風險(組件故障、電氣系統故障等)、經濟風險(成本超支、電價波動)和社會風險(政策變化、社區溝通)。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評估方法,準確判斷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并對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針對不同類型風險制定精準應對策略,面對自然風險,可加強防護設施建設、購買相關保險降低損失;對于技術風險,嚴格把控設備質量檢驗,定期維護設備,提升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在經濟風險應對上,優化成本管控體系,合理規劃資金使用;而社會風險則依靠加強與政府、社區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政策動態。
6.持續改進與學習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現代化山地光伏EPC項目對工程的施工規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標準的要求和施工規模的擴大,也給工程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4。持續改進與學習是提升山地光伏EPC項目管理水平的核心動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注重經驗總結,定期召開項目復盤會議,深入分析項目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形成可供后續項目借鑒的寶貴經驗。同時,鑒于光伏技術與項目管理理念的快速迭代,項目團隊成員需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通過組織內部培訓、參與外部交流活動等方式,拓寬知識視野,提升專業素養。此外,積極鼓勵團隊開展技術創新,探索適用于山地光伏EPC項目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以創新驅動項目施工效率與質量提升,有效降低項目成本,推動山地光伏EPC項目管理水平不斷邁向新臺階。
7.結束語
山地光伏EPC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現場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科學化的方案設計、高效的施工管理理論與方法應用、協同溝通機制的精細化構建、全流程風險管理體系的落地實施,及持續性的改進學習機制搭建,能夠有效應對山地光伏EPC項自面臨的各種挑戰,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管理經驗的不斷積累,山地光伏EPC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管理水平將不斷提高,為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銳。淺談山地光伏EPC項目設計與施工的現場管理[J].水電站設計,2024, 40(01):18-22+62.D0I:10.16671/j.cnki.cn51-1382/tv.2024.01.009.
[2]徐策、胡新余、李報春。山地光伏發電EPC總承包項自綜合設計與施工管理[J].安裝,2019,(03):59-62.
[3]熊亞軍。集中式山地光伏項目施工中EPC總承包方的風險管理策略[J].居業,2025,(03):217-219.
[4]張波。山地光伏電站項目施工階段管理優化研究[J].人民珠江,2022,43(S2):109-112.作者單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