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民間剪紙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重要分支,其造型方法沿襲和融合了原始藝術的稚拙與民間智慧的靈動,在造型演進和技藝傳承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造型審美與藝術魅力。渭北剪紙的造型邏輯既延續了新石器時代彩陶圖案的抽象思維,又在民間信仰與生活實踐中發展出符號化表達,展現了中國民間藝術“以形表意”的深層文化內涵。與人類早期藝術形態的造型方法一致,渭北剪紙造型的概括性體現出勞動人民質樸的藝術觀念和對事物本質深刻而獨特的理解。
對造型特征的平面捕捉
影,“其本意為影子;因擋住光線而投射的暗影”。影跟光線有關,卻是光線照射不到的那部分,所以影會讓人想到黑色。不受光的影還讓人想到平面形狀,我們可以把平面上形狀理解為投影。在中國古代影有時與“景”混用:二子乘舟,泛泛其景。(疏:“景,指舟影。”)古代影還做圖繪的佛像或人物肖像用:三有佛影,煥若真容,相好具足,儼然如在。這里的佛影即是佛像。故在中國古代影與造型活動密切相關:影身(畫像)、影圖(畫像)、影殿(寺廟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廟道觀供奉佛祖、尊師真影之處)、影神(指遺像、畫像)等。現代一直延續這一思路,并不斷超越以往指代而代表造型、圖像本身。古人用一個“影”字,既指被遮住光而形成的暗影,又指水中的倒影。而西文中暗影是影(英文shadow),倒影是“反射”(英文reflection)。因此,以西方的認知可能無法理解“影”在中國與造型藝術的聯系為何如此緊密,甚至超越造型方法和視覺呈現,深人到東方哲學的層面。
古代自不必說,現代藝術常將“剪影”用到各類藝術領域。在攝影中,剪影是光線直射景物時,在其背光面形成的暗調影像,其形邊界清晰似剪紙效果;用剪出來的影來描述逆光形成的造型,既形象又頗具想象力(圖1、圖2)。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用剪影比喻對事物輪廓或概況的描寫。剪影另一個解釋為按照人或物的輪廓剪紙成形。這種剪紙形式東西方都有,在我國民間這種“剪影”專剪人的頭像(圖3)??梢?,各類藝術不約而同地借用“投射”成“影”這種極具“概括性”的描寫方法塑造造型。
二、手中和心中的“剪影”
民間剪紙中有種專剪人物頭像的“剪影”,從平視的角度對一個人的側面特征進行藝術表現,相比從正面描寫更為便利和有獨到的地方。每個人的外輪廓均不相同,剪影僅從一個人的側面輪廓和形狀就可以概括出來前額、眉弓、鼻梁、唇和下頜的凹凸起伏,通過輪廓曲線和形狀比例關系的不同,準確刻畫人物細節特征。這種表現方法比正面的描寫要簡練、單純得多。皮影人物造型更加突出了這種表現手法的優勢,倒不是因為著意表現不同人物面部輪廓特征,而是皮影這種綜合藝術形式,通過人物造型、動作、戲曲唱詞和人物之間的對白,傳達戲曲故事中情節與交流關系等內容更為方便。同理的還有埃及壁畫中的人物造型,同樣選擇面部側面形象表現,與皮影不同的是,人物軀干部分選擇正面,下肢部分又用側面表現,因為在壁畫造型中軀干正面更容易表現上肢肢體動作,下肢側面更方便交代腳部特征和下肢動作(圖4)。而皮影表現身體的側面是因為人物四肢是分層、可活動的??梢姎v經時間磨礪廣泛傳承下來的造型藝術,必定根據造型載體的特點和特長選擇造型方法和表現手法。
這種不著重刻畫細節只表現造型輪廓的“影”狀圖形在傳統裝飾藝術中大量存在,青銅器上的紋樣,比如戰國時代的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眾多人物組成的舟師戰、徒卒戰、采桑、弋射、宴飲等畫面,由于造型細小,采用剪影輪廓圖形表現這些豐富的場面就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圖5)。而漢畫像石、畫像磚的造型就更與剪紙造型接近,畫像石雕刻形式常見減地平雕加陰線刻,與剪紙先剪出概括的人物、動物、植物造型,再刻畫內部細節的造型方式異曲同工,淺浮雕和透雕也同理??梢妱趧尤嗣裨陂L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了它,又熟練地運用著它,也是出于對裝飾藝術的理解。這種造型方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許多工藝美術造型中都有所反映。
為什么剪紙首先用剪影作為造型方法呢?民間剪紙作者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認識并體會到剪紙的特長以及局限性,探索出各種寶貴的經驗,并成功地運用到創作中。正如貢布里希所說:無論哪一個事物,他們都得從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現。比如紙的造型元素屬性是“面材”,用剪刀或刀作為工具,剪裁、切割出形狀,就形成了一個特定平面造型、概括形象、一個“影”。現在我們??吹矫耖g剪紙作者在創作時,輔以民間剪紙特有的“教材”即熏樣,依著薰樣的造型剪出新的剪紙。用筆大致勾出輪廓再下剪,剪出外部的輪廓,也就是形成了一個剪影,然后在內部刻畫形象細節。有時,創作者從一個細節入手,先剪出眉毛、眼晴和造型內部的裝飾,最后才剪出外輪廓,令人感嘆其高超的剪紙技藝。這種盲剪的手法在渭北剪紙中常見,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細節入手其造型方法都一樣,只是那個影已經在作者的心中了,是“心中之形”,與“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同理。
因此,要塑造出具體生動并能激發人的認識活動的具體形狀、生活圖景或人物“形象”,使其性格鮮明并傳達出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必然要運用形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造“影”的方法源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材料使然。紙這種面材屬性材料經過剪刀的加工必然形成特定形狀的“影”。由于避開了復雜的透視關系,形象輪廓特征更為明顯,剪出的平面造型避免了著色平涂,成為更具充實感的形狀。其二,環境使然。剪紙除了居室中裝飾的頂花、墻花等大型綜合紋樣組合形式之外,在實際生活中大量用于窗花、刺繡樣等,幅面不大,巴掌大小。北方氣候寒冷、風大,窗格密度較大,使得窗花幅面較小。與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同理,受物理尺寸和使用環境所限,對剪紙藝人捕捉物象特征和概括事物形象的能力要求是極高的。其三,思維觀念使然。民間藝術家繼承的中國古代原始的“整體”和“混沌”的觀念造成在造型方法上對形象整體把握的概括性。這種整體性思維對要表現的形象進行全面觀察后,從內涵意向到外在形態整體上把握其輪廓、比例、姿態等,形成寫實加寫意的總體印象。
三、“剪” 造型過程中的概括和刻畫
如果說用“影”來描述靜態的“概括的形象”,那么“剪”則是描述“形象的概括”這樣一個動態的對造型的捕捉過程。當然,在此我們探討的是“概括的剪”即塑造形象的整體過程。
剪紙的過程體現的是作者對形象造型的概括過程?!案爬ā弊鳛樾稳菰~指簡明扼要,作為動詞是指把事物的共同點歸結到一起。[2如何歸結呢?歸結更傾向于一個結果,在藝術創造中,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歸結過程拆解為提煉與歸納的過程。通過提煉與歸納,突出事物典型特征,從而概括出被我們認知,并能感染、打動我們的形象。比如同為貓科動物,貓的特征是乖巧可愛,常被塑造為安靜地站著或團縮起來的樣子,老虎同樣被塑造成可愛的樣子,但多了尖利的爪子和頭上符號性的“王”字,而獅子則突出了天腦袋、大耳朵以及毛茸茸的大尾巴。
(一)提取與提煉
在觀念的作用和經驗的驅使下,民間剪紙作者從眾多觀察到的特征中篩選出最能代表該形象本質和個性的典型特征,這就是提取。在提取重要特征后繼續對其進行形象化、夸張化等處理,達到讓人印象深刻并具有感染力的效果,這就是提煉。提取與提煉即是深人理解形象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和精神特質,挖掘其本質,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如在概括一個戲曲中的歷史人物時,除了外貌等外在特征,還要考慮其性格特點等內在因素。
(二)歸納與幾何化
剪紙創作中對形象進行簡化的另一種方式是幾何化,造型幾何化其實就是將復雜的自然形態或物體形態簡化、歸納為類似或接近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多個簡單幾何形狀的組合形狀。比如圖6貓的形態是由兩個圓形(頭和身體)加兩個三角形(耳朵)組成的。渭北民間剪紙作者并未經過造型基礎科班訓練,他們通過生活中的觀察和藝術實踐中的審美總結,創造出渾圓可愛的貓的形象。必須提到的是,渭北剪紙造型之所以具有藝術魅力,并不是因為光滑細膩的曲線和完美的形狀,恰恰因為“接近”幾何形但并不完全是機械的幾何形。渭北剪紙作者在剪紙的過程中,運剪輕松靈活,形成流暢的曲線,但他們并不刻意追求線條的流暢。仔細觀察每一剪之間連接處微妙的轉折,我們就可揣測到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自信、篤定與暢快淋漓。
(三)簡化與抽象
簡化也是提煉。通過簡化的方法,把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使復雜的過程或內容變得容易理解或操作,運用省略、合并、提煉等方式去除不必要的部分或環節。簡化的目的是使剪紙造型便于理解和傳播。剪的過程中,舍去不重要的,或是把多的合并、變少。比如剪紙題材中存在大量有毛的動物形象,絕大部分藝術形象都不會也沒必要表現每一根毛發,剪紙造型常用鋸齒紋表現動物毛發,渭北剪紙同樣如此,只是渭北剪紙并不執著于皮毛的走向是否符合正確的結構,有時只是示意而已(圖7、圖8)。
簡化與抽象是一體的。抽象是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征,而舍棄其非本質的特征的過程。具體地說,抽象就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對于豐富的感性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方法。3在哲學領域,抽象是指思維活動的一種特性,即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分析、綜合、比較等,抽取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普遍規律,舍棄其非本質的、個別的、具體的特征。抽象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幫助人們超越具體的感性經驗,深人到事物的本質層面,形成對世界更深刻、更普遍的認識,為理論的構建和知識的積累提供了基礎。在藝術領域,抽象指藝術創作中對現實形象進行提煉、概括、變形等處理,以非寫實、非具象的形式來表達情感、思想或形式美感。比如畢加索的作品《公牛頭》,就是用自行車的車把和車座組合成公牛頭的形狀,將公牛的形態簡化為簡單的幾何組合,突出了公牛的基本特征。
四、結語
渭北民間剪紙能夠塑造出形象生動、性格鮮明、情感熱烈的造型,是因為技藝高超的民間剪紙作者對生活的觀察、體會,以及對形象高度概括的能力。他們運用造“影”的方法對事物形象進行提煉、簡化并加以抽象及幾何化處理,去除不必要的細節,將復雜的形象簡化,將造型高度概括化,使渭北剪紙造型凝練、大氣,具有獨特魅力。
(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61.
[2]李行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M].4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440.
[3]馮回祥.思維方法與數學教學:思維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