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提供的關于口腔傷口無疤愈合的新見解,可能為防止皮膚永久性疤痕產生或毀容的治療鋪平道路。7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
“數百萬人因受傷、手術等各種原因而留下傷疤。”美國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的Ophir Klein說,“這不僅不美觀,而且對功能也會產生影響。”
Klein和同事注意到口腔內的傷口愈合后不會留下疤痕的事實。他說:“如果你咬到口腔內部,它不僅比皮膚愈合得更快,而且在沒有疤痕的情況下愈合得更好。”
為了探究原因,研究人員在老鼠的口腔內和面部制造了2.5毫米寬的傷口。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他們收集了傷口愈合過程中的組織樣本。
研究團隊檢查了與疤痕形成相關的細胞——成纖維細胞,發現與皮膚中的成纖維細胞相比,口腔成纖維細胞編碼GAS6和AXL蛋白質的基因的活性更高。而這兩種蛋白質會相互作用以促進細胞生長、遷移和存活。
GAS6-AXL通路似乎抑制了一種名為FAK的蛋白質水平,后者能夠在傷口中沉積蛋白質并形成疤痕。Klein說:“我們知道這條通路的存在,但之前并不知道它與無疤痕傷口愈合相關。”
接下來,研究人員想知道增強GAS6-AXL通路是否可以減少皮膚疤痕,因此他們將含有GAS6的溶液涂抹在老鼠新形成的面部傷口上。兩周后,與未經治療的小鼠的相同傷口相比,它們的傷口的FAK水平較低,疤痕也較少。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Jason Wong說:“研究人員很好地證明了增強這一通路可以減少疤痕。”
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Ines Sequeira說:“這無疑是通向無疤痕世界的墊腳石。”但她也指出,老鼠和人的皮膚存在差異,因此在進行人體試驗前,應進一步在皮膚更接近人類的更大動物的身上測試這種方法,比如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