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理分科后,最令我頭疼的便是地理。每當我翻開書本上有關太陽高度角、經緯度和時差的計算內容時,總會皺起眉頭,我的地理成績也老在及格線徘徊。久而久之,我被打上了“地理差生”的標簽。
阿帕是高二下半學期從新疆來到我們學校的。那天,阿帕穿著一身風衣進了教室,她黑葡萄般明亮的雙眸拂過臺下的我們,挺拔的鼻梁格外引人注目。只見阿帕輕輕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大大的“新疆”二字并說道:“同學們,我是你們的新地理老師阿帕,來自新疆喀什。有沒有同學知道,‘新疆’兩個字的含義是什么?”
我猛地抬頭,只聽阿帕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新疆”的地理結構——“疆”的左邊像5600多千米的漫長邊境線,右邊是“三橫兩田”的地理格局,象征著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山和準噶爾、塔里木兩盆地。“新疆”一名,源于清乾隆帝收復舊土、捍衛主權的雄心壯志。
“大家記住‘疆’這個字的地理含義,就相當于記住了新疆最主要的地理結構。”阿帕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猶如一陣清風,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地理和文史的交融。
沒有想象中的一板一眼,阿帕在黑板上畫出了完整的新疆地形圖,一一為我們呈現了高原、河流、湖泊、戈壁、峽谷等豐富多樣的地貌。“新疆的土地面積有166.49萬平方千米,與我們這個地區有大概兩小時的時差,在那里還可以看到‘日月同輝’的景色哦……”在阿帕歷歷如畫的講解中,一幅大漠駝鈴的西域風情畫卷在我眼前緩緩展開。
下了課,同學們把阿帕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向她詢問新疆的美食和風俗。阿帕笑著拿出一袋葡萄干分給大家,還承諾每次階段測驗都會評選出班級里成績進步最大的同學,送出酸奶疙瘩、咸奶茶、石榴汁、駝奶貝等新疆特產。
之后的課間,同學們的話題不再是網絡小說、動漫人物,而是不同地理題型的解法。阿帕建議我們三三兩兩組成學習小組,還熱心地幫忙招募隊友。漸漸地,我不再抗拒經緯度之類的計算題,偶爾還會在放學后自愿留堂,向阿帕請教不會的地理題。
就這樣,阿帕成了我們班的地理“活化石”。她的地理課有種讓我們深陷其中的魔力:講到胡楊林,她會額外給我們看胡楊花絮的圖片,讓我們領略胡楊樹下“恰似柳絮因風起”的詩意;講到晝夜溫差大、白天日照強烈的地方產出的水果糖分充足,她會在臨下課時“變”出一小箱新疆阿克蘇蘋果,讓我們現場觀察蘋果表面顏色并品嘗味道,從味覺著手牢記知識點……
半年內,我在阿帕的影響下從地理“困難戶”變成了“早起鳥”。午休時,我總會偷偷溜進阿帕的辦公室,拿著厚厚一沓試卷請教她。阿帕的美術特別好,隨手就能畫出一個標準的地球,把經緯度分得格外精細。為了讓我體會到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她帶我到走廊上觀察一天內樹的影子……在阿帕的耐心指導下,我的地理期末成績提高了十分。報成績那天,阿帕表揚了我的勤奮,并送給我一袋家鄉的葉城核桃作為獎勵。
同學們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我捧著厚實的核桃,內心燃起感動,也徹底愛上了這門曾經讓我無計可施的學科。
高考前,我們班的地理平均分已經遙遙領先。為了感謝阿帕的付出,我們一起做了本精美的手賬送給她,44頁的厚度,或文字或圖畫,每一頁都配上了我們與阿帕最難忘的回憶。高考前的最后一堂課,阿帕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張自己制作的胡楊書簽,鼓勵我們在高考后走出家門,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從地理學科中獲得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多樣化的人生。
追憶往昔,我已經十多年沒有再見過她了,但我一直保存著她送我的胡楊書簽——這抹夾在書頁間的金黃,一如那年講臺上熠熠生輝的阿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