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of Localization Effect of Standards in Key Areas of Transportation
PAN Shuo WU Zhong-guang* WANG Xian-guang WANGWei WANG Ji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Abstract:Todeal withthelackofquantitativeevaluation methods forthelocalizationeffectofstandards inkeyareasof transportationin China,asystematicevaluationindexsystemforthelocalizationefectof transportationstandardshasbeen establishedconsideringthreeaspects,standardstransformation,implementationguarantee,ndimplementationfect.A standardizedlocalizationefect evaluationmodel wasproposed,basedonAnalyticHerarchyProcess (AHP)andmproved cloud model.The model evaluation effect was verified throughcase studies indiferent fieldssuchas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enginering,andport engineering.Theresearchresultsshow thatthecalculationresultsoftheevaluation model describedin this paperare inhigh consistencywith theactual application efectand expert evaluationconclusions of the localizationofstandards,which isapplicableto variousrelated fields intheindustrySix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 proposedto promote thelocalizationoftransportation standardsin China fromthreeaspects:continuousanalysisof standards applicability,eepening bilateralandmultilateralcooperationinkeyareasoftransportationwithneighboringcountries,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talent team for transportation standards.
Keywords:localizationofstandards,improvementof cloud models,evaluation methods,indicatorsystem
0 引言
網規劃綱要》2提出要“深化交通國際合作”,促進交通運輸政策、規則、制度、技術、標準“引進來”和“走出去”。《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劃》3中提出“標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的發展目標,要求我國交通運輸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標準在海外得到更加廣泛應用。在重點任務“(五)推進國際標準共建共享”中明確提出要“發揮沿邊地區的區位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我國標準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地區推廣應用,推動我國標準屬地轉化”。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標準海外應用,我國學者圍繞影響交通運輸標準海外應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廣泛分析。Chai等4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工程建設標準屬地化現狀及需求進行分析,分別從政府、企業和協會等層面提出了推動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屬地化建議。劉伊生等5采用九級標度法得到了制約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屬地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翻譯和語言問題、技術標準、國外企業對我國標準的熟悉程度等方面。李久平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海外鐵路運營標準屬地化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提出推動標準屬地化工作的建議。科學、客觀地評估我國交通運輸重點標準海外應用取得的實際效果,對于支撐指導相關企業更好地推動標準海外應用與屬地化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為此,本文通過標準屬地化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建立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指標體系,提出基于改進云模型的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方法,以期進一步摸清我國交通運輸標準屬地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差異與努力方向,為行業系統推進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標準屬地化工作提升提供基礎支撐。
1 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1.1標準屬地化定義
《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促進我國標準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地區推廣應用,推動我國標準屬地轉化”。標準屬地化是在海外項目中,根據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調整和應用中國標準,以符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市場需求、技術要求和使用習慣。具體而言,包括標準差異比對分析、標準屬地化應用適用性分析、標準外文版翻譯和屬地轉化標準海外應用等工作。
1.2影響因素分析
(1)標準屬地化過程
標準屬地化過程主要包括標準轉化基礎、技術指標適用性和標準應用范圍3個方面。其中,標準轉化基礎包括是否有相關標準的外文版、項目是否開展了前期研究等方面;技術指標適用性主要包括政策適用性、技術內容適用性、經濟適用性和環境適用性等方面7-8]。根據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已經開展的標準屬地化工作,標準屬地化路徑主要包括轉化為國際標準、轉化為區域標準、轉化為目標國國家標準、事實應用、部分采用和全部采用6類。
(2)標準屬地化實施保障
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工作既涵蓋了標準屬地化前期需要開展的基礎研究、外文版翻譯、標準適應性修改等過程,又包含了在屬地化標準實施應用過程中需要同步開展的貫宣培訓、技術研討或學術交流。現有研究表明9,依托海外項目開展標準技術貫宣培訓有助于在項目層面增進當地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對標準的理解程度,從而提升屬地化標準的實施效果;在此基礎上,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相關技術的國際交流會議,有助于提升相關標準在應用國、周邊國家和相關技術服務商當中的影響力[10]
(3)屬地化標準實施效果
技術經濟效益包括通過實施相關標準為所在國家相關行業帶來的技術水平的提升,帶動相關產品或設備的轉型升級,從而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社會環境效益包括標準實施對產業發展帶來的提升、對我國交通標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效應;通過制定實施適合當地環境標準,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和清潔生產改造。
1.3指標體系構建
合理選取評估指標是客觀評價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的關鍵。在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將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指標體系劃分為3個層次,指標體系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目標層為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準則層包括標準轉化過程、實施保障和標準實施效果;因素層則包括準則層指標之下的具體影響因素。
2 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方法
2.1理論基礎
受到評審專家個人經驗和認知影響,以及定性評估指標限制,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2]。現有相關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和半定量研究為主,我國交通運輸建設標準海外應用效果尚缺乏定量評估手段和統一的評價標準。不同企業開展工作尚處于“一事一議”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的經驗模式,阻礙我國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標準批量轉化,也影響了海外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進度。
云模型是在傳統模糊集理論和概率統計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用于處理不確定性數據的模型。該模型利用云生成算法,通過云數字特征指標生成一定數量的數據云點,從而實現定性與定量數據之間的相互轉化[13]。云模型的數字特征包括期望Ex, 熵 超熵
,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1中, Cmin 和 Cmax 分別為某評估等級標準的下邊界和上邊界值; k 為常數。
2.2評語集及云評價集建立
基于九階標度法對云模型方法進行改進,將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劃分為差、較差、一般、較好和好5個等級,并設置評語集: K={K1. K2 , K3 , K4 K5} 。根據Xin等[4]的有關研究,基于黃金分割的模型驅動方法適用于定性評估指標較多的情況。因此,采用基于黃金分割率的云生成方法對指標等級進行劃分。各評估等級狀態云圖及相關指標的云評價集見圖2和表1。
2.3權重計算
目前許多評估方法均以多因素綜合評判方法為基礎,涉及不同影響因素的權重分配問題,因此權重分配的合理性是保證評估結果客觀、科學的關鍵。本文采用九級標度法對同一層級之內的各個指標進行兩兩比對,依次構建判斷矩陣B、計算權重向量并檢驗一致性,其主要計算步驟見式(2)\~式(5)。
B=(aij)n×n
式(2)中, B 為判斷矩陣; aij 為第i個指標對第j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取值范圍為1\~9的自然數或其倒數; n 為矩陣階數。
式(3)中, λmax 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為 ωi ;n為矩陣階數。
CI=(λmax-n)/(n-1)
CR=CI/RI
2.4評估等級的確定
根據正向態云發生器算法,計算指標評估值 隸屬于云層級的確定度 μ ,見式(6)。結合九階標度法計算得到的各評估指標組合權重,并根據綜合確定度 U 計算結果,確定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等級,計算方法見式(7)\~式(8)。
式(6)中, μ 為確定度。
En'=En+He?rand
式(7)中,rand為自動生成的0\~1的隨機數。
式(8)中, ωj 為組合權重。
3 案例分析
3.1案例選取
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企業廣泛依托海外業務推動我國交通運輸建設標準屬地化工作。為保證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的代表性,分別選取公路、鐵路和港口領域典型的海外工程建設項目。
(1)案例1: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項目。金港高速公路是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中柬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高質量合作的重點項目。該項目由中方企業采用BOT(建設一運營一移交)方式運作。項目重點針對400余項公路建設、運營服務領域標準與柬埔寨標準進行比對分析研究,以JTG2182一202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二冊:機電工程》等4部中國標準為參考,轉化形成《運營維護計劃》《應急計劃》并應用于金港高速運營階段,有效保障了全線機電系統和附屬設施保養維護及清障救援應急處置。經行業相關領域專家評價,標準屬地轉化模式為事實應用,轉化效果為 K4 (較好)。
(2)案例2: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項目。系統比對中國與歐洲橋梁設計及建設標準,以中國標準為藍本,結合當地情況形成《馬普托大橋技術規程》。橋梁主體結構設計均順利通過歐洲標準驗收,并帶動標準國際交流和援外培訓。經行業相關領域專家評價,標準屬地轉化模式為事實應用,轉化效果為K4 (較好)。
(3)案例3: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新建標準軌距鐵路項目(以下簡稱“蒙內鐵路”),位于肯尼亞共和國境內,是海外首條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建設的國際鐵路,綜合考慮肯尼亞和東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沿線經濟運量、鐵路網規劃和既有鐵路技術標準。經行業相關領域專家評價標準屬地轉化模式為事實應用,轉化效果為 K4 (較好)。
(4)案例4:坦桑尼亞達港泊位改擴建工程項目。項目開展了國內外港口工程耐久性設計規范比對研究,編制《水運工程先張法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柱設計與施工規程》。經實際工程應用,按我國保護層厚度設計標準制作的PHC樁在滿足歐盟和英國標準對于60年設計使用壽命要求的條件下,可大量節約模具和材料費用。經行業相關領域專家評價,標準屬地轉化模式為事實應用,轉化效果為 K3 (一般)。
3.2模型驗證
為了驗證本文所述方法的適用性,將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量化評價模型分別應用于我國公路、鐵路及港口領域海外工程項目,并展開實例驗證。首先,根據式(2)\~式(4)計算案例中各項目評估指標的組合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3.3對比分析
將評價結果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聚類模型等其他常見評估方法及屬地轉化標準現場應用效果和行業專家評價結論進行比對分析,見圖3。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相比,本文方法以具有穩定傾向性的隨機數代替具有唯一確定性的模糊隸屬度,減小了隸屬度確定的主觀性,解決了在定性概念與定量數據轉化過程中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灰色聚類模型計算過程復雜,白化權函數需要根據評價對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這對評價模型準確性影響較大。上述比對分析結果顯示,本文所述評價模型計算結果與屬地轉化標準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專家評判結論的一致性程度最高,將本文評價模型進一步推廣應用于鐵路、港口等領域項目,驗證了所述評價模型對于行業各相關領域的普遍適用性。項目所構建的模型克服了傳統定性評估方法的主觀性、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提高了評估準確性。
3.4工作建議
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對準則層和因素層各指標間重要性程度進行比對分析,找出了標準屬地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努力方向,重點圍繞持續開展標準適用性分析、深化周邊國家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雙多邊合作等3個方面提出推動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應用的策略建議。
(1)持續開展標準適用性分析,提升國內外交通運輸標準一致性。一是深入開展重點領域標準比對,提升國內外標準體系一致性。研究構建適應國際通行的標準體系結構、標準結構和相關術語體系;二是聚焦關鍵技術指標兼容性、操作便利度、生產要素獲取便利度、自然環境適應性等方面,持續開展標準適用性分析,及時修訂相關標準。
(2)深化周邊國家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雙多邊合作,構建周邊國家標準國際化合作機制。一是推動聯合制定標準和標準互認。鼓勵吸納有意愿的國外專家、技術人員參與中國標準制定或聯合制定國際、國外標準,研發先進標準;二是建立我國與周邊國家標準化合作機制。在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合作既有框架機制下,明確對接相關國家交通運輸標準化機構,提出與周邊國家開展雙邊、多邊合作的重點領域、合作模式及具體措施。
(3)強化交通運輸標準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交通運輸國際標準化人才。一是健全國際標準化人才選拔、篩選、管理、激勵全鏈條培養機制,加強對國際、歐美等發達國家或項目當地規范的培訓;二是建立國際標準化人才激勵制度。強化國際標準化人才工作保障,優先推薦在國際標準組織及相關學術團體中任職或成為注冊專家、申報國家行業人才獎項等。
4結論
針對我國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量化評估方法缺失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改進云模型的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方法,并通過公路、鐵路和港口領域開展標準屬地化工作的典型案例驗證了模型的適用性和合理性,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1)基于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水平影響因素分析,構建了包括3個層次、7個因素指標的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效果評估指標體系。
(2)本文所述評估模型克服了傳統定性評估方法的主觀性、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提高了評估準確性,計算結果與屬地轉化標準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專家評判結論的一致性程度最高。將本文評價模型進一步推廣應用于鐵路、港口等領域項目,驗證了所述評價模型對于行業各相關領域的普遍適用性。
(3)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對準則層和因素層各指標間重要性程度進行比對分析,從持續開展標準適用性分析、深化周邊國家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雙多邊合作和強化交通運輸標準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3方面提出6條推動我國交通運輸標準屬地化工作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Z].2019.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綜
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Z].2021.
[3]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鐵路局,等.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Z].2021.
[4]CHAI H,LIU Y. Strategy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of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for thebelt androadinitiative[J].IOPConferenceSeries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2019,304:032003.
[5]劉伊生,華夢圓,葉美芳.我國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國際化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J].建設科技,2012(24):79-81.
[6] 李久平,楊杰,陳霈霖,等.中國海外鐵路運營屬地化效果評價研究:以蒙內鐵路為例[J].經濟師,2022(10):68-70+73.
[7]陳源.中國鐵路標準“走出去”適應性研究的思考[J].中國鐵路,2017(6):12-16.
[8]劉春卉.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關鍵影響因素探析[J].標準科學,2020(8):6-10.
[9]倪光斌,周詩廣朱飛雄.鐵路行業工程建設標準先進性與國際化探討[J].鐵道經濟研究,2016(1):1-5+11.
[10]柏冰鑫,崔維軍.中國企業技術標準國際化路徑研究[J].標準科學,2024(S2):11-24.
[11]秦穎,孫彥亮,馮曉陽.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影響機理研究:基于DEMATEL-ISM結構模型[J].工程管理學報,2023,37(4):7-12.
[12] ZHANGL,WUX,CHENQ,etal.Developinga cloud
modelbased riskassessmentmethodologyfor tunnel-induced damage to existing pipelines[J].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amp;RiskAssessment,2015,29(2):513-526.
[13]潘碩,王偉,吳忠廣等.基于改進云模型的交通運輸標準 國際化水平評估[J].交通運輸研究,2022,8(2):30-38.
[14]XIN J.Risk assessment for vehicle fires based on cloud model[C]//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amp;KnowledgeDiscovery.Shanghai:IEEE,2011: 687-691.
作者簡介
潘碩,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標準化。
吳忠廣,通信作者,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標準化。
王顯光,碩士研究生,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綜合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標準化。
王偉,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綠色交通。
王冀,碩士研究生,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標準國際化。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