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政策指引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且深入[1]。研究AI技術在電視新聞內容生產中的應用,對提升內容生產效率、創新新聞傳播模式、增強媒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AI技術對新聞內容生產的全鏈條賦能
(一)賦能新聞線索挖掘
AI技術憑借其卓越的大數據分析及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能夠對社交媒體平臺、新聞門戶網站、網絡論壇等信息匯聚地進行全方位掃描[2]。AI技術能通過算法模型從海量信息中捕捉熱點信息,例如,社交媒體上某話題觸發熱度攀升的前期,AI技術就能及時監測并挖掘潛在新聞價值。
在日常監測中,AI技術能通過語義分析新聞內容,把握大眾對事件的情感傾向。例如,AI技術可分析社交媒體評論,判斷公眾支持、反對或觀望的態度,為新聞報道提供輿論導向線索。此外,AI技術對突發事件敏銳度高,通過交叉比對新聞網站實時資訊、論壇爆料等多源信息,能為新聞選題提供一手資料。
(二)助力新聞內容生產
1.寫作流程自動化
在體育賽事、財經報道等具有較固定結構格式的新聞內容生產領域,AI寫作系統優勢顯著。例如,在足球比賽報道中AI技術可以預設寫作模板,賽后第一時間列入進球球員名單和控球率等數據,同時結合自然語言生成技術,數分鐘內即可生成翔實稿件,傳達勝負結果并描述關鍵瞬間。
在財經新聞報道中,AI技術可以在收盤后快速收集股票漲跌價格或財報數據等信息,按模板生成包括股市行情或財務分析的初稿,提升報道效率。
2.AI技術賦能挖掘深度報道
AI技術通過對海量信息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為記者提供全方位的創作支持[3]。例如,在撰寫關于“新興科技產業”的稿件時,AI技術能夠根據主題關鍵詞篩選信息,例如包括“獨角獸企業崛起案例”“市場規模增長數據”“專家對產業前景的預測”等。這些內容能為記者提供新思路,使其借鑒案例、結合數據、整合觀點,多維度展現產業現狀,生產更具深度與廣度的內容。
(三)節目編輯環節
1.影像素材剪輯
AI視頻編輯工具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智能算法,能夠高效處理海量視頻素材。在文藝演出或論壇演講片段中,通過表情識別捕捉關鍵人物的表情,或利用動作識別篩選演出人員的高難度動作,記錄精彩瞬間。例如,央視頻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通過算法精準編輯視頻,自動化生成剪輯、標題和封面圖,實時輸出比賽高光短視頻。從賽事實況到視頻上架僅需2至5分鐘,單場比賽平均產出近60條短視頻。在日本隊擊敗德國隊的比賽中,央視頻的“燃足球”賬號通過AI技術剪輯輸出95個視頻,并串聯成實時“點播化”直播鏈條,完整呈現比賽全程。
2.影像辨識及處理
在新聞素材的處理流程中,AI技術的圖像識別技術發揮著關鍵作用[4]。以報道中的城市建設類新聞圖片為例,AI技術可快速識別圖片中的人物身份,例如,識別城市規劃專家、施工人員;可捕捉場景特征,是新建建筑區還是老舊街區;可判斷物體類別,是建筑機械還是新型材料,并對圖片進行科學分類與詳細標注,方便編輯快速檢索素材,提升新聞內容生產效率。
此外,AI技術通過圖像處理算法能夠優化畫面。例如,可以自動調整曝光過度的夜景照片,還原建筑燈光色彩;增強對比度不足的老舊建筑圖片的細節;修復歷史建筑圖片的劃痕、污漬等瑕疵。這些功能顯著提升新聞畫面的視覺效果,為觀眾帶來更優質的觀看體驗。
(四)智能播出與動態傳播優化
1.精準推送:基于多源數據的個性化分發
電視新聞平臺借助AI算法,全面整合用戶多維度數據。通過分析用戶的觀看歷史,了解用戶偏好的新聞類型,例如時政類、娛樂類或科技類;依據用戶以往的點贊、收藏等行為提煉其興趣標簽,例如關注的新聞事件類型、地理位置等,構建用戶畫像后,可以精準向用戶推薦旅游城市和當地新聞等。
基于多維度數據構建的個性化用戶畫像,智能推薦系統可有針對性的推送新聞。例如,對長期關注科技且身處創新前沿的用戶,優先推送當地科技企業成果、學術研討會等內容,改變傳統“一刀切”的推送模式。這種個性化推薦提高了新聞傳播精準度,讓用戶快速獲取感興趣的內容,提升對新聞平臺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2.即時監測:播出中的數據挖掘與反饋優化
在新聞播出過程中,AI系統能實時收集不同觀眾的反饋數據。通過監測收視率,制作團隊可了解觀眾對不同類型節目的關注度變化;點贊數直接反映單條新聞的受歡迎程度;評論則包含觀眾對主題、報道角度等的意見建議。制作團隊借助數據挖掘技術,深入剖析這些實時數據,為內容優化提供依據。
二、AI技術應用對電視新聞內容生產的優化
(一)線索速捕:AI技術加速內容生產
AI技術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操作,大幅壓縮了內容生產時長。在突發事件報道中,AI技術能夠快速挖掘線索、生成內容并完成編輯,助力新聞報道更快速觸達觀眾,提升時效性,使電視新聞報道在信息傳播競爭中搶占先機。
(二)數據賦形:AI技術創新報道形式
依托AI技術的智能創作與可視化技術,電視新聞報道形式多元突破。例如,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冠”察兩會》節目中“AI王冠”與主持人王冠同屏亮相,不僅強化了新聞報道的視覺沖擊力與互動體驗,更彰顯了中國的科技硬實力與創新活力。這一技術應用有效提升了智能時代新聞傳播的即時響應能力、精準度與專業水準。
(三)畫像洞察:AI技術實現個性推送
AI技術憑借強大的數據分析與智能推薦功能,能夠深入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和興趣偏好,助力新聞內容生產精準對接觀眾需求。依據觀眾興趣偏好實現個性化推送新聞內容,提升新聞與觀眾的匹配度,使觀眾能夠更便捷地獲取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增強觀眾對新聞平臺的黏性和忠誠度。央視網的“AI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借助用戶偏好分析,實施內容精準推送,提高了用戶點擊率;運用語義分割算法的智能彈幕技術,可規避遮擋關鍵畫面問題,優化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三、AI技術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筑牢數據“防火墻”
新聞機構要建立多層級加密機制,從源頭對用戶數據與新聞素材加密,保障存儲和傳輸安全:制定嚴格訪問權限制度,通過身份認證、授權等方式限制數據訪問,降低泄露風險;定期開展數據安全審查,追溯懲處違規操作,保護用戶隱私與數據安全。
(二)搭建倫理“校準儀”
新聞機構要設立新聞倫理審查團隊,對AI技術生成內容進行多維度審核。例如,在算法設計中引入公平性評估指標,建立透明度機制,確保自動寫作與推薦的公正性。定期審查優化算法,完善倫理流程,維護新聞客觀性與行業公信力。
(三)助力新聞人“轉型蝶變”
新聞機構與高校、培訓機構合作開展AI技術培訓,幫助從業者掌握AI技術輔助采集、數據分析等技能。新聞機構可設立創新崗位,融合新聞專業知識與AI技術,探索新型報道形式。
四、結語
目前,AI技術通過強化數據安全防護、構建倫理審查框架、推動新聞工作者轉型發展等策略,有望為電視新聞內容生產領域帶來更為深入且廣泛的創新變革,也為觀眾帶來更高質量、更具個性化的新聞觀看體驗。
參考文獻:
[1]袁源.虛擬現實技術在電視新聞制作中的應用[J].新聞文化建設,2025,(04):156-158.
[2]田蕾.新媒體技術在電視新聞制作和推廣中的應用探討[J].電視技術,2025,49(02):87-90.
[3]趙莉麗.新媒體技術在電視新聞節自制作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25,49(01):97-99.
[4]崔偉.大數據技術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應用[J].電視技術,2024,48(12):74-76.
(作者張穎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制片人)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