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語文課本里的黃山插圖,那些氤氳的云霧仿佛就在我眼前流動,將我帶回了去年暑假一一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踏上的那段黃山詩意之旅。
黃山以怪石、奇松、云海等聞名遐邇,每一處景觀都宛如大自然匠心獨運的畫卷,令人嘆為觀止。初入黃山,新奇之感溢滿心間,雙眼面對層出不窮的奇景,真有些應接不暇的感覺。可連續爬山兩個多小時后,興奮感便漸漸被疲憊所取代,雙腿沉重如鉛,步履維艱,那些曾讓我心曠神怡的奇松、怪石與云朵,此刻也似乎失去了先前的魅力…
在前往飛來石的路上,面對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盡頭,仿佛永無止境的磴道,我忍不住數次在心底嘀咕:何時才能抵達呢?滿頭汗水的弟弟已經沒了力氣,吵著要下山。同行的爸爸趕忙鼓勵他道:“‘無限風光在險峰’,看,我們馬上就到了,再堅持一下!”看著山間的云霧,我忍不住想,要是我們能像傳說中的飛來石那樣,自己騰云駕霧飛到那山頭之上該多好!
歷經千辛萬苦,氣喘吁吁、兩腳發軟的我們終于抵達飛來石。靠坐在飛來石旁,我抬頭望向天空,湛藍的天空中,白色的云絮被風推卷著,慢慢掠過深褐色的巨石上空。我的視線追隨著流云,恍惚間,這塊屹立千年、巋然不動的巨石像是在緩緩移動。我的這個新奇發現,給了老爸靈感,他脫口吟成一聯:“云卷心疑峰在動,風飚果若夢于飛…”
帶著凌虛飛翔的夢,告別飛來石,我們繼續前往群峰頂。此時正是夕陽西下,山頭金色的余暉刺破云縫,灑落在山谷之間,宛如一幅清麗的水墨畫中突然被點染了幾筆鮮艷的朱砂,浪漫的橘紅色暈染開來,陽光灑落的半邊世界溫暖鮮艷,因山嶺遮擋而背光的半邊山谷則更顯清冷幽深。這一瞬,杜甫筆下“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詩句在我眼前一下子就具象化了。所有人都沉浸在這短暫卻美好的瞬間里。剛剛爬山的疲憊與辛苦,仿佛在這一刻煙消云散,人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為了和黃山日出約會,第二天凌晨四點半,一鉤彎月還掛在天邊,我們就冒著清寒早早起了床。漸漸地,東方天空露出魚肚白,預示著太陽即將升起,我們趕忙沿著山路向光明頂攀登。到達光明頂后,我發現觀景臺廣場早已圍滿了人。這可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好不容易在人堆里找到一個可以眺望東方的縫隙,我站起腳向太陽即將升起的地方望去。東邊云層中有一點正從嫣紅逐漸變為深紅,一道金邊以此為原點沿著天際的云海拉開,好似在為太陽的出場精心鋪墊。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一輪赤紅的太陽終于從東方的云層中露出小半張臉,僅僅是這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模樣,就已美得令人室息。轉瞬間,太陽露出了大半邊臉,溫暖、明亮卻毫不刺眼。人群中歡聲雷動。手機高舉如云,仿佛一片繁茂的數碼森林驟然生長。爸爸不禁詩興大發:“殘夜朦朧月在空,赤烏欲上裂青穹。翻波云海峰如浪,剪影靈山樹若龍…”而我也深深沉醉其中。早起的辛苦、爬山的勞累,在這絕美日出的曦光中,都化作了內心深處滿滿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當光明頂的晨風卷走最后一縷朝霞,我忽然明白一—黃山的美不在日出云海的瞬息萬變,而在千年石階上生生不息的足跡;不在奇松傲立絕壁,而在每個攀登者心中生長的詩行。這或許就是“會當凌絕頂”的深意吧!
(指導教師 彭代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