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分:8分
這是一篇文質俱佳的習作。小作者看似在寫柿子樹,實則以柿子樹為線索,將祖孫親情和對歲月流逝的感觸娓娓道來。文字清新有詩意,內容溫暖感人。
技巧分:9分
本文的比喻不僅多,而且非常具有靈氣。“青果像一盞盞小燈籠”“樹枝被壓成彎彎的月亮”“紅葉像個小火苗”·…這些比喻不落俗套,充滿了童真童趣和生命力,就像是孩子在用純凈的眼睛探索這個世界,詩意盎然。
結構分:10分
文章的線索既有明線——柿子樹的生長過程,也有暗線—“我”的成長和爺爺的衰老,巧妙的構思值得稱贊。小作者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他將深刻的人生哲理蘊藏在字里行間,如“樹和人一樣,受過傷的地方最結實”,簡單的道理卻蘊含生活的大智慧。同時結尾處“熬過整個冬天的咳嗽,總會迎來春暖花開”的隱喻,立意深刻,余韻深長。
(沐瑤)
院子里的柿子樹又掛滿了青果,像一盞盞藏在墨綠的葉間的小燈籠。爺爺坐在竹椅上瞇著眼看我轉圈圈,突然笑出聲:“今年秋天能摘一大筐甜柿子嘍!”
七歲那年春天,爺爺用竹竿量著院子東南角,在松軟的泥土里埋下一截手指粗的樹苗。我蹲在旁邊數螞蟻,忽然聽見鐵鍬挖土的聲音,抬頭看見爺爺的舊布鞋沾滿春泥,握著鐵鍬的手掌裂著深深淺淺的紋路
“爺爺,小樹什么時候結柿子呀?”“等你長到屋檐這么高的時候。”爺爺把鐵鍬插進土堆,汗水從他的白頭發上滴下來,在太陽底下亮晶晶的。那時候,柿子樹才到我腰那里,葉子被風吹得直發抖。
從此以后,每個周末我都搬小板凳給柿子樹量身高。有天我踞腳刻記號,突然發現葉子里冒出嫩黃的小花!四片花瓣像小碗,中間有毛茸茸的小須須。爺爺教我摘掉多余的花苞:“就像小朋友不能吃太多糖,花開得太多樹就長不高啦。”
去年臺風把柿子樹都吹歪了。雨點打得瓦片啪啪響,我縮在被窩里聽見“咔檫”一聲。天晴后沖出去看一一樹權斷了一大半,白白的傷口朝著天。爺爺踩著晃悠悠的木梯給柿子樹涂藥膏,我舉著竹竿撐樹枝,手心全是汗。
“樹和人一樣,受過傷的地方最結實。”爺爺抹了把汗,混濁的眼晴映著樹影。那天我忽然發現,爺爺的背比去年更佝僂了,木梯晃一下都讓人心驚。
此刻我仰頭望著樹冠,陽光透過葉子斑駁地灑在臉上。沉甸甸的果子把樹枝壓成彎彎的月亮,有的青柿子已經泛出橘色。風吹過樹梢時,爺爺的竹椅吱呀響,混著知了不知疲倦的鳴唱
‘記得留些柿子給小鳥過冬。”爺爺的聲音和蟬鳴一塊兒傳來。我蹲下幫他系鞋帶,看見他長著斑點的手在輕輕發抖。忽然有片紅葉打著轉落在他腿上,像個小火苗
廚房飄來烤紅薯的香味,夕陽把柿子照得亮晶晶的。我數著樹上的果子,第103顆已經有點兒紅啦,就像爺爺喝苦藥時皺巴巴的臉。等冬天下了霜,這些柿子會變得超甜一一爺爺說的,就像他熬過整個冬天的咳嗽,總會迎來春暖花開。
(指導教師 徐蓉/插圖 余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