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迷上了《昆蟲記》,我不管去哪兒,總揣(chuai)著這本“寶典”,連媽媽都笑我:“你干脆把家搬到草叢里算了!”我簡直成了小區(qū)里的昆蟲偵(zhen)探。
一天上午,媽媽拉我去小區(qū)曬太陽,我磨磨蹭蹭走到小區(qū)廣場,突然鱉(pie)見角落里有團黑點在移動——是螞蟻大軍!我立刻掏出我的“寶典”對照:“‘工蟻用觸角傳遞信息’看,那只大螞蟻正在擺動它的觸角,它一定是‘偵察兵’!”我癡(chi)癡地看了很久,連媽媽喊我回家都沒聽到。
第二天,我主動邀請媽媽下去曬太陽,媽媽沖我一笑:“你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來到花壇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卷成球狀的灰撲撲的小蟲。我激動地翻開我的“寶典”:“圣甲蟲會滾糞(fen)球,這肯定是稀有品種!”我小心翼翼地用樹葉托著它,送到媽媽跟前:“媽媽快看,我找到法布爾研究的‘金龜子’了!”媽媽扶了扶眼鏡:“寶貝,這是西瓜蟲,你聞聞它手里的‘糞球’。”我湊近一瞧,原來它抱著的是半顆干癟(bi)的藍莓(méi)!小東西驚恐地在樹葉上爬動,我趕緊把它送回了花壇。看來我這個“陸法布爾”功力還不夠啊!
晚上,我在書上讀到了寫蟋蟀歌聲優(yōu)美的片段:“春季里,田間地頭的蟋蟀便唱起了交響曲……”我心癢(yǎng)難耐,打著手電溜到樓下。隨著“囉(qu)囉”聲撥開草叢,我看見一只蟋蟀在振動翅膀!突然,背后傳來媽媽的聲音:“小偵探,需要助手嗎?”她居然帶了錄音筆和放大鏡。
我們屏息錄下了蟋蟀的歌聲,回家對比書里的描述。“法布爾說蟋蟀右翅有銼(cuo)刀狀結(jié)構(gòu)。”媽媽指著放大鏡下的翅膀,“看,像不像你的迷你小提琴?”月光透過窗戶灑在書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和法布爾穿越時空擊了個掌。
現(xiàn)在,我的《昆蟲記》扉(tei)頁上貼滿了我的探秘“戰(zhàn)利品”:螞蟻路線圖、梧桐葉標(biāo)本…我想,真正的知識不在紙頁間,而在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在沾了泥巴的指尖上,在和大自然“對話”的驚喜里。
點評:小作者寫自己迷上《昆蟲記》后的故事、收獲,敘事清楚,語言生動有趣。
(指導(dǎo)老師:龔水娟 繪畫:趙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