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自2017年起,不斷探索幼兒水墨活動的創新實踐,打破傳統水墨畫的局限,使活動不受場地、天氣和作畫材料的限制,讓幼兒在探索與實踐中學習與發展。
原來可以這樣畫
家長會上,教師向家長們展示了兩幅大班幼兒的創意美術作品。當家長們看到作品《秋日蓮蓬》時,不由得驚嘆,孩子們居然能畫出如此形象生動,富有水墨畫韻味的蓮蓬。教師播放了孩子們作畫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在杯中加入墨汁、水和洗潔精,用吸管輕輕吹出泡泡,再將泡泡刮到宣紙上。隨著泡泡的破裂,宣紙上留下了宛如蓮蓬般的紋理效果。接著,孩子們拿起畫筆,巧妙添畫,使整幅作品更加完整且充滿藝術氣息。
接著,家長們又觀看了作品《水墨荷花》的創作過程。這次,孩子們拿著墨汁,或潑、或灑、或倒,讓墨汁在宣紙上輕輕暈染開來,形成一片片荷葉。這種游戲化的作畫方式呈現出水墨畫獨有的韻味和意境,令家長們贊嘆不已。
團團媽媽:原來,不用筆也可以“畫”出好看的畫!
小米爸爸:真沒想到,高深的水墨畫竟然能用如此童趣的方式去創作。
吳昊媽媽:孩子們“玩”出來的畫,竟然這么有藝術感!
局限與突破
早在2016年,幼兒園就嘗試引入水墨活動,并聘請了專業的水墨畫教師前來指導。但在實踐過程中卻發現,傳統的水墨畫教學并不適合幼兒。一方面,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還在發育階段,難以熟練掌握執筆技巧。而執筆技能在傳統水墨畫學習中至關重要,即便是成人也需要長時間訓練,這無疑會打擊幼兒學習水墨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傳統水墨教學活動內容單一,以山水花鳥為主,或添加一些兒童熟悉的水果蔬菜。教學方式以臨摹為主,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限制幼兒的天性及創造力。

難道水墨活動不適合幼兒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水墨畫以其線條千變萬化、墨色豐富多彩、暈染變幻無窮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而且,其構圖不受時空限制和焦點透視的束縛,造型高度概括。這些特點與兒童繪畫特點不謀而合,因此,在學齡前兒童中開展水墨活動是完全可行的。
那么,如何開展幼兒水墨活動呢?我們意識到,不能僅僅注重技能的培養,而應深入了解并支持兒童內心的需要。因此,我們決定打破傳統水墨教學束縛,積極探索適合幼兒的水墨創意之路。
在實踐中前行
不局限于材料
面對孩子們的執筆困難,我們決定嘗試用生活中的材料來替代傳統的毛筆。這一想法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響應。大家四處搜集材料,樹枝、筷子成為筆桿,海綿、羽毛、麻繩、絲瓜變身為筆頭。經過嘗試,孩子們驚喜地發現,自制“毛筆”不僅更容易控筆,還能在宣紙上輕松展現出水墨畫的獨特韻味,尤其是飛白效果。

思考:在自制毛筆的過程中,孩子們鍛煉了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感受到不同筆頭在紙上留下的痕跡,這激發了他們對水墨畫創作的興趣與熱情。在參與制筆過程中,家長加深了對孩子學習生活的了解,增強了與教師的互動與合作,促進了家園共育。
基于生活經驗的創作
枇杷成熟季,小班的孩子們一邊品嘗,一邊觀察,“枇杷黃黃的,像蛋黃”“枇杷圓圓的,像水墨區域里的海綿球”“枇杷甜甜的,真好吃”。看到孩子們這么喜愛枇杷,我們組織了畫枇杷的水墨活動。
蓬蓬媽媽開了一家水果店,她送來不同品種的枇杷供孩子們觀察。孩子們觀察了枇杷的顏色、形狀和質感,發現有的枇杷是淺黃色,有的是深黃色;有的枇杷有點長,有的則圓潤可愛;有的枇杷表皮光滑,有的則帶著黑點,略顯粗糙。
隨后,孩子們開始調墨,試著畫枇杷。過程中,果果不小心將一滴黑色的墨汁滴到了畫好的枇杷上,枇杷瞬間變成了黑黃色。他想了一下說:“沒關系,這顆枇杷爛了,爛掉的就是這個顏色。\"這是經驗的遷移,孩子們將生活經驗運用到水墨畫創作中,讓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思考:《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關于師幼互動的指標強調,教師要“善于發現各種偶發的教育契機,能抓住活動中幼兒感興趣的或有意義的問題或情境”。畫枇杷水墨活動中,教師及時抓住孩子們自發的探究情境,因勢利導開展水墨活動,將水墨畫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結,激發他們更多的創作靈感和熱情。

基于多元感官的創作
下雨天,教師帶著中班的孩子們踏入雨中,引導他們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觀察雨,身臨其境地感受雨。孩子們抬頭仰望,看見雨滴落下,形成一條條直線;低頭俯視,看到雨滴落在水塘里形成一個個漣漪。他們還發現,遠處的雨霧蒙蒙的,而近看,則能看到更多細節。這樣的體驗讓孩子們對雨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受,他們嘗試用畫筆去描繪雨。
此外,我們欣賞了藝術大師們筆下的雨景作品。南宋畫家李迪的《風雨牧歸圖》展現了風雨中的田園風光,大衛·霍克尼筆下的春雨富含浪漫氣息,康斯特布爾的《海上暴風雨》以其抽象而有力的筆觸震撼人心,而吳冠中的《雨江圖》則充滿了童趣與生機。這些藝術作品拓寬了孩子們的審美視野,激發了他們二次創作的靈感。在第二次水墨活動實踐中,孩子們在表達技巧、墨色運用以及整體構圖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思考:中班幼兒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我們通過多感官體驗與藝術欣賞活動,幫助他們將生活感受與藝術創作緊密相連,使二次創作后的作品更加多元且富有情趣。
基于體式空間變化的創作
在大班開展的蛋殼潑墨活動中,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站在一定高度的凳子上,將裝滿墨汁的蛋殼向下扔時,產生的噴濺效果更加明顯,畫面的張力和動態感更強。鑒于此,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利用體式空間變化進行創作的機會。孩子們站在不同高度的凳子上,或用小碗潑墨、或扔擲裝有顏料的蛋殼、或用注射器注射顏料,每一次嘗試都是一場探索實驗。為了達到理想的畫面效果,他們不厭其煩地嘗試、調整,臉上洋溢著專注與興奮的神情。
思考:游戲化的作畫方式讓孩子們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他們盡情揮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利用空間高度變化的作畫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創作形式,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觀察、思考,更學會了如何表達。
創意水墨活動不僅是一個藝術活動,其核心價值在于順應兒童自然發展的需求,通過與兒童生活經驗的融合、學習情境的創設以及與其他內容的關聯,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通過這樣的創意水墨活動,我們期望幫助孩子們建立大膽創作的信心,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認識世界,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