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層建筑數量持續增多、消防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圍繞高層建筑消防設備開展消防監督研究,重點關注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對設備存在的隱患進行深入剖析,涵蓋選型與建筑的適配性、安裝工藝和質量、系統集成協同、備用與應急保障能力、設備老化以及性能衰減等問題,通過精準選型、嚴管安裝、強化集成、完善保障,監測全周期等策略,提升消防設備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火災初期的響應效率,推動消防責任主體管理發生轉變,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率以及次生災害的影響,為高層建筑密集區域提供可持續的消防安全保障。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備隱患;消防監督
中圖分類號:TU998.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5)07-0074-03
0 引言
高層建筑內部結構復雜,人員密集,一旦發生火災,將會造成嚴重后果。消防設備是防范火災、保障生命安全的關鍵設施,其性能和運行狀況直接關系到火災防控的效果。然而,當前高層建筑消防設備在選型與建筑適配性、安裝工藝及質量、系統集成協同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影響火災發生后的及時響應和有效處置。因此,研究高層建筑消防設備隱患,并制定相應的消防監督策略,成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課題。
1 高層建筑消防設備隱患分析
1.1" 設備選型與建筑適配性不足
消防設備的選型需緊密結合建筑高度、使用功能、人員密度等實際情況。但是,一些較早建造的高層建筑,在選型時未能充分考慮建筑物特點及未來使用要求。例如,有些超高層建筑沒有按照自身高度特征,選擇適用于長距離給水的消防泵和大容量消防水箱;部分商業綜合體沒有按照商業業態的規劃,對各種消防設備進行合理配置,使其在火災情景下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1]。另外,由于新型建筑形式的不斷出現,使得既有的設備選擇標準很難與之匹配,容易造成保護的缺陷。
1.2" 設備安裝工藝與質量有待提高
消防設備的安裝工藝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以后的使用效果及工作的可靠性。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建設單位為了加快進度或降低成本,在設備安裝中存在不規范操作。例如,消防系統布線在防火防潮處理上可進一步強化,以保障線路長期穩定運行與信號精準傳輸;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管路坡度設計可進一步優化,以確保排水順暢,避免管內積水影響噴水效能;消防緊急照明及逃生標識的安裝位置與固定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細致的規劃,確保其在緊急情況下能穩定發揮指引作用。這些細節若能在安裝階段得到妥善處理,將更有利于提升火災防控與應急處置的整體效能[2]。
1.3" 系統集成與協同運行障礙
高層建筑消防系統包含自動報警、噴水滅火、消火栓、防煙排煙等多個子系統,各子系統間需要實現高效集成與協同工作。在實際運行中,部分高層建筑消防系統存在接口不兼容、通信協議不一致等問題,導致火災發生時報警系統與其他消防子系統之間信息交互不暢,無法實現聯動控制;或防煙排煙系統與應急照明系統動作時序錯亂。此外,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不同批次設備的兼容性差異也可能引發協同失效風險。
1.4" 設備備用與應急保障有待完善
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消防設備能夠正常運行,高層建筑應有完善的應急保障措施。然而,部分高層建筑在這一領域還有待改進。例如,一些重要的消防水泵、排煙風機等沒有設置備用電源,如果供電中斷,這些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消防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備用設備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性能下降,無法在緊急時刻正常投入使用[3];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演習頻率偏低,導致發生火災時無法快速有效地作出反應,從而使火災的危害更加嚴重。
1.5" 設備老化與性能衰減風險
部分高層建筑由于建設時間較早,消防設備使用年限較長,部分消防設備會出現老化現象,性能逐漸衰減。例如,消防報警設備靈敏度下降,容易出現誤報或漏報情況;自動噴水系統中的噴頭容易產生積垢,影響水的排放;滅火器材壓力不足、藥劑失效,無法有效撲滅初期火災。這些安全隱患是漸進的,如果不進行定期的設備檢測和評估,不能及時發現設備老化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更新維護措施,加劇了設備性能衰減對消防安全的影響[4]。
2 高層建筑設備的消防監督策略
2.1" 精準選型,適配建筑需求
消防監督部門應組織專業人員對高層建筑消防設計規范進行深度剖析,對消防設備選型的重點條款和指標進行梳理,并對國內外新型建筑形式的案例數據進行整理,對其結構特征、使用功能和人員流動等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出對消防設備選型的具體需求。
在建筑消防設計審核階段,應建立量化審查機制。對于建筑物高度,按照規范要求,針對不同高度范圍,分別規定相應的消防水泵揚程和流量標準,并對消防水箱的最低容積進行了規定。在對超高層建筑進行設計審查時,應準確計算從消防泵至大樓最高處的水頭損失,保證水頭充足;根據建筑物的大小及用途,計算火災持續期間所需的消防用水量,并對儲水罐容積進行校核。
針對不同的商業業態,如餐飲、零售、娛樂等,建立相應的消防設備配置表。對餐飲區進行檢查時,要確保其有充足的滅火設施及滅火毯;在零售區域,重點檢查滅火器的型號、規格、排列密度是否滿足規定;娛樂區的消防安全重點在于檢查消防安全出口的消防設備是否適用于電氣火災。
此外,消防監督部門要積極參與行業討論會,與專家、設計機構等共同研究新型建筑防火規范,把實際的經驗納入標準編制中,為設備的選擇提供有力指導。
2.2" 嚴管安裝,提升設備質量
消防監督部門需強化對消防設備安裝工程的全流程監管。在施工前,要對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核實其是否具備消防設施的專業承包資質,還要考察其過往同類項目的業績和信譽情況。仔細審查施工方案,特別注意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消防設計標準。例如,防火自動報警系統的線路敷設方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管線連接方式,確保建設單位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
在施工過程中,建立定期現場檢查機制,按照項目進度制定巡查計劃。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檢查布線是否避開潮濕、高溫和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接線連接處是否采用耐火材料封閉。檢查自動灑水系統管路的坡度,保證其滿足設計要求,使管路中的水能順暢排放。對于火災應急照明及疏散標識,要查看其安裝位置,如疏散通道、緊急出口等,固定方法是否牢固,是否能夠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不掉落。
消防設備也應考慮靈活性和適應性,以應對各種復雜的火災情況。因此,建議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以引導和規范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設計與安裝。對設計和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監督和質量驗收,確保消防設備的設計和安裝符合標準,并能夠在火災發生時發揮應有的作用[5]。
2.3" 強化集成,突破協同障礙
為解決消防設備系統聯動障礙,需從技術標準、測試流程和監管執行3方面完善協同性驗證機制。監督部門應牽頭制定消防設備接口技術規范,明確報警主機、滅火裝置、排煙風機等子系統間的通信協議、數據格式及傳輸時延要求,建立跨品牌設備兼容性認證目錄,未通過認證的設備不得用于高層建筑消防工程。
在新建建筑驗收階段,監督部門應強制要求開展全系統聯動測試。測試需高度模擬真實火災場景,涵蓋多點報警觸發、滅火系統分級啟動、排煙與應急照明聯動等關鍵環節。全面考察報警信號能否及時、準確傳輸,各子系統能否依據預設的邏輯有序響應,形成協同作戰的消防防御體系。測試過程由第三方機構全程記錄,形成包含時間戳、設備狀態、聯動邏輯等詳細信息報告,以此作為驗收合格的依據,保證新建建筑消防系統協同性達標。
對于既有建筑改造項目,監督部門應要求進行系統兼容性預評估。改造前,監督部門要督促相關部門對現有消防設備接口進行檢測,精準識別協議不兼容、信號干擾等風險點。針對評估發現的協同問題,監督部門責令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設備升級、協議轉換器加裝或系統重構等具體措施。整改完成后,由第三方機構對聯動功能進行復核,確保改造后各子系統協同效率不低于新建建筑標準,切實提升既有建筑消防系統的協同防護能力[6]。
2.4" 完善保障,填補應急短板
消防監督部門需加大對建筑管理單位的監管力度,督促其全方位完善消防設備備用與應急保障機制。針對消防水泵、排煙風機等關鍵設備,監督部門要詳細檢查備用電源配置情況,不僅查看是否配備,還需核實備用電源的容量能否滿足設備持續運行一定時間的需求。同時,監督部門要制定開關測試方案,確定測試時間,比如每季度一次,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計劃進行,并做好測試記錄,以保證在電網發生停電時,重要設備可以快速地切換到備用電源,使其正常工作。
對于消防應急物資的儲存,監督部門要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條件,對備用材料進行審核。對滅火器的型號、規格、數量進行逐一核查,消防水帶的長度和材料是否滿足規定。檢查材料的存儲地點是否有明確的指示標志。對不合格的設備,責令建設單位限期改正[7]。
同時,要督促建設單位制定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針對建筑物特征及可能出現的火災情景,提出相應的應急處理程序及人員分工。同時,監督部門也要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比如每月進行一次小規模的訓練,每半年組織大型的綜合性訓練,在訓練中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改進,提升有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2.5" 監測全周期,防控消防設備性能衰減
針對設備老化與性能衰減問題,需建立覆蓋消防設備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監測機制。在設計階段,監督部門應要求建設單位提供設備選型依據及性能參數,明確關鍵部件的設計壽命與維護周期,并將相關信息納入消防檔案。安裝階段需強化驗收測試,采用專業儀器對傳感器靈敏度、噴頭流量、風機排煙量等核心指標進行實測,確保設備初始性能達標。
運行階段應引入物聯網傳感器技術,在消防設備關鍵節點部署智能監測終端設備,實時采集溫度、壓力、電流等運行數據,并通過無線傳輸至監管平臺。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設備歷史運行記錄,構建性能衰減預測模型,對異常波動(如傳感器響應時間延長、噴頭壓力下降)自動觸發預警。同時,制定分級響應機制:一級預警(輕微衰減),通知物業單位加強巡查;二級預警(中度衰減),要求限期開展專業檢測;三級預警(嚴重衰減),直接責令停用相關設備并強制更換[8]。
退役階段需建立設備壽命評估制度,監督部門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對超期服役設備進行安全評估,依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延長使用或強制淘汰。物業單位應按季度提交設備狀態分析報告,內容涵蓋性能衰減趨勢、維護記錄及更換計劃,監管部門對報告真實性進行抽查,確保設備全周期管理閉環。
3 結束語
本文對高層建筑消防設備隱患以及消防監督策略展開研究,經由選型適配性情況、安裝工藝、系統集成等方面存在的隱患進行剖析,提出精準選型、嚴管安裝、強化集成、完善保障、監測全周期等一系列策略,從技術優化層面出發,延伸至管理創新領域,最終實現社會效益的提升,從而構建起一套較為完整的消防監督體系。施行這些策略,可幫助提高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降低火災事故發生的風險,為城市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給予有力的保障,對于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業沛.加強高層建筑消防監督中的消防設備與設施管理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5(7):240-242.
[2]朱剛.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隱患及防火監督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5(5):249-251.
[3]鄧尚超.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隱患及防火監督策略研究[J].今日消防,2024,9(9):106-108.
[4]徐先輝.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隱患及防火監督策略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4(15):217-219.
[5]張曉菲.高層建筑消防隱患分析與防火監督策略研究[J].今日消防,2024,9(3):85-87.
[6]何瑞.加強高層建筑消防監督中的消防設備與設施管理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3(7):240-242.
[7]買爾哈巴·阿不都吉力力.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的隱患及防火監督策略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3(3):204-206.
[8]毛啟獻.高層建筑消防設備監督管理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3(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