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領域,工業大模型可以作為行業管理和資源分配的“大腦”,也可以作為驅動人形機器人的“小腦”,而人形機器人作為“軀干”可實現更深層次機器換人,“兩腦一軀干”重塑了新時期智能制造新范式。浙江省有必要搶抓“大模型+機器人”發展機遇,進一步打造全國制造業智能化的標桿示范
建議浙江圍繞一體化關節、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靈巧手等關鍵部件及大模型、運動控制、多模態感知等智能系統,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人形機器人“鏈主”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制定工業大模型和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國家標準,提升浙江在行業內的話語權。
2025年被譽為AI大模型商業應用元年和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從DeepSeek、宇樹科技等“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到特斯拉、富士康和小鵬將人形機器人規?;瘧?,“大模型+機器人”逐步成為新時期各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在智能制造領域,工業大模型可以作為行業管理和資源分配的“大腦”,也可以作為驅動人形機器人的“小腦”,而人形機器人作為“軀干”可實現更深層次機器換人,“兩腦一軀干”重塑了新時期智能制造新范式。浙江省“產業數字化”指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智能制造綜合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有必要搶抓“大模型+機器人”發展機遇,進一步打造全國制造業智能化的標桿示范。
“大模型+機器人”發展優勢為工業化應用提供有力條件
近年來,浙江省圍繞“大模型+機器人”發力布局,先后印發《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7年)》等,設立了3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積極開展典型應用場景培育。此外,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院校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杭州、寧波、臺州等地開展特色產業鏈布局,形成了“政策引領、技術優先、協同推進、場景驅動”的發展模式。截至2024年底,浙江人形機器人核心產業規模達21.58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浙江產品占參展總數的26%,總體位于全國前列。
整機系統處于全國第一梯隊,部分產品具有全球競爭力
浙江省已集聚宇樹科技、云深處、國自機器人、五八智能等30余家機器人整機制造企業,2024年產值近30億元;有至少7家企業發布整機產品,和京粵滬等地同處國內第一梯隊。其中,宇樹科技產品占據了全球四足機器人出貨量的60%—70%,人形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第一,其研發的Unitree H1機器人實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運動速度世界紀錄,是全球近似規格中性能最強大的人形機器人;云深處DR01人形機器人已實現戶外復雜環境穩定行走、跑步等功能,穩定性與平衡控制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自機器人的AI物流機器人已出口歐、美、日等機器人強國;省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的“領航者2號”突破了長序列操作任務行為決策與可泛化高精度伺服控制技術,入選2024年人形機器人10大創新產品。
零部件基礎雄厚,完整性、自給能力、自主化率均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省已構建涵蓋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控制器、電子皮膚等關鍵零部件的完整產業鏈,擁有百余家產業鏈重點企業,相較于其他地區依賴外部配套的模式,浙江的區域自給能力更強,供應鏈效率更高。其中,伺服系統及減速器主要依托臺州、衢州等地發展精密減速器和伺服系統,國產化率已超過50%,比如環動科技在減速器領域已實現國產替代。傳感器與電子皮膚主要依托杭州、寧波等地,比如??禉C器人的視覺傳感器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觸覺反饋技術已應用于工業質檢場景;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在仿生材料和電子皮膚領域均取得一定成果。機器人傳統系統主要依托寧波、湖州等地,比如新劍機電傳動開發的行星滾柱絲杠線性執行器打破歐洲壟斷,技術能力全球領先;拓普集團成功研制生產高精度滾柱絲杠,具備向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的能力。電機與執行器主要依托溫州、紹興等地發展人形機器人專用電機和機電執行器,比如雷賽智能的微伺服驅動器和明志電機的無框伺服電機已進入長三角供應鏈;宇樹科技使用的機器人電機驅動模塊主要由臥龍電驅提供,電機自研率超過80%。
大模型技術全國領先,算力、算法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浙江省大模型總體水平居全國第一方陣,涌現出DeepSeek、通義千問等大模型產品。截至2024年4月底共有11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位居全國第四,105項深度合成服務通過算法備案。其中,阿里巴巴和網易分別完成算法備案27項和18項,數量在全國算法備案集團中位居前二;“通義千問”720億參數模型通過權威基準測評,成為業界最強的開源大模型,部分權威評測中綜合性能超過GPT3.5;東方金融科技的“數智金融營銷大模型”斬獲全國人工智能賽道優秀獎。2024年浙江省算力規模達25.67 EFlops,居長三角三省一市首位,其中國家超算烏鎮中心填補省內空白,成為全國第14個國家級超算中心;之江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瑤光智能計算操作系統”整合多源異構算力集群,獲批全國首批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平臺。
場景應用覆蓋面廣,工業領域應用初步探索
浙江省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及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經在制造、服務、醫療、物流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涌現出了工廠作業機器人、養老陪護機器人、迎賓接待機器人、手術和診斷機器人、物流巡檢機器人等應用場景。其中工業場景尚無工業垂直大模型的推廣,已初步在簡單場景進行人形機器人應用。比如吉利汽車工廠利用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H1進行輪轂飾蓋零件的抓取、運輸和安裝工作,觸覺五指靈巧手結合高精度感知技術,質檢漏檢率降至0.02%以下,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豪森智能開發汽車零部件裝配機器人,與現有生產線無縫協同,效率提升30%;森馬服飾利用大模型生成服裝設計方案,周期從2—3天縮短至30秒。
將基礎優勢轉化為工業應用仍待努力破局
隨著浙江“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模式深入發展以及“大模型+機器人”能力不斷提升,為新時期全省以“工業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為主體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供了良好機遇,但與此同時,還存在如下短板亟待破局。
軟件模型仍有瓶頸。當前大模型主要依賴視覺或語音感知,缺乏觸覺、聽覺等多模態融合能力和統一的多模態感知框架,導致工業復雜場景下決策準確性不足。大模型生成指令速度慢,僅能輸出簡單離散指令(如機械臂末端位置),無法實現連續軌跡規劃和實時響應,難以與物理動作精準匹配,導致人形機器人作業效率低于預期。工業場景數據采集標準化程度低,缺乏大規模動作數據庫和物體知識庫,導致算法訓練泛化能力受限。
關鍵硬件仍待提升。人形機器人專用芯片、高精度伺服電機、高精度觸覺傳感器、精密減速器等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仍依賴進口。主流人形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材料可靠性與技術能力要求高,導致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化應用難度大。動態平衡、多關節協同等實時運動控制器算法的魯棒性和泛化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復雜裝配、高柔性、高動態等場景。
規范標準有待建立。人形機器人安全標準(如人機協作防碰撞、數據隱私保護)尚未統一,制約跨行業推廣。此外,大模型驅動的自主決策可能引發安全倫理問題,比如人機協作中缺乏可靠應急機制。
借鑒國內外各地在政策和基金等領域的經驗做法
當前,國內外各地圍繞大模型及人形機器人積極布局,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
以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徑。美國實施國家機器人計劃(NRI)3.0,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鼓勵人形機器人的創新與應用;北京2023年發布《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支持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及企業并購,目標2025年實現百臺原型機生產并開展示范應用;上海發布《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為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重慶發布《AI及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目標2027年營收超300億元。
以基金等方式加強要素支持。德國設立10億歐元專項基金支持人形機器人產學研合作;日本2022年投入超過9.305億美元支持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研發;韓國投資2000億韓元建設國家機器人試驗場;北京成立100億元機器人專項基金,另有總規模1000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上海浦東新區設立百億人形機器人基金;重慶組建百億AI及服務機器人基金;深圳組建100億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規模。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美國加州、德州等通過研發補貼支持機器人企業創新;北京、上海等地成立創新中心,攻克共性技術難題;重慶推出具身智能“揭榜掛帥”項目,支持企業攻關核心技術,促進技術轉化。
以龍頭企業主導標準制定和生態建設。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加速制定人形機器人安全與倫理規范,特斯拉、英偉達等企業主導技術標準話語權。此外,英偉達聯合全球科技公司構建Cosmos大模型生態。
推動浙江省智能制造再創標桿的路徑舉措
堅持深度發力,健全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在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產業推進專班”,聯動經信、科技、教育等部門,解決數據共享、算力調度等協同問題。借鑒重慶、杭州等地經驗,聚焦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等核心技術,以及工業大模型的算法優化、數據處理等關鍵領域建立核心技術攻關清單,推動省科技廳將大模型及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納入“揭榜掛帥”項目,鼓勵研究機構與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進行申報和攻關,并給予研發經費補助。在目前30億元省人工智能基金的基礎上,對標國內外地區,成立規模超百億元的大模型及人形機器人產業基金。
強化企業主體,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建設行業生態。圍繞一體化關節、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靈巧手等關鍵部件及大模型、運動控制、多模態感知等智能系統,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人形機器人“鏈主”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制定工業大模型和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國家標準,提升浙江在行業內的話語權,探索制定《浙江省人形機器人安全操作指南》,建立人機協作防碰撞(響應時間<0.1秒)、數據隱私保護(加密等級國密二級以上)等標準。推動龍頭企業通過大模型開放數據接口,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建區域級行業大模型系統。
聚焦場景驅動,培養工業人形機器人場景示范推廣。開展“百廠千機”示范工程,在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領域,選取100家標桿工廠,部署1000臺以上人形機器人。建立工業復雜場景需求清單與供給清單,圍繞上下料、焊接、裝配等關鍵工序環節,建設“人形機器人+制造”示范場景,到2027年打造50個示范場景。加快推進國家具身智能中試基地建設,在杭州、寧波、臺州等地建設服務平臺,提供機器人運動性能、人機交互等測試服務,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加強數據開放,賦能工業垂直大模型開發。依托浙江公共數據平臺,開放行業脫敏數據,建立機器人訓練數據集共享機制,探索杭州、溫州數據交易試點,支持企業訓練紹興紡織產業大模型工業垂直領域大模型。加快研究復雜動態環境場景內容生成方法,基于仿真環境實現數據生產,建設數據生產系統、行為庫、場景庫等。圍繞寧波汽車零部件、溫州低壓電器、金華五金裝備等現有塊狀經濟集群,開發適用實際生產的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促進區域行業智慧化管理,爭創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化開放合作,構建協同發展良性生態。鼓勵企業“走出去”,設立離岸中心和海外聯絡點等,參與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在東南亞、中東設立“浙江機器人應用中心”,輸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聯動北京、上海等地的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在場景模擬訓練、數據集共建共享、數據采集標準等方面加強合作。聯動上海(芯片設計)、蘇州(精密加工)、合肥(AI算法),共建長三角供應鏈協同平臺,實現區域內部技術共享和零部件供應協同。
(作者單位:浙江規劃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