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環專業“三部六級、螺旋遞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25-08-15 00:00:00王春林李鑫陽石宏巖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4期
關鍵詞:供熱課程體系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5)04-0094-10

專業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也是應對新工科建設發展變化的時代使命。應用型高校占全國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對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影響[2]。國內外形成了以“工程知識”“工程思維”為不同主導的特色課程體系[3,工科專業人才更傾向于培養具備系統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在工程知識和工程經驗上實現雙向互補和交叉融合。主要實現方式是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叉融合,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形成“螺旋遞進\"的總體設計。

“螺旋遞進\"理念源于20世紀中葉布魯納結構主義教育課程理論,主張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螺旋式編排課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發現學習的能力,并建立與之適應的課程評價標準[4。早期應用于自主學習模型的研究5,后被廣泛應用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各地方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產學研行業背景下,曾德偉等[6對常州大學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基本原則的設計,按照系統性、層次性、創新性三個方面設置實踐教學體系;羅自生等對課程群進行了雙螺旋教學模式的探索;王瑞錦等[8對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螺旋遞進式設計展開研究;滕道明[9]倡導六步螺旋遞進教學法適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胡錚等[探索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工學交替、螺旋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崗位和能力的雙重提升。螺旋遞進的工學交替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在抽象化與具體化間不斷轉換,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認知更加立體,工科專業最早實踐,在職業院校蓬勃發展,通過平臺建設、時間層次、實踐應用等不同維度,滿足學時學分的精細化調整需求,是工科專業課程建設的有效方法。

一、“螺旋遞進”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結合教學場地的空間、教學過程的時間、實踐應用的檢驗等方面,綜合考量系統性、層次性、創新性三個指標點進行課程教學體系結構的設計和優化,建立多元共享、結構均衡、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型高質量課程體系[1]。

(一)空間分布的系統性一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

課程體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系。各教學環節需要根據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按照畢業要求的達成需求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學情進行綜合測算,分析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先后順序,明確生產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側重點。二是,在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的基礎上,對多元主體的教學進行系統組織,厘清不同教學階段的關鍵任務、明確各教學主體的責任義務,實現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雙重育人目標。

(二)時間計劃的層次性一貫穿本科學習全過程

課程體系由課程模塊呈現,課程模塊細分為課程、知識點。將各知識點由淺人深貫穿到本科學習的全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職業能力提升主線,按教學要素整合課程,通過專業基礎、專業課、實踐與創新等模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溝通交流的能力[12],按照一定的課程強度,分層整合、逐步浸潤,充分利用產學研用的平臺優勢,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人學階段的基礎理論、認知型實踐到畢業階段的專業知識、應用研究,形成知識點緊密關聯的課程體系。

(三)實踐應用的創新性 一 螺旋遞進式能力培養

課程教學的最終成效通過對復雜工程問題的應用研究成果來體現。構建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完成課程體系向育人成效的漸進轉化[13]。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凸顯專業特色和地方院校特色,在合作企業中發掘科研方向、凝練科學問題,在服務地方行業的過程中提升骨干教師的核心素養,在解決區域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循環過程,把握學生全面發展的特征規律,運用教育理論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在生產實踐中探索教學方式改進路徑。

二、“螺旋遞進”課程體系的架構

以赤峰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為例,為主動適應新工科產教融合的發展導向,針對中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低碳供熱等問題,結合我校應用型轉型發展,瞄準服務區域行業,深度整合了6個地區的供熱技術企業資源,搭建了“校-研-企-行\"協同育人平臺。課程體系上,以北方清潔供熱行業的人才培養為目標,將認知實習提前到入學第一個學期,專業實習實踐活動貫穿本科學習全過程,并以解決供熱企業的實際工程問題作為高年級課程和實踐的主要內容,從供熱系統診斷調試、供熱行業專項調研、供熱系統工程設計三個方面開展教學評價,探索形成“以實踐能力培育為核心,貫穿本科學習全過程,螺旋遞進式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課程建設總框架及平臺關聯

(一)課程體系的總體布局

為解決既有課程體系中的教學內容實踐體驗不強、教學過程線下理論授課單一化、教學評價一張卷等問題。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抓手,引人行業專家參與教學評價,增加課程設計、工程匯報等過程性考核方式,在教學模式、合作模式上探索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路徑,通過OBE理念引導知識點的主次關系,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分析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途徑[14]。

搭建了“校-研-行-企\"深度融合的平臺,形成四方聯動的效應。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研)指導教學設計;依托內蒙古供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供熱技術研究專家工作站(研)實踐指導;中國城鎮供熱協會(行)提供行業評價和信息資訊;企業(企)共建實踐基地和現場指導,形成北大慶、南濟南、東赤峰、西呼和浩特的實習基地格局,大連、上海等地的技術企業響應。四方專家共同設置特色課程、參與專業教學,使用真實生產環境開展浸潤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解決了校企合作互動不足、協作育人效果不佳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引企人教深度不足、教學主體單一的問題;調整實踐教學項目、增加實踐學時比例,完善重構了課程體系,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推動了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等科學對接,解決了教學內容滯后于區域行業發展問題,以及學生就業后需要二次培養的問題;增加了過程性考核,側重考核學生復雜工程問題解決、團隊協同等方面的能力評價,解決了傳統課程評價“期末一張卷,學生死記硬背”不能真正反映學生能力、不能有效驅動教與學的問題,解決了考試評價單一、缺乏綜合素質能力評價機制的問題。

“校-研-行-企\"全過程全環節深度參與實踐教學的計劃、安排、部署、指導、答辯、總結等,企業提供場地、儀器設備,技術骨干與教師聯動、全程指導,所有實踐環節都進入實戰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達到認知學習、實踐操作、問題研究的目的。

(二)以實踐能力為主線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

應用型本科的實踐教學從入校開始,以實習基地群的建設和項目化實踐展開,分布在本科階段的8個學期,圍繞知識浸潤生產實踐的方式構建實踐課程體系。根據學校定位,結合專業特色建設,以低碳供熱為特色方向的建環專業,由淺入深地實行認知到應用研究的不同階段設計,構筑了“技術-技能-應用研究\"的三個階段,形成\"專業-校內-企業-行業\"四層次全周期遞進式的實踐育人體系[15]。專業基礎課程內設置強度不等的實驗,專業課中結合生產實踐項目,與企業導師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模式,設置帶有課程設計性質的\"大作業”,采取“探索-翻轉-應用\"模式進行深層次知識應用的教學引導[16,課程上設計2~4個研究性命題,融入一線先進生產者的榜樣性思政元素,探索課程為國家建設的作用點。隨著教學的展開,生產實踐研究的比例不斷提高,在第八學期由學生獨立完成研究工作,向國家級的專業學術會議投稿,并進行公開交流,與行業精英同臺論道。實現“課程教學-畢業要求-行業需求\"三者的同頻共振。

以實踐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強調實踐學時的比重和形式的多樣化。首先,強化集中實踐的內涵和層次性,根據行業需求,經行業專家論證,確定集中實習實踐項目9個,共計40周,貫穿整個大學階段。一年級認知實習2周、金工實習3周;二年級供熱運行實習3周、市政實習2周、燃氣生產與輸配實習2周;三年級熱網運行調節及診斷4周、供熱調研4周;四年級熱源運行實習4周、畢業設計16周。其次,實踐項目作為理論教學的出發點和目標點,融人理論教學。27門專業課程中有13門課程設置了“大作業”,占比為 48% ,每門課程3~4項。選題為工程常見、企業亟需、學術熱點問題,學生按照4\~5人一組,隨機分配,課外協作完成“大作業”。教師從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解決方案等方面給予指導和評價,重點考查學生專業技術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部分課程大作業匯報學時比例如圖2所示。工程表達的課時占課程教學的 10% 以上,以項目課題的形式,讓學生體驗項目管理、個人與團隊的工作定位,在任務中逐步形成職業素養,強調全面育人的過程在課堂中的呈現。最后,考核方式全面引人行業評價,形成從課程到畢業設計的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課程考核取締“一張卷”,采用以大作業答辯、開卷考試、閉卷考試等結合為主,兼顧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問題討論等形式。評價結果參考教師、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的多角度評價;集中實踐考核通過分組PPT匯報、工程報告、科技論文等形式,參評人包含指導教師、帶隊教師、其他高校的學生、企業代表等。從任務完成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等指標上,以工程方案評審的要求標準給學生完成的工作評分。畢業設計聚焦供熱行業亟待解決的工程熱點,畢業論文體現學術前沿的研究內容,包括設備研發與測試、新技術應用的效能評估、既有運行系統的優化方案設計、國內外供熱領域的調查研究等方面展開應用研究,聯動行業專家、企業骨干、學校教師等多方共同指導,每名學生至少配備三位指導教師,形成的成果在經實踐檢驗后提交中國城鎮供熱技術委員會,由相關專家進行評審,并在中國供熱學術年會上公開交流。

圖2課程大作業匯報學時比例

上述課程體系框架中,總體實踐學時約占總學時的 45% ,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超 30% 。通過優化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課內外教學質量得以充分提高。

(三)螺旋遞進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以學年為周期的螺旋式教學規劃

形式的多樣化體現在實習實踐按照認知過程的梯級分類,如圖3所示。在認知實踐后,將專項實操能力訓練設計為\"技術訓練”,分析和解決專項問題的能力訓練設計為\"技能訓練”,發現現場工程問題、分析問題特征、設計技術方案并實踐驗證的綜合訓練命名為“應用研究”。從行業基礎的操作,經過專項工程設計,進而到科學問題的應用研究,形成逐級遞進的要求梯度。并將此過程濃縮在每學年,按照\"技術-技能-應用研究\"組織教學,形成全過程和分階段的螺旋遞進的學習過程,培養面向行業發展前沿問題自覺開展\"專項調研-工程設計-診斷調試\"的職業習慣,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技術訓練,側重對工作方法的學習和行業基本操作技能,主要關注金工實習、熱網調節、燃氣熱源、燃氣輸配、市政管網的工作流程的了解、施工工藝的重現,通過實踐活動,對專業一線技術人員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進行全面認知,同時對專業所需的知識體系有一個總體印象,理論課程匹配學科基礎、專業基礎課、通識課程,總體上是通識教育從宏觀向具體問題的逐步展開、專業課程從通用性問題向專業性問題的逐步演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行業認識、地方需求的主觀印象。技能訓練,側重專業建設方向的具體化專業能力的強化。主要開展供熱熱源、熱網、熱用戶三部分的專項調查和測試,并從中調查系統運行的狀態、提取系統運行數據并分析工藝節能潛力、進而對某項目的工藝環節提出優化方案。理論知識圍繞分析方法、評價指標、現代工具,結合各地企業的優秀案例進行教學,展開調研和實測,并按照工程中的班組形式進行理論學習分組、實踐項目分組,在不同的分組條件下體會個人與團隊、項目的組織與管理的復雜性,并要求學生嘗試在不同工程環境背景下探索最優工程方案。應用研究是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工程現場的問題并逐步歸類分析、理論提升,并設計解決方案、組建團隊、明確分工和任務,自主設計任務的流程和目標,階段性成果和潛在風險,由指導教師協助組成企業、行業、高校協同的指導團隊,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完成。

圖3全周期遞進式實踐育人課程體系

如圖3所示,以學期為周期形成了“理論-實踐\"循環遞進,深入研究探索課程與實踐的關系,分為專業科普知識的“認知性實習”、先授課再實踐的“驗證性實習”先實習再授課的“探究性實習”。在每個學期內,同樣按照問題的調研和提出、工程專項訓練、實踐檢驗和評價的學習過程,形成認知過程的小循環。從知識的覆蓋面上,自低年級向高年級逐級具體化;從知識的深度和專業細分上,逐步專題化。“橫向束窄、縱向延伸”,培養供熱行業的專門人才,為區域和地方發展提供掌握最新技術和研究方法的“準工程師”。按照不同的知識類型,在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程序上感受二者一體兩面的特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分析問題的視角,逐步培養多維思考的明辨性思維模式。在知識深度上,大一以通識課、專業認知為主;二年級側重專業基礎課、專業基本實操技術的應用技能;大三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學習,實踐在偏向末端節能診斷的熱網測試、側重城鄉能源發展的現場調研兩方面展開專項研究;大四提升和拓展綜合能力的理論課,開展熱源調節對熱網和末端影響的綜合優化實習,并在供熱系統中提出典型工程問題進行應用研究,形成畢業論文。形成了理論實踐的循環交替中,對專業學習的梯級遞進學習過程。

3.以課程知識點內容確定教學安排

教學安排的三部六級、雙向互動:專業課程按照主要研究的方向,細分為室內外環境控制、冷熱源及設備、能源輸配系統三部分;集中實習實踐活動形成基礎實習、專業實習兩級;理論課程分為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專業基礎、專業特色、專業核心四級。在課程設置的時間上按照遞進的原則設計,如圖4所示。課程類型一致的,按照課程授課時間進行遞進排序;在同一部分、不同課程類型的,按照先基礎后專業、先核心再拓展的原則排課,并注重同學期課程間的互相作用。如第5學期課程,以供熱工程為核心,建筑環境測試技術提供測試工具的使用方法;水處理與設備、管道設計施工等課程關注管道設備的化學影響、受力狀態及環境變化對供熱系統的影響,研究從施工到運行的系統化設計與解決方案;經濟與工程管理由企業運行主管的工程師授課,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介紹供熱系統的經濟性評價手段、供熱運行調節策略和決策方法。共同圍繞建筑熱負荷、庭院管網的兩個供熱工程主題展開教學,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實踐課程供熱工程熱網測試部分的理論前序課程基礎。

圖4“三部六級”課程間層級關系框架圖

注:圖內各課程均為簡寫,課程名稱前的數字為開設學期,課程名稱后的數字為課程學分。如\"6流體管網與熱量輸配.5\"表示開設在第6學期的課程流體管網與熱量輸配學分為2.5。

4.以模塊為單位組織課程教學實施

在課程教學要求上,注重各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知識結構的前后銜接。如結合建筑、機械專業知識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制圖;建筑工程基礎要求側重機電結構與建筑結構的碰撞與交叉;新興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與電工電子、單片機等課程前后銜接,將供熱系統的硬件調試與負荷模擬預測的大數據控制措施緊密結合,形成傳感器、執行器、控制邏輯等教學內容的小學時緊湊化設置,呼應“雙碳”目標,為智慧供熱供燃氣等專業課奠定基礎。在各學科之間探索低年級完成各學科基礎課程教學的要求,為三年級開展專題性、模塊化的學期課程做好充分準備。按照專業建設的核心任務,供熱工程、城市能源系統為本專業最重要課程;流體管網與熱量輸配、燃氣燃燒與輸配等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建筑設備自動化、通風與空氣調節是行業研究的熱點。在核心課程中進行層次分類,并合理設計課程學時學分,滿足教學深度和教學學時的匹配。1—4學期的課程,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與工程基礎相互交叉,課程內容中體現相關學科的知識,5—7學期的課程展開為不同模塊主題,如第五學期圍繞熱網運行的節能診斷與調試,第六學期掌握熱源不同形式與技術特點,第七學期開展新技術與技術影響評估方法的知識拓展,共同服務第八學期的綜合性應用研究。以相關學科為參照,形成獨立的遞進結構,如供熱技術類課程,二年級的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三年級的供熱工程、城市能源系統、四年級熱泵技術;電氣控制類課程:一年級開設計算機基礎,二年級開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電工電子技術、單片機,三年級開設機械工程基礎、建筑設備自動化,四年級開設智慧供熱供燃氣。

在不同的相關學科知識中,體現逐級遞進的學習理念;在學習過程中,設計以實踐為主題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在認知過程中,從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到工程評估的學習過程。多方耦合,在“校-研-行-企\"的平臺上展開,形成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三、課程體系改革成效

(一)參照規范、產出導向的課程體系

按照《高等學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專業發展戰略的要求,在滿足社會發展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門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寬口徑基礎上辦好本專業。多樣化與規范性相統一,以供熱為目標的人才培養,在力學、熱力學原理方法上,突出與供熱設備結合的熱質交換、水泵、熱泵原理與應用技術,流體管網中突出城市級的環狀管網課程設計要求。拓寬專業口徑,為滿足供熱運行企業的人才要求,結合行業用人需求,增設了熱源系統、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兩方面的專題課程,以滿足城市與農村資源稟賦、能源環境發展與供熱系統節能優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二)育人方式的轉變與成效的提升

1.圍繞實踐教學構建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實施改革前,實踐內容以空調、公共建筑暖通設計等為主,特色不鮮明,設計內容滯后于行業。調整后的課程體系圍繞供熱系統運行實踐展開,培養目標直接面向行業人才需求,強化鍛煉學生工程能力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科研、服務地方能力實現全面提升。夏季實習關注行業共性問題,冬季重點解決供熱運行、調節等系列問題。內容上增加典型工程的診斷調試、面向行業的專項調研、綜合性工程設計等實踐項目;方法上,行業專家深入課堂教學、實踐項目浸入理論教學、集中實踐浸入每學期、生產問題浸入畢業設計,通過大作業對學生的技術水平、工程表達、團隊協作進行綜合培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分獲2018、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

2.思政元素的融入與實施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標[17]。專業實踐是思政體系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內容上,圍繞專業發展史、社會發展史,結合集中實踐中的典型工程案例、先進技術的研發過程,融入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工程倫理、民族情懷等思政元素,通過線上教學資料發布、課堂案例講述、小組學習匯報中的認知分享等步驟完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構、翻轉課堂的實施,結合網絡資源,深人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人CFD模擬案例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18]。通過社會熱點結合典型工程引入創設情境、頭腦風暴設定角色身份和工作任務、查閱資料并形成課堂討論、小組互評并總結反饋,在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分析和探索中鞏固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并形成正確的工程表達、增強對工程與社會的綜合認知[19]。

表1對照專業規范的理論課程設置比較

3.緊跟行業發展的學術應用研究與效果檢驗

課程體系實施后,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比例大幅提升,對就業的導向作用效果顯著。第三方本科畢業生評價顯示,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核心知識、培養效果、設計教育與培訓、工程與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滿足度 87% ;畢業生就業率 100%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 100% 、學生反饋課程重要程度 95% 。組織學生參與企業的熱網節能診斷5個年度,服務4個企業共60個小區的冬季供熱,參與行業調研5次,調研范圍覆蓋10余個省市、參與省級技術報告1份。

本科生在校期間獲得\"挑戰杯”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署名參與市級科研項目1項,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各1組。自2018年連續5屆本科生在全國供熱學術大會上獲評優秀論文近30篇、9人次獲熱力新秀獎,3項優秀論文金獎,學校連續3年獲評優秀組織獎。該會議每年僅評出不超過10項供熱新秀和金獎論文,赤峰學院的本科生論文占 10%~20% 。

四、結語

面向新工科的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建設,構建側重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是發展區域性辦學的有效途徑。在\"新工科\"的建設背景下,面向“雙碳”目標的人才需求變化,以OBE的理念設計和調整專業辦學的培養目標,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始終不渝的使命。“螺旋遞進\"的課程體系,經過4輪畢業生的實踐檢驗,是有效可行的。通過該課程體系的教學實踐,對學生深人理解專業、熱愛專業、較早地投入專業領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培養出特色鮮明的區域性地方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紅雨,于張娜,閆廣芬.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專業的調整、布局及衍生機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24-30.

[2]張俊溪,盧娜,梁姣,等.新工科背景下構建應用型本科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J].高教學刊,2022,8(21):21-24.

[3]郭永春.新工科課程體系中的工程設計思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4]鮮蘭.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及其時代解讀[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0,40(4):152-156.

[5]陳宏欣.自主學習模型新探———螺旋遞進型自主學習模型[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6」曾德偉,徐明華,沈潔.螺旋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5):222-224.

[7]羅自生,葉興乾,王蕾,等.食品保藏課程群雙螺旋教學模式創新與探索[J].食品工業科技,2021,42(24):363-366.

[8]王瑞錦,文淑華,周世杰,等.螺旋遞進式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2):174-178.

[9]滕道明.六步螺旋遞進教學法的嘗試與思考——探索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校實踐訓練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14(21):67-69.

[10]胡崢,時珍,鄧國平,等.“工學交替、螺旋遞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與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3): 74-77.

[11]靳玉樂,趙瑞雪.新時代高質量課程體系建設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6):13-20.

[12]李燕.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本科深度模塊化教學改革思考[J].教育與職業,2020(12):92-97.

[13]王蕾,葛軍.地方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探究[J].江蘇高教,2021(5):68-71,79.

[14]王春林,夏建軍.基于OBE-CDIO理念的地方應用型本科工科專業產教融合機制模型建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7(4):92-97.

[15]通拉嘎,王春林,夏建軍.面向中國北方供熱行業本科人才培養的“3階段4層次”全周期實踐育人體系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2):108-114.

[16]王春林,方豪.工業余熱“大作業”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5):91-94.

[17]吳發紅,于小娟,殷勇,等.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4):115-121.

[18]王昭俊,劉京,董建鍇,等.應對疫情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室內空氣環境課程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5):134-138.

[19]郭楠,王春林.工程實踐課程中情境模擬教學法的設計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6):65-6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hree parts and six levels, spiral progressive curriculum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Chunlin,LI Xinyang,SHI Hongyan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P. R.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there are new miss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fields of architectureand energy,and the curiculum system provides paths and tools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of talent cultivation.It is an urgent task to construct a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ree parts, six levels,spiral progresson and two-way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platform,emphasizing the feedback efectof practical teaching on currculum knowledg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forms of centralized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courses.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reform ispromoted,an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meet local needs is effective.Considering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systematicness, hierarchy and innovation,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structure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piral progress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責任編輯 鄧 云)

猜你喜歡
供熱課程體系工程
高溫氣冷堆核能供熱項目享受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初探
背壓機與高背壓聯合供熱技術研究
能源新觀察(2025年7期)2025-08-19 00:00:00
“雙碳”目標下城市智慧集中供熱標準化研究
邯鄲市大名縣污水余熱供暖項目研究與實踐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工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黄色网在线|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37.|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a| 久久九九热视频| 欧美笫一页|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一本综合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精品国产www|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亚洲色| lhav亚洲精品|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伊人激情综合|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国产在线八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色综合中文|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99伊人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主播|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91美女视频在线| 99视频全部免费|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网址|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在线色综合|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va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小视频网站|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